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通俗讲我对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理解—— 一名学生的理解

通俗讲我对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理解—— 一名学生的理解

通俗讲我对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理解—— 一名学生的理解首先,对于历史的必然性,我认为必然性主要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矛盾的发展。对于必然性的看法,我是不同于其他大部分人的,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观点,讲的是,汉景帝为什么能够平定七国之乱

首先,对于历史的必然性,我认为必然性主要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矛盾的发展。对于必然性的看法,我是不同于其他大部分人的,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观点,讲的是,汉景帝为什么能够平定七国之乱,这个观点认为是因为汉景帝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相对于当时反叛的汉室宗亲,是先进的生产力,所以平定七国之乱是历史的必然性。不少人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都喜欢整一套框架,从而得出必然性的结果,我认为这是不对的,用毛主席的说法就是,这是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我认为历史必然性可以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来说,宏观方面,与生产力是相关的,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历史的进程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哪怕这个时间很漫长,生产力一旦发展,那么与之配套的生产关系就要发生改变,中国从几千年前的的母系社会到之后的奴隶社会,再到之后的封建社会,最后到现代文明,这些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生产力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因为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人类必然从奴隶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这也就是历史必然性的一部分,此外,谈到必然性,就不得不提到唯物主义人民史观,是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推动着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在对于自然科学领域,我们完全可以说,是人民发现了自然的规律,即使没有牛顿,也会有马顿;即使没有高斯,也会有低斯,因为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表现,而这也是历史必然性的一部分,当然,本篇关于人民史观的必然性仅针对自然科学领域,其余领域我则相信是纯粹偶然性,当然这依然表明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是没有其必然性的的结果。

微观方面,我认为是与矛盾的发展有关的,这一微观层面,可以指某一历史事件。矛盾是一直存在和发展的,而因为矛盾的发展,事物也在不停地发展,所以在某一时刻,当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必会引起质变,所以聪明的人可以预测到未来的事情,这是看透了某一矛盾的发展,所以我认为,随着矛盾的发展,历史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所以各个朝代末期普遍存在的农民起义,是矛盾必然性的结果,日本军国主义势必要对外侵略,这也是矛盾必然性的结果,而当初毛主席《论持久战》预测日本必败,也是看透了矛盾发展的结果。"不过矛盾的必然性的前提也是由许多偶然性的因素所铺垫的,它不如生产力必然性那样坚固,任凭时间多久,生产力必然性最终仍会是那样,矛盾必然性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堆偶然因素造成的某一时刻的必然,这个必然受偶然因素影响太大,可能某一因素发生改变,这个必然烟消云散了,最简单的例子:你在街上走路,按正常速度,五分钟肯定会到目的地,结果半路遇见熟人聊天或者发生事故耽误了时间,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你用这个速度到目的的时间肯定会大于五分钟。所以,我们因为你在路上耽误了时间,而预测你所用时间肯定会大于五分钟,这就是矛盾的必然性,但若路上没有遇见熟人或事故,那么我们这预测的必然性就会消失。矛盾必然性可以表明某一小段历史走向的必然,但如果放长这个时间,将时间延长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则就说明不了什么了。

以上,是我对于历史必然性的宏观和微观看法。"

对于历史偶然性,我认为偶然性则纯粹是人的原因。

偶然性是没法从整个人类角度讲的,因为偶然性之所以是偶然性,正是因为它是某一阶段某些人物随机的产物。我认为历史上除了上述所讲的必然性,其余所有都可用偶然性来解释。包括中国的势必统一,以及元灭南宋,清朝颓败等等,都属于偶然性。我曾经看过很多人说:“历史是由一群最聪明的人,按照形势做出最优的决定所决定走向的。”所以一般人即使穿越回去,也改变不了什么,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也写到过“历史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我看过部分历史书籍后,我是不这样认为的,我认为历史并不是由一些最聪明的人按照形势做出最优解的,这些掌控历史走向的人中也有笨蛋,所做出的行为也不全是最优解,所以历史就是这样弯弯曲曲前进的,偶然性也是因为这些并不那么聪明的人,这些并不完美的行为所产生的,否则全是最聪明的人全是最完美的行为决定,那历史就成必然了。

秦统一中国,也并非必然性,而是因为偶然性,不过这一偶然性的因素可以追溯至秦孝公时期,也有人说,即使秦不统一中国,其它国家也势必会统一中国,我是不认同这一说法的,秦能统一中国,从孝公开始就充满了偶然性,秦国六世没有昏君,即使是不那么贤明的君王也只在位几天就去世了,再看六国,昏招频出,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仿佛是上天安排好一样,我认为如果秦若没统一,六国统一的概率也很小,中国继续陷入列国纷争也不是没可能,而且秦之后所接替秦并巩固秦统一的汉仿佛也是上天安排一样,过程太过于偶然,项羽仿佛就是游戏里考验玩家的一个boss,虽然强大,但肯定会被玩家(刘邦)打败,过程中,我并没有看到生产力和矛盾所带来的必然性,只是纯粹的偶然。

关于偶然性,我还想说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里面把从秦到清的封建社会比作人,秦汉是幼儿期,唐宋是壮年期,明清是暮年期,这也是把清末的衰颓当作了历史的必然性,我认为这也是不对的,清末的衰颓我认为并不是因为封建社会到了暮年期所必然的,而是因为统治者的自身民族局限性,以及慈禧和大臣的个人因素,若是将清这一段时间换位其它朝代,中国未必会沦为半殖民地,可以说清末纯粹是人的原因。

讲述历史的偶然性最有力的例子即是教员,如果有人说因为历史的必然性,中国肯定会重新复兴统一,那么如果没有教员,我是不知道在那个年代,谁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如果没有教员,中国的未来是很难说的,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偶然性?如果没有教员,由于生产力的必然性,我们现在可能依旧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或开着汽车,但整个国家可能不过是一个大点的印度。

正是因为了解到历史除去生产力的必和然矛盾发展的必然,其余皆是纯粹的偶然,我们才能意识到祖先的伟大,先烈们的伟大。

总之,我认为历史会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矛盾的发展出现历史的必然性,但除去这两者,则皆为历史的偶然性。

(因为作者是一名大二学生,所以可能会有部分出现错误,希望可以提出建议)

上一篇: 百家姓之康姓: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下一篇: 黄冈四大富豪:第一位身家380亿、第二位是卓尔控股董事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