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书端州郡斋壁》中说:“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他是中国廉吏的标杆,清廉的代名词,百姓的青天大老爷,关于他铁面无私的电视剧,电影,戏曲数不胜数,虽然历经百年,但是他的声誉经久不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从来不乏一些硬骨头的人官员,他们的铁面无私铁面无私,有的甚至尤胜包拯,但是对于后世的响其他人都望尘莫及。包拯铁面无私,得罪不少权贵,为何26年升迁27次?只因这个!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老包,一般都是大黑脸,看起来一副很严肃的样子。他可是肯为百姓着想的人,事事为百姓做主,因此也受到老百姓的喜爱。而其身边也围着一群跟随他左右的人,比如展昭、张龙赵虎等。只是历史上的他,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是个大黑脸,而是个大白脸,据说在百姓心中,黑脸也意味着清官,公正严明的形象,所以后来老包也就成了黑脸了。而我们在电视剧也好,戏剧也好,他都是一个大黑脸。包拯铁面无私,得罪不少权贵,为何26年升迁27次?只因这个!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包拯铁面无私,得罪不少权贵,为何26年升迁27次?只因这个!
包拯,世人又称之为包青天,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大清官。北宋时,包拯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御史中丞、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为官清廉,断案无数,铁面无私,敢于犯言直谏,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可正因为如此,包拯也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屡受攻讦。然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虽屡被当朝权贵们构陷,包拯却始终屹立不倒,即使因失误被追责,每次都很快重新升官。他一生为官26年居然升迁了27次,是名副其实的官场“常青树”。包拯的这种经历,不仅在北宋时期极其罕见,就在中国历史上也十分稀有。那么,如此神奇的历程,包拯是如何做到的呢?包拯铁面无私,得罪不少权贵,为何26年升迁27次?只因这个!
包拯是个极为刚直的人,做地方官的时候,他不怕得罪人,一切依法办理。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地方官掌控地方全权,他有这个机会。然而,包拯做中央官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不仅弹劾官吏,对皇帝也毫不客气。嘉祐三年(1058年),包拯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这两个职位非常有意思,值得说一下。谏议大夫在唐代原本是宰相下属的一类官职,是宰相与皇帝沟通的中介。一般谏议大夫是负责批评皇帝的,他们是由低级官吏升任,一般选择名望高、资历浅的人。
其实包拯能够安然无恙,主要还是遇到了一个好老板,宋仁宗在北宋时期是个不可多的皇帝,任人唯贤。包拯虽然冷面无情,却进谏了很多治国建议,还惩治了不少的贪官污吏,如张可久、王逵等人。再加上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案和力荐宋仁宗立太子事件,都让包拯深的宋仁宗宠信,有个强大的背景自然能够如鱼得水的大展拳脚了。
宋仁宗对包拯如此宽厚的缘由,来自于包拯的一次谏议。立太子时,宋仁宗一直举棋不定,以致太子位置一直空缺。包拯出于后宫稳定考虑,多次上书要求明确太子之位。宋仁宗烦了,怒问包拯:你说,到底立谁当太子?包拯不卑不亢,对宋仁宗说:谏议皇上立太子,不是为了自己,我已经60多岁了,而且没有孩子,一无所图,如果皇上因为此事恼怒,尽可以杀了我。一番慷慨陈词下来,将宋仁宗感动的稀里哗啦,后来便视包拯为大忠之臣,甚是爱戴有加。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包拯确实是一个好官,为百姓做了许多的实事,因此也深受百姓的爱戴,名气一旦好了起来,当时的老百姓自然就给了他很多的赞誉,这也是后来我们了解的故事中为什么无论包拯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光环属性,就连皇帝好像都给了包拯格外的厚待。包拯的民间形象太好,而且当时社会比较稳定,百姓们都比较拥护包拯,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包拯的形象就成了我们现在心中所想的这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