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爱情的命运》、《树林里的上帝》、《来到人间》,中篇小说《山顶上的传说》、《插队的故事》、《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长篇小说《老屋小记》、《我的丁一之旅》、《务虚笔记》和随笔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几回回梦里回延安》等。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人物评价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韩少功
强烈推荐欣赏任志宏老师朗诵的史铁生《我与地坛(节选)》。
旅途·归期
——读《我与地坛》有感
文 / 苏静文
人生的际遇,让我们常常怀疑上帝的居心。
大鹏折翅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梦想,或许每个人都曾有狂妄而张扬的时光,但为何都是“曾经”?生活磨去了棱角与轻狂,有的人同时抛弃憧憬与希望,而史铁生选择用寂静与沉思的时光,将自己打磨成稳重的模样。
四百余年,又是多少岁月流转?自建成的那日起,地坛便开启了它不凡的一生——辉煌、颓败、沉静,恍如一场大梦。历经风霜,它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坍圮、雕栏散落、老柏苍幽茂盛、野草荒藤自在坦荡。它以沉静的姿态,接受了史铁生的到来,使他看到时光、看到他人、看到自我。史铁生将心灵安放于此处,让其心不受瘫痪的双腿约束,在这偌大的园中,自由的奔跑与流浪。
▲史铁生青年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史铁生如这大鹏般,曾志凌九天,瘸腿则若大鹏折翅,然,其终非凡物。
慈母情深
史铁生如折翼之鸟,若非尚有慈母关怀,即使是曾志凌九天的人,亦会消亡。而史铁生是幸运的,慈母情深才真正使他蜕变,真正拥有了“若垂天之云”的翅膀——写作,从而“抟扶摇直上”,将一颗真挚而纯净的心带给世人、带到远方。
▲少年时的史铁生和母亲
当史铁生无法行走后,觅得地坛这一沉静的地方,便日日在园中行走。而母亲给予了他宽容与理解,——即使她找孩子找得再辛苦,也未曾抱怨。史铁生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走出失去双腿的阴影与绝望,只知他的轮椅到过园中所有他能到的地方,或许他曾在这株老树下看书,或许他曾在那边的灌木丛旁思考,无论哪里,他的轮椅到过的每一方土地,都布满母亲的足迹。
母亲那时已病重,而他却恨自己只顾悲己,直到母亲去世才惊醒,却只能在余生嗟叹一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后,继续前行。
▲史铁生和家人
感恩生命
史铁生以园中之物对应四季,亦是为园子奏一曲四季之歌,他在这园中度过四季,四季也在园中独度之。史铁生在《想念地坛》中写道:“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多年后,地坛早已不是昔日的模样,但那又何妨,铁生心中所念的,只是他记忆中的地坛,如同庄周梦蝶,不知“我在地坛”还是“地坛在我”。
是地坛使史铁生走出绝望与困顿,他常思地坛,常常感恩生命的坎坷与精彩。
▲史铁生在地坛公园
岁月磨人
史铁生在地坛中推着轮椅转了15年,15年间地坛或许无甚变化,但此间的人们却已然改变。
15年,足够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出落成青涩的少年,足够一个张扬狂妄的年轻人蜕变成稳重的中年人,足够一个人变得风姿绰立,也足够一个人青丝变成白发。15年了,那位唱歌的小伙子没有再来,他的朋友也不再跑步,中年女工程师是否仍在工作?他不再年轻张狂,那对夫妻鬓角已生白发,在岁月或明朗或晦暗的年月中,每个人都变了模样。
▲80年代后期,史铁生在家里
生之不幸
每个人都在岁月中变了模样,岁月使有些事情看起来愈加残酷。
岁月使史铁生瘫痪了双腿,却也成就了史铁生,可那个小女孩却更为不幸。上帝给了小女孩漂亮的面孔,偏偏还给了她残缺的智力。我们能做的,无非是感叹一句命运的不公,可就如文中所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世界上的幸运与不幸造就了差别,差别造就了人与人的不同,若众生皆幸或不幸,便不存在差别,人人便都相同,自己的人生与他人无二,那么我们便日日看着同一段人生,无法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压抑。
佛说众生平等,但在一定意义上,又怎么可能平等?西方极乐世界,尚分佛、菩萨、罗汉,人间又怎会平等,但我们并非认命,每个人都期望更好的生活,每个人都希望幸运,我们努力地向上看齐,努力地消除生来便有的不幸。
▲史铁生在病痛缠身时仍然坚持写作
人生三问
史铁生常思考三个问题,或者说是这三个问题常困扰着他:
一、要不要去死?
二、为什么活?
三、我干嘛要写作?
他看透了死是一件无需着急的事,既然死不会因其他事耽搁,便先做其他事了,这其中便包括活和写作。史铁生热爱写作,可他是为了写作才继续活的吗?不,不是的。“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人活在世,因为人有无穷无尽的欲望,贪财者渴望更多的金钱,贪权者渴望更大的权势,好学者渴望更多的知识……对金钱、权势、知识的渴望,都源自人内心最原始的欲望。什么是人?欲望满身。并非“活着为了写作”,而是“写作为了活着”,因为“人都忍不住要为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
这是人生来便有的罪孽与福祉。
时光·永恒
“我”在地坛思索着,看着,“我”看到的景象,看到人们,看到深邃,看到时光……地坛存在于此处,存在于苍穹之下,存在于宇宙之中。
太阳,每一刻既是夕阳西坠,又是旭日东升,万物以其应有的秩序,在宇宙中运行,生命用其独有的方式延续。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宇宙用无尽时间、空间中存在的欲望,将某个片段,某个场景定为永恒,这欲望此刻的姓名是人类,可以后这欲望是否会改换名姓?
既然生来便踏上了这次逆旅,又何须期待归期?人生的每一处丶每一点,又何尝不是零度,何尝不是起点?我们不停下前进的脚步,便已经走上了归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