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王表解析(35)
我的寻找丢失的华夏千年史重要文章目录:
Introduction
序言
2022年03月18日开始,我基本上都在从苏美尔王表、古埃及王表入手来拼接《竹书纪年》里缺失的那华夏纪年史缺失的那一千年记录。
图示《竹书纪年》如何向后移动商汤的执政年代?”
西周史官写的历史《竹书纪年》,将殷商的第18王朝约270年纪年移动至商汤1878BC“灭夏”之前。
《竹书纪年》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
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真实的夏朝有1222年,重构的夏朝有1480年。
1480-471=1009年
西周人的史书《竹书纪年》漏掉了1009年的华夏历史,又将商汤之后的270年殷商的历史纪年来加上去!
此文开始,我将加入苏美尔王表的解析部分,从Egypt-Mesopotamia Relations(维基条目,我翻译为:古埃及与两河的历史联系的脉络)角度,重新校正相关文章。
最终,将完成华夏纪年史解析的最后一块拼图:
古埃及第11王朝解析,商汤如何”灭夏“?
古埃及第11王朝简介
(2134BC - 1991 BC)
第11王朝有三个或者可能有四个阶段:
(百度)埃及第六王朝分裂后,埃及进入第一中间期,小国林立,混战不断。老因提夫和儿子孟图霍特普一世占据了底比斯。公元前2134年,孟图霍特普一世之子因提夫一世建立了埃及第十一王朝。这时,埃及第十王朝统一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战争,公元前2040年,埃及第十一王朝在孟图霍特普二世统治下灭掉埃及第十王朝,统一全国。之后,孟图霍特普二世削弱地方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埃及第十一王朝繁荣发展。孟图霍特普三世、孟图霍特普四世统治时期,埃及第十一王朝持续繁荣。公元前1991年,末代国王孟图霍特普四世去世,阿蒙涅姆赫特一世继位,建立埃及第十二王朝,埃及第十一王朝结束了。
1、贵族上埃及的诸侯阶段(2134BC及之前)作为上埃及的底比斯的贵族集团,臣属于两河流域的四岳之王。
老因提夫(Intef the Elder),(百度)公元前2180年—公元前2150年。
2、上埃及独立及征伐(2133BC-2060BC)
维基:Statue_Mentuhotep-aa_by_Khruner
孟图霍特普一世Mentuhotep I开始进攻下埃及和两河流域。
Throne
name
Personal
name
Comments
Dates
Tepia
Mentuhotep I
Nominally a Theban nomarch (Tepy-a) but may have ruled independently.
Unknown – 2133 BC
Sehertawy
Intef I
First member of the dynasty to claim a Horus name.
2133–2117 BC
Wahankh
Intef II
ConqueredAbydosand its nome.
2117–2068 BC
Nakhtnebtepnefer
Intef III
ConqueredAsyutand possibly moved further North up to the 17th nome.[68]
2068–2060 BC
3、两河流域四岳之王(2060BC-1991BC)
Mentuhotep II孟图霍特普二世在位期间成为上下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四岳之王。
(百度)Mentuhotep II孟图霍特普二世,首都位于底比斯的古埃及第11王朝中期的统治者,在位期间战胜了宿敌赫拉克列奥波里王朝,于公元前2040年统一了埃及,结束了古埃及第一中间期,开始了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统一全国之后曾竭力削弱地方政权,加强中央集权,但成效不大。尽管如此,他仍被视为古埃及最有影响的法老之一,被第19王朝时期的11王表列为美尼斯和雅赫摩斯一世并列的各个统一时代的开创者。
Throne name
Personal name
Comments
Dates
Nebhepetre
Mentuhotep II
Gained allEgyptc. 2015 BC, Middle Kingdom begins,becomes first pharaoh of Middle Kingdom.
2060–2040 BC
(King of Upper Egypt only)
2040–2009 BC
(King of Upper and Lower Egypt)
Sankhkare
Mentuhotep III
Commanded the first expedition toPuntof the Middle Kingdom
2009–1997 BC
Nebtawyre
Mentuhotep IV
Obscure pharaoh absent from later king lists; tomb unknown. May have been overthrown by his vizier and successorAmenemhat I.
1997–1991 BC
4、努比亚南巢(1991BC-1878BC)的夏桀:
《竹书纪年》
夏桀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
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
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维基)神秘的国王王表,仅在埃及南部下努比亚(苏丹,第6瀑布以南)存在。
Throne
name
Personal name
Comments
Dates
Menkhkare
Segerseni
Obscure pharaoh absent from later king lists; tomb unknown. Only attested inLower Nubia, most likely an usurper at the end of the Eleventh Dynasty or early Twelfth Dynasty.
Early 20th century BC
Qakare
Ini
Obscure pharaoh absent from later king lists; tomb unknown. Only attested inLower Nubia, most likely an usurper at the end of the Eleventh Dynasty or early Twelfth Dynasty.
Early 20th century BC
Iyibkhentre
Geregtaw
(y)ef
Obscure pharaoh absent from later king lists; tomb unknown. Only attested inLower Nubia, most likely an usurper at the end of the Eleventh Dynasty or early Twelfth Dynasty.
Early 20th century BC
将古埃及第11王朝与同期两河流域四岳之王的变动相联系
(英) 乔安·弗莱彻《埃及四千年》一书发现:通过基夫特Qift往东的哈马玛特谷底(Wadi Hammamat古河道)往红海方向,这是底比斯第11王朝的生命交通线。首席大臣王亥(Amenemhat I)率领1万士兵从此路出发远征。
这条通道就是两河苏美尔时神农氏殖民古埃及的通道。
戴维·罗尔David M.Rohl的书用了很大篇幅实地进行研究。
王亥带着部队反向经红海航行至波斯湾,或者过红海,走沙特陆路去苏美尔。第11王朝一定在波斯湾附近有城邦国,那么是哪一座呢?
当时两河流域的大王城邦国家有:
1、乌尔第三王朝UrIII
2、伊辛-拉尔萨Larsa
3、埃兰
4、阿摩利人古巴比伦Babylon
两河苏美尔
古埃及
历史人物
2112BC
-2004BC
乌尔第三王朝
UrIII
大禹夏后氏?
2004BC
-?
埃兰
Elam
第11、12王朝
Dynasty
11、12
2025BC
-1763BC
伊辛-拉尔萨
Larsa
相土、冥、
王亥
1894BC
-1595BC
古巴比伦
Babylon
阿摩利人殷商商汤
接下来,我要来具体辨别谁对应谁。
本文附件:网上同期苏美尔两河流域的历史事件
乌尔第三王朝UrIII
乌尔那穆的儿子舒勒吉继位之后,乌尔第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舒勒吉自诩宁孙的儿子、太阳神乌图的兄弟和伙伴,他在众王中极其伟大:他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具有极高的书写和数学运算的能力,并且精通多门外语,他还精通乐律,既能演奏也能创作。
他是战场上优秀的军人、狩猎场上的能手,他不仅熟知各式武器,还具有很高的运动天赋,据说他能从尼普尔城到乌尔城跑一个来回,全程320公里。他自称热爱和平,在军事征战中从未采取毁城屠城的行为。因而,在舒勒吉“非凡”的领导下,乌尔第三王朝进入了“乌尔帝国”。
在这一时期乌尔帝国不仅具有阿卡德帝国的规模和气势,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此时阿摩利人开始从西边逐步迁入两河流域地区,并向乌尔第三王朝表示臣服,这为日后古巴比伦王国的崛起埋下了伏笔。西部地区以马里国为代表的阿摩利人也表示出了臣服的姿态,这让舒勒吉高枕无忧。
舒勒吉对东部地区则是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政策方针,他将自己的女儿远嫁东方用以和亲,同时也出兵征伐过东方的一些国家。往北舒勒吉的统治到达了亚述城,在西北方向,舒勒吉的直接统治虽未超越幼发拉底河中游,但其影响和势力已经扩大到了地中海沿岸,因此,舒勒吉也效仿阿卡德帝国的纳拉姆辛,自称“四方之王”。
除了军事征战,舒勒吉还致力于国内的建设和宗教活动。舒勒吉在位的38年,他在尼普尔城附近修建了一个大型的牲畜管理中心,由于其位于现代的德莱海姆村(Drehem),故而现代学者又将其称为“德莱海姆贡牲中心”。该中心负责集中和发放全国各个城市向王室进贡的各种牲畜,例如牛、羊等家养牲畜以及一些野生的动物。
(大辉注:这是条重要线索,王亥在史书中被描写带领商队交易牛羊。)
圣城Nippur,尧的时候,共工吉尔伽美什在昆仑山伐木做了一座木门,
顺流漂到此城,此城因此成为四岳之王的圣城
(我的资料来自拱玉书的苏美尔神话文本)
这些动物在此地进行统计,登记之后被发往各个神庙和王室,用作宗教节日或者仪式活动的牺牲,有的则用于招待外国使臣、供宫廷人员和士兵等人员食用等。舒勒吉在位期间还自称神灵,这明显是向阿卡德王国的纳拉姆辛国王效仿和学习的结果。在此之后的乌尔第三王朝的继承者们也都相继自称神灵,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王权和神权联系紧密,王权可谓再次达到了一个最高点。而在这个时期之后的古巴比伦王朝,阿摩利人放弃了称神的做法,这才让两河流域的王权低于神权。
维基 Standard_of_Ur_-_War
舒勒吉之后,乌尔第三王朝先后由他的两个儿子阿马尔辛和舒辛来继承和统治。阿马尔辛时期,他还能够与父亲一样地修建神庙和军事征战。此时,乌尔帝国明显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外围的独立城邦、中间被征服的行省、苏美尔和阿卡德的核心区。我们通常分别称其为边境区、附属国和京截区。
但到了阿马尔辛的弟弟舒辛继位后,乌尔第三王朝的边境开始变得不太稳定了。原先表示臣服的阿摩利人开始活跃起来,乌尔第三王朝的军事征战也由攻转守。舒辛在位的第四年,他就曾在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区域建立了军事堡垒来抵御阿摩利人。
舒辛死后,其子伊比辛继位,这时,帝国开始分崩离析。东部的行省埃什努那城和苏萨城先后宣布脱离乌尔第三王朝而独立。与此同时,阿摩利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一度攻入了苏美尔核心区。一位阿摩利人酋长在拉尔萨城加冕为王,此地距离乌尔城仅仅40公里。
而王朝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分裂的因素,伊什比埃拉在伊辛城自立为王,并统治着圣城尼普尔城、基什城和埃什努那城。来自东部山区的埃兰人此时大举进犯苏美尔,更是雪上加霜,成为压垮伊比辛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元前2004年,乌尔城失守,埃兰人占领、洗劫了这座伟大的城市。在焚烧完乌尔城之后,埃兰人彻底终结了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的统治历史。
虽然苏美尔人的政治统治历史在乌尔第三王朝之后戛然而止,但是苏美尔人留下的苏美尔文化及其创造的苏美尔文明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美尔文明中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管理模式、法律传统和法律精神、经济制度和财税制度、宗教崇拜和祭祀活动、神话史诗和文学艺术都对后来的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安纳托利亚文明、叙利亚地区的诸文明以及伊朗高原地区的波斯文明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如美国亚述学家克莱默所提及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二十七个第一”,苏美尔文明虽然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它却是目前我们所知的人类早期文明史上的诸多“第一纪录”保持者。
第三王朝灭亡后,两河流域地区分裂,成为大小不一的王国和城邦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之后,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分裂为众多大小不一的王国和城邦,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各个王国和城邦之间不断地征战和斗争,直至最后由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穆拉比完成了最后的统一,由于后来还有在巴比伦城建立的王国,故而为了便于区分彼此,现代学者将最初的巴比伦王国称为古巴比伦王国。从乌尔第三王朝到古巴比伦王国的这段时期,由于最初比较强大的是伊辛城和拉尔萨城,故而我们又称这段时期为伊辛-拉尔萨时期。
伊辛城自伊什比埃拉统治时期脱离乌尔第三王朝而独立,伊什比埃拉是阿卡德人,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曾经担任过西部马里国的总督,后来又被派遣到伊辛城去为乌尔第三王朝筹集粮草,因为阿摩利人入侵而阻断了运粮道路,所以他留守伊辛城。在此期间,他围积了大量的粮食,同时他还积极地扩张自己的势力。
首先他控制了圣城尼普尔,自称取得了神灵赐予的王权;其次,他将自己的名字用于制定年名,并积极地对外征服;另外,他还将伊辛城和尼普尔城的城墙加固,并以自己的名字修建要塞,这一系列措施为其击退埃兰人的入侵奠定了基础。被击败的埃兰人只好转攻防御较弱的乌尔城,捕走了伊比辛,此事件标志着乌尔第三王朝的彻底灭亡。
而此时实力强大的伊辛城自然而然成为苏美尔首都。伊什比埃拉也理所当然地自认为是苏美尔文明的卫道士,他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并将苏美尔语作为整个国家唯一的官方用语,这一时期也留下了大量的苏美尔语文学作品。他还率军驱逐了占领乌尔城的埃兰人,援助埃什努那城和基什城等。由此,伊辛王朝至少在名义上获得了两河流域南部地区的霸主地位。
伊什比埃拉的四位继承者并没有完成两河流域的统一,但基本上维持住了伊辛王朝的霸权。直到第五位国王李比特伊什塔尔时期,北方的拉尔萨城开始崛起,并且不断地向伊辛王朝的霸权发起挑战。拉尔萨城发动了与伊辛王朝的战争,随着乌尔城被占领,伊辛王朝的国王李比特伊什塔尔去世了。虽然李比特伊什塔尔的武功不尽如人意,但他在位时期却为后世留下了一部法典,即
《李比特伊什塔尔法典》,现存法典的内容包括部分前言和43条正文以及结语,这成为我们了解伊辛王朝社会和经济状况的重要参考文献。
在此之后的伊辛王朝统治者几乎没有任何辉煌的军事胜利或者政治统治上的大作为,接连丧失了尼普尔城、埃瑞都城、拉伽什城等,甚至一度出现了
“替身王事件”。伊辛王朝的伊拉伊米提在位期间,在一次占卜活动中预兆显示有所异常,他出于害怕遭受神灵的惩罚,便找来一位园丁恩利尔巴尼作为自己的替身登上王位。他本想着过一段时间处死替身以便消除神灵的惩罚,但没承想自己依然“难逃一劫”:因为喝了滚烫的汤粥而死于王宫之中。于是作为替身的恩利尔巴尼反而被正式任命为国王,并且统治了二十多年。但不管怎样,伊辛王朝再也无法阻挡拉尔萨城的称霸之路了。
拉尔萨王朝的奠基人是一位阿摩利人酋长那波纳努,他自称为王,独立于乌尔第三王朝。其弟衮古努开始在拉尔萨城使用自己颁布的年名,他不断征战,从伊辛王朝的李比特伊什塔尔手中夺取了乌尔城,并自称“乌尔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
他和他的儿子在位期间还先后修建了拉尔萨城的城墙,开挖了护城河,并建造了神庙。在与伊辛王朝的争霸战争中,拉尔萨王朝不断地获得胜利,成为两河流域地区新的霸主。
在苏穆埃勒统治时期,他从伊辛王朝的手中首次夺取了圣城尼普尔的控制权,故而使拉尔萨王朝的霸业达到顶峰。但在苏穆埃勒死后,尼普尔城又重新回到伊辛王朝的控制之下。此后,拉尔萨诸王先后与地区强国埃什嫩那、巴比伦等进行了战争。而其中的北方强敌巴比伦也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古巴比伦王国。
拉尔萨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叫瑞姆辛,他与巴比伦的汉穆拉比进行了长达30年的较量。最终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汉穆拉比一举攻陷拉尔萨城,为日后的两河流域地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瑞姆辛继位之时便效仿乌尔和伊辛,采取了国王称神的做法,同时他敬神祭祖、兴修水利等,这些措施一度使得拉尔萨城十分强盛。
而拉尔萨城的强大引起了其他国家和城邦的不安,于是乌鲁克、伊辛、巴比伦等五国结成了同盟,与拉尔萨的瑞姆辛轮番作战,但此时的拉尔萨强大如斯,以至于五国盟军依然败北。瑞姆辛也借势开始了拉尔萨的对外扩张,他征战埃什嫩那,攻陷了乌鲁克城,伊辛王朝也难幸免,最终灭亡于拉尔萨的瑞姆辛之手。
至此,拉尔萨成为两河流域当时的第一强国,大有统一两河流域之势。但遗憾的是,此时的瑞姆辛已是一位垂暮的老人,毕竟他已经在位60年了,他的年迈体衰和骄傲自大直接导致了拉尔萨在外交和军事上的多次失误,拉尔萨也因此由盛转衰。公元前1763年,瑞姆辛在与汉穆拉比的决战中兵败被俘,巴比伦兼并了拉尔萨全境。
汉穆拉比只是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却是两河流域历史上的一位雄主,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君主之一。在他之前的巴比伦王国经过了大约一百年的“艰苦创业”期。巴比伦的第一位国王名为苏穆阿布,他是阿摩利人部落酋长中的佼佼者。
阿摩利人部落在乌尔第三王朝衰亡时期进入两河流域地区,在伊辛王朝时期纷纷表示臣服,接受并学习先进的苏美尔文明和阿卡德文明,这些游牧民族逐渐被两河流域文明同化。而此时所形成的新的阿卡德语又被称为古巴比伦语,其实就是阿卡德语在巴比伦地区的方言。
苏穆阿布在巴比伦城定都,“巴比伦”在苏美尔语中叫KA-DINGIR-
RA,对应的阿卡德语是BAB-ILANI,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众神之门”。苏穆阿布称王之后首先修筑了巴比伦城的城墙,然后依次修建了伊辛城主神伊辛那的神庙和乌尔城主神南那的神庙。他的对外征战规模有限,毕竟当时的伊辛和拉尔萨都十分强大。但苏穆阿布的继任者苏穆拉埃勒却试图以积极的战争来进行对外扩张,他先后打败了卡扎鲁城和基什城。强大的拉尔萨王朝自然也不会坐视巴比伦的强大,于是巴比伦因为被拉尔萨击败而被遏制住了扩张的势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