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南塘丁氏真谱》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家谱。首先,它修于1954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修于1949年以后的家谱很少;其次,两个主修之一的冯淑,是位女性,是本家族中丁祖庚的妻子,女性参与修谱的家谱也很少;第三,家族中的名人不一般,两主修之一的丁锦(1879-1958),字慕韩,号乾斋,清光绪三十一年北洋将弁学堂毕业,民国26年“对日战起,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三十一年任中央设计局设计委员,三十六年以足疾予告,1952年10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专员”。还有一位,是近代极为著名的学者丁福保(1874-1952),而尤以藏书为世人所熟知。
当然,这个家族的名人自然不止这两位。比如主修冯淑的丈夫丁祖庚,字端甫,号朗西,南京海军学校航海科毕业,三等文虎章,海军中校,驻粤海军舰队司令部参谋长,民国甲子曾协修宗谱。他的儿子丁忱,字宝恂,民国34年哈佛大学经济系毕业,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处长,著有《中国工业化资金积累》(英文)、《新民主主义的劳资关系》、《须调整公私关系到扩大土产交流》等,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四、五、六届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
据家谱卷首“历朝丁氏纂修家谱执事目”载,明嘉靖庚申初编垂香集宗谱,然后依次在清康熙壬子重修宗谱、乾隆庚午三修宗谱、道光庚戌四修宗谱、光绪甲午五修宗谱(丁福保为三纂修之一)、民国年甲子六修宗谱(主修锡镛、锡钧、福保、锦,总纂宝书,协修祖庚等),此1954年的修本已为七修谱。其中丁福保参与了光绪二十年、民国十三年两次修谱,都是主修之一。就是这七修谱,其实也是由他倡议下发起来的,丁锦在《无锡南塘丁氏第七修谱序》中说:“公元一九四七年,族兄仲祜(即丁福保)首先提议第七次续修。”只是谱成之时,丁福保先生已驾鹤西去。一生之中有机会参与家族三次修谱的,也不多见。
七修谱析为九卷首一卷,共分四册。有意思的是,不像其他家族的族人领谱保管一般都领四套,而是分开来印,也是分开来领收的。这四册家谱,谱载:“共印一、二册各肆拾本,三、四册各柒拾壹本。”这是因为在建国初期,家族财源紧张的缘故。丁锦在序中说:“因为修费大(太?)多,照原格式粗粗地估计,要七八千元,所以打算改用续编的格式。上次已经有的,改为正编,第七次新编的,作为续编。印的时候,但印续编,费用比较省,就比较容易成功……总共费用一千元为限,由几个人凑成,我本人出十分之四,朗西夫人(即冯淑)出十分之二,其余由财力比较宽余的人凑足。”
谱印成后,最末附油印“丁氏七次续修宗谱收支清单”一大张,其中有“已定谱叁拾玖部,赠送谱贰拾柒部,尚存谱五部存冯淑处”句。这赠送的二十七部家谱,也有说明:“另例赠捐助人士及办事人员于后,每位壹部。”获赠家谱的人士中,外姓人员有七位之多。除北京的万钧曾被聘为“纂修”、冯淑是本谱的主修之一外,其它几位都有撰写的文稿收入谱中。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就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基博先生(1898-1958)。
《无锡南塘丁氏真谱》中收录了钱基博于1954年6月“端肃拜表”的《丁忠惠夫人阡表》,云:“夫人讳有榛,字山美,无锡孙氏。父筱坨先生,在前清光绪朝,以数学教授河北,张皇幽渺,与同邑华衡芳、徐中虎两先生齐名骖驾,而通之制器尚象,开一国风气之先者也。教泽渐被,久而弥劭,夫人濡染家学,兼习中英文字,通知四国之为。年二十五,作嫔将军……而夫人救死扶伤,倡设北京女界会……基博孙氏之所自出,而夫人则中表姊也。”
实际上,除了孙夫人这层关系,钱基博与丁福保也颇有渊源。两人同为无锡人,钱比丁仅小十三岁。两人都对《老子道德经》有研究。丁福保著有《老子道德经笺注》,钱基博著有《老子道德经解题及其读法》,都有一定的影响。钱基博对丁福保的学识也是深为佩服的。1952年华中大学思想改造运动开始,钱基博在“自我检讨书”中就提到:“因为我读了同乡丁福保著的《东文问答》一书,略懂一些日本文。”吴忠匡在《吾师钱基博先生传略》中也说:“(先生)尝称:‘……严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邑人丁氏《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及清修《全唐诗》、《全唐文》。通读一过,人有论评,而于其人之刻有专集者,必取以校勘篇章,著录异同。’”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钱基博赠书书目中,就有丁福保的著作数部,如《算学书目提要》《佛学大辞典》《说文目录》等。
故钱基博获赠《无锡南塘丁氏真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与当时其它家族于家谱秘不示人的风气大相径庭,从中却也可以看出丁氏家族的开明和对文缘的重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