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马原2022年第三章重点

马原2022年第三章重点

马原2022年第三章重点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多选)(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唯物史观)√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多选)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 唯心史观一直占统治地位。

3.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

(二)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2.物质生产方式(简称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三)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根据不同的主体,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3.根据不同的层次,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4. 政治法律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2.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有的发展形式和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树立科学历史观、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辦证关系原理对于社会发展包括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力

(1)含义: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基本特征: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3)基本要素:劳动资料/手段(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者是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科学技术(重要因素、第一生产力)。

(4)性质:生产力的性质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主要是劳动资料的性质

2.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3)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涵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其一,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两部分构成。

意识形态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3)政治法律制度以及设施和政治组织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2. 地位: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排除异己势力及其思想。维护自己在经济基础上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一)交往及其作用

1.含义:交往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群体、阶级、民族、国家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上相互往来、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活动。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交往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交往的水平。

2.类型:将交往划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3.作用: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

1. 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我们党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来思考人类的未来与前途取得的成果。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1.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构成: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批注: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依据经济基础特别是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

2.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

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内涵:?

(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形态更替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顺序性与跨越性的统一。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单选)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挥在哪,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 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狭义的经济结构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不是同一个概念,也不是同一层次的矛盾。

2.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并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

3. 社会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

4. 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1.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2.阶级斗争及其作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1.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2.革命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作用,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实现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一)科学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批注: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二)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批注:英雄史观的前提)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批注: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愿望的社会力量

4.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上一篇: 【陳】清远第一姓 历史名人多
下一篇: [人文地理][原创]韩国华裔名人明星知多少:姓王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