开篇语:长征七号首飞成功,滨海航天城文昌开始被世界熟知。即日起,南海网推出《航天城插翅飞腾》系列报道,从旅游、历史、文化、人文四大方面展示文昌之美,带领网友们领略这座海岛魅力小城的古韵今风,看文昌如何做好“航天”文章,插翅腾飞。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文昌6月2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刘麦)文昌,因成为中国第四座航天之城,游人纷至沓来,倾听着这座小城浓浓的“历史文化故事”。6月25日,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升空,这座小城也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游一座城邂逅一幕历史
文昌市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甚至出现过“一里三进士,七里八举人”的说法,钟灵毓秀、文风蔚起。在明朝就出了与丘浚,海瑞齐名,并称“一鼎三足”的良吏邢宥。更有文昌孔庙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两代建筑工艺和启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围,让文昌这座城市都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底蕴。
文昌,意为偃武修文,文运昌隆。这些释义,在文南街的石门上就可以见到
6月26日,记者在文昌文城镇的文南街遇到游客秦先生。秦先生从历史文化古都西安而来,这一行是为了看长征七号首飞,也是为了领略别样的南国风情。“文昌,还是挺出名的,从前在历史课本上也了解过,出了宋家三姐妹。”秦先生说,这座城市还是挺与众不同的。身边有流水,有斑驳的石桥,但这里又不同于江南的小桥流水。
文昌,意为偃武修文,文运昌隆。这些释义,在文南街的石门上就可以见到。据查证,文昌,古称紫贝,自西汉建置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为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这里是海南闽南文化的发源之地。
文昌独具特色的骑楼老街。
匆匆流逝的时光在文昌的一些港口和小镇的历史建筑中留下了印记。
如文南老街,又如铺前老街。南洋风格的骑楼老街令人充满想象和好奇,那古旧的窗棂,若隐若现出红黄的色彩,在过去应该十分艳丽。现在的铺前老街,一楼大多成为商铺,总体来说有些冷清,但来这里确实能感受到曾经的美丽和沧桑。这里一度的繁华,是铺前港的繁华成就的。铺前港早在明代就是商船云集的繁华商埠,近现代是海南岛货物与人员出洋的主要港口。
文昌市文城镇文南街街景。
古城改造显新貌
不少来文昌看火箭首飞的游客对龙楼小镇上浓郁的南洋风格印象深刻。这其实是这座航天小镇改造后的结果。龙楼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改造项目是以“中国梦、文昌梦、龙楼梦”为主题,通过对龙楼镇文铜公路及新兴老街区的建筑界面、街道界面、景观节点及配套设施的综合整治和设计指引,以小镇生活、旅游服务、花街艺术、形象展示为主体功能定位,充分展示具有滨海特色的航天主题旅游特色风情小镇。
不仅龙楼镇的街景大变样了,文昌市文城镇的文南街望城段也进行了外墙的立面改造。街边有些栩栩如生的铜像雕塑,诉说着文昌少年下南洋谋生,最后荣归故里的故事。文南老街是华侨建设家乡的见证。
文南老街的外貌通过整修已经焕然一新,但历史已经在这里沉淀。这里成为南洋风情街,是来文昌的游人必来之地。在这里,可以回忆过去,感受游子之心,思乡之情。
湛蓝的海水拍打着古老的清澜港,留下昔日多少南洋离乡人惜别家乡的背影。今时,清澜大桥连接文城清澜,见证着文昌成长为新兴的航天之城。
图为孔庙大成殿。
历史沉淀化为城市发展契机
历史不应只是过去。文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特色气质。近年来,文昌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提出了文化强市的工作目标。
2010年,文昌就将“宋氏祖居”文化园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重点人文景观的旅游项目,将打造成为海南第一人文景观。文昌还对孔庙文化园区的古建筑群进行多次修缮。
文昌宋氏祖居。
如今在文昌,每个人都能一口道出“两桥一路”,这是文昌迸发新活力至关重要的路网建设,也被誉为文昌未来发展的大动脉。从文城出发,沿文昌大道右拐上迎宾大道,经文航路上滨湾路,再由清澜大桥跨过八门湾,一路向北,踏上文昌东海岸发展的黄金大道——滨海旅游公路。继续向北,终点便是规划建设中的铺前跨海大桥,桥对岸便是海口。铺前大桥连接铺前与曲口,她的修建将使原本2个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
文昌孔庙。
得益于航天城建设的交通配套,宋氏祖居、百年老街、溪北书院、琼北海底村庄遗址……这些一个个深藏于古镇之中,有着很深历史文化底蕴的资源,再次吸引众多游人的目光,有望回到海南旅游的大通道中,让人看到文昌全域旅游的希望。
文昌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航天旅游将成为“主角”,而深挖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创建的一批旅游示范单位会成为全域旅游“大戏”中的“配角”。
文昌八门湾绿道。
文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小蕾曾表示,文昌正把孔庙文化园、文昌历史文化园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作为航天项目的重要配套项目加以推进,以文昌孔庙、宋氏祖居为核心建设多元文化园区,从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提升城市内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