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Diāo)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刁姓源于雕国,刁姓始祖有雏于周宣王三年生于陕西长安弘农,周幽王时封为雕侯,其后裔以雕为姓,西汉初年始称“刁”。刁氏最早属于以国名为氏,亦有源于姜姓、貂姓或者官位、职业,还有来源于百濮族、傣族、满族、匈奴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截至2016年,刁氏人口总数在中国排行上为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七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023%。刁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148位。
如今,刁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贵州、湖南多此姓,贵州、湖南二省汉族刁姓约占全国汉族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刁姓起源
刁氏源于雕国。刁氏始祖有雏公周宣王三年(公元前825年)生于陕西长安弘农。周幽王(公元前782年-前771年在位)时封为雕侯,其后裔以雕为姓。西汉初年始称“刁"。《姓氏词典》 据《新篆氏族笺释》注云:“系改姓,源于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改为刁氏”。山东省汶上县和河南省偃师市《姬氏志》均记载:“刁姓,系出弘农郡,周文王姬昌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中华百家姓秘典》 记载:“周文王姬昌时,有同姓国雕国,其国人多姓雕氏,后简改刁姓”。《姓苑》记载:“刁,弘农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齐有竖绍,晋有刁协”。
西汉初年,刁间由弘农郡东迁渤海郡。
汉末三国魏晋时,刁姓在弘农、渤海发展壮大,弘农郡和渤海郡成为刁姓名门望族。
东晋时期,五胡乱华,中原动荡,渤海饶安人刁协携族人随晋室南迁。后刘裕诛杀刁家,刁氏有回归北方者,但仍有血脉留居江南。
北魏时,刁整因河北战乱,遂奉母客居齐州。
隋唐两代,刁姓繁衍之主流依旧在北方,但在苏、鄂等地均有刁氏入居。唐昭宗时,长安人刁光胤避乱入蛋。
唐末五代时,刁姓开始大规模南下,最南至湖南。刁彦能因仕宦南青而落籍升州,其子孙徙居润州丹徒。还有一支刁姓落籍南京,慢慢迁到镇江。
宋元明清四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均有刁姓人入迁。
近代,闯关东,走西口,刁氏有族人到东北三省和西北地区落户。由于战乱儿和政府移民,各支族人在迁徙过程中相互渗透,交叉流动,亦有回迁。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流动大,五湖四海均有族人入居。亦有到港台海外谋生发展。
截至2016年1月,刁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3%左右。
姓氏名人
刁闲,西汉人,大工商业主,中国古代23巨商之一。
刁韪,东汉大臣,桓帝时为侍御史,后复拜议郎,迁尚书,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性耿直,有明略,所在称神。
刁协,东晋初任尚书左仆射、尚书令,为元帝心腹,竭力拥护帝室,与王氏势力相抗衡。后王敦起兵反晋,于出逃途中被杀。
刁彝,刁协子,东晋大臣。王敦乱平后,他斩仇人党为父报仇。历尚书吏部郎,累迁北中郎将、徐衮二州刺史、假节,镇广陵。
刁逵,刁彝子,东晋官吏,土族地主。安帝时,任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与其弟刁畅、刁弘等皆不重名节,喜殖财货。后随桓玄叛晋,被刘裕所灭。
刁雍,刁畅子,北魏官吏。刘裕执政,逃至后秦,后归北魏,任建义将军,与刘宋军频繁交战,迁徐豫二州刺史等职。尚文好学,著有诗、赋、论、颂、杂文百余篇。又笃信佛教,著有《教戒》。
刁培泽
刁整,刁雍孙,北魏大臣。颇涉书史,解音律。轻财好施,交结名流,然贪而好色,为议者所贬。历安南将军、光禄大夫等职,官终卫大将军。
刁通,元代将领。弱冠授从征冯翊校尉。世祖至元中,从丞相伯颜作战,武艺绝伦,功居多。阿术元帅及选通领都下军,克樊城,定镇江、淮南一带。升征东招讨使,佩金符,移镇扬州,命世袭其职。
刁代,元代本路总管,是时洞蛟为孽,代挟利剑入洞,代与蛟俱死。
刁包,明末清初学者。明天启间举人,学术专宗义理。明末倡众守城拒农民起义军。有《易酌》、《用六集》等。
刁光胤,唐代画家,有“孔类升堂,黄得入室”之赞。孔嵩、黄筌皆师其笔。
刁彦能,五代时后唐大臣。少孤,事母至孝。官至抚州节度使,颇有治称。
刁国器,元代将领。以勋阀为征西帅,临乱决战以果毅称。
刁国宝,明太祖朱元璋先锋将军,以功授骠骑将军。洪武六年(1373年)三月十五日,鄱阳水战殉忠。敕封金吾将军,上护军(武勋正二品),系安徽五河藏春堂刁氏始祖。
刁再濂,清代学者,性清介,不苟取。临卒,犹以居官致富戒其子孙。
刁戴高,清代学者。
刁培泽,少将军衔,开国尉官,解放奖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获得者,曾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正军级),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刁光一(1905-1938),革命烈士。
刁根华(1963.11-1985.1.15),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
刁辉林(1895-1930),革命烈士。
刁九善(1904-1929.10.26),革命烈士。
刁魁生,高级工程师。
刁来芳,高级工程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