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父子几人均是大名人,个个都是才华横溢的,并不多见,算下来也就是东汉的“班氏一门”和北宋的“苏氏一门”而已。
两都赋(两都赋作者)
东汉的班氏指的是东汉的班彪及其子女:班固、班超、班昭;北宋的苏氏就是我们熟悉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苏氏父子三人,均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又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轼的词更是开豪放词一派,其所作的诗词对后世影响极大,可谓是:独领风骚千百年,笑傲词坛谁堪比?
也许有的读者会说,这还用比吗?肯定是苏氏一门胜出,笔者要说,那是你不知道班氏一门的显赫才华。
班氏一门父子四人,三男一女,苏氏一门仅三男,这班氏人数占优啊。
也许有的读者又说,不是苏轼还有个妹妹“苏小妹”吗?什么“苏小妹选婿”、“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多有趣,但是,笔者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历史上并没有“苏小妹”这个人,那些故事都是后人虚构出来的。
再说得详细点,苏轼只有三个姐姐,前两个早夭,第三个姐姐名叫苏八娘,16岁嫁人后,深受夫家虐待,18岁就受虐而死,哪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故事?
苏轼父子三人,大家都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细介绍,主要说下班氏四人。
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彪学博才高,主要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资料。
班彪有个弟子,名气也是很大的,他就是写有《论衡》的著名思想家王充,王充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誉为“两汉时代最大的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哲学家”(《中国哲学史新编》)。
其实,班彪也是很牛的,他甚至都批评司马迁《史记》的不足之处,他虽然称赞司马迁“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而另一方面,班彪又批评《史记》“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羞贫穷”、“贱守节而贵俗功”,其实说穿了,就是班彪认为司马迁在思想上没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保持一致!
和苏氏一门相似,班彪也是作为老爸的名气不如儿子们大。班彪著有《北征赋》、《览海赋》、《冀州赋》、《王命论》等,其文学成就及知名度,和苏轼父亲苏洵相比,倒也半斤八两,不相上下吧。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班彪长子,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的《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被萧统列为《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chènwěi]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班超(公元32年—公元102年),班彪次子,东汉著名军事家、外交家。
班超少有大志,他不甘于为官府撰写文书,听说匈奴又犯,他把手中笔一扔,说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于是,班超为我们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成语——投笔从戎。
班超虽然是文人从军,但他并不是一个头脑发热的书生,而是有着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三十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为大汉立下无数奇功,最著名的故事便是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个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名将窦固率汉军出击北匈奴,班超以假司马之职从军,窦固看班超智勇双全,就让他率领一支36人的小分队,沿昆仑山北麓西行,招抚西域各国,以使当地摆脱匈奴的控制。
班超带领36名勇士,首先到达了鄯善国(以前称为楼兰国,今新疆罗布泊西南若羌县)。鄯善王对班超等人开始还嘘寒问暖,礼敬备致,后来突然改变态度,变得疏懈冷淡。班超一探听,得知是匈奴的使者也来了,鄯善王正在犹豫着是与汉朝结盟,还是倒向匈奴?
于是,班超和手下商量怎么办,手下将士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班超说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当夜,班超带领36名勇士,杀入匈奴营地,一边放火,一边冲锋,将匈奴使者及士兵全部击杀。事后,鄯善王一看匈奴使者被杀,无奈只得彻底倒向汉朝一方。
随后,班超又带领这36人继续西行,先后到达于阗国、疏勒国等国,用计招纳诸国归附汉朝。
班超以一支人数极为有限的小分队,发挥出千军万马的作用,成功地从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驱逐了匈奴势力,为东汉在天山南北最终战胜匈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班超不啻是一个军事奇才!
班超出使西域地图
班超后来在西域的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收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中央王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班超后官至西域都护,因功被封“定远侯”。
班超担任西域都护期间,还曾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只可惜甘英被波斯湾的滔滔海水给吓了回来,否则,中西方的官方交往至少可提前一千年!
班超的事迹,羡煞了后世不少书生,他们也都渴望能像班超那样“万里封侯”,可是,大多也只是空想而已,他们哪有班超那样的文武双全才能,哪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超人胆量。
班昭(约49年—约120年),班彪之女,继承兄长班固未竟的《汉书》,续写《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二十四史”中,女子修史,唯有班昭,正是:上下两千年,唯有班小妹。
班昭续写完《汉书》后,名气更大,朝野上下,均对班昭的学问表示钦佩不已。
汉和帝时,曾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嫔妃们拜班昭为老师,汉和帝还专门赐班昭了一个名号:“曹大家(gū)”。在古时,人们把学识高、品德好的妇女尊称为“大家”;“家”在此读姑,又因班昭夫家姓曹,故名“曹大家(gū)”。
班昭晚年时,担心家中女子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了面子,辱没了宗族,于是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宫内嫔妃们的教育也很有帮助。
班昭的《女诫》成为古代中国妇女的行为准则,《女诫》作为“女四书”之一,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
汉和帝死后,邓太后临朝听政,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但由于女子无法封侯,邓太后就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
班昭活了七十多岁后逝世,邓太后亲自为之素服举哀,班昭可谓生前身后尊荣无限。
班昭除了续写《汉书》及《女诫》外,还著有仿父亲班彪《北征赋》而写成的《东征赋》。在此后的文学史上,只要提到女性文学家,首先提及的必是班昭。
最后总结一下:
班彪对苏洵,前文说了,两人不相上下,算个平手吧;
班固对苏轼,班固虽然著作恢弘,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仍差苏轼几许,苏轼略胜班固;
班超对苏辙,班超文武双全,以一介书生,创下多少武将都没实现的功勋,又是后世无数文人推崇并渴望成为投笔从戎实现封侯的偶像,班超胜苏辙;
班氏父子三人对苏氏父子三人,其实也不相上下,但班彪生了个好女儿,因为多了个班昭,所以,在笔者看来,东汉的“班氏一门”要略胜北宋的“苏氏一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