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张金枢:富平县令司马炫及其家族史

张金枢:富平县令司马炫及其家族史

张金枢:富平县令司马炫及其家族史菁菁文苑第1708喜欢校园文学,关注菁菁文苑富平县令司马炫及其家族史据苏轼的《司马温公行状》记载:“司马光祖

富平县令司马炫及其家族史

据苏轼的《司马温公行状》记载:“司马光祖父炫,进士及第,仕宋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耀州富平事(今陕西富平县)”。说的是司马光的祖父司马炫,陕州夏县(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人,其祖辈五代因唐末五代内乱均为布衣。北宋初年考中进士,家世开始转变,官至富平县令,虽为七品小官,但政绩显著,据《富平县志·卷七》记载:他“以气节著乡里”,入职不久县“境内大治”。其家庭富有,死后家产达数十万贯,赠太子太傅。其墓碑为著名的鱼子碑,珍藏于司马温公祠中。

姓程的出名人物_程姓历史名人_程姓名人及历史人物

司马温公祠是宋哲宗下令为司马光建的一座公祠,位于夏县小晁村北的峨嵋岭上,是司马光墓的一部分。公祠有两座特殊的墓碑,一座杏花碑为司马光墓碑,宋哲宗亲题“忠精粹德之碑”六个大字,大学士苏轼为其撰写了碑文,后因宋哲宗听信谗言,断其碑为四截,长埋地下。公元1148年,新任夏县县令拜谒司马温公祠,在生机勃勃的杏花树下挖掘出四段断碑,司马光碑才重见天日,因此被誉为杏花碑。另一座鱼子石碑,是司马光之父司马池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为纪念其父司马炫所立的石碑,碑高2.2米,宽0.81米,厚0.23---0.27米,碑额篆题“大宋故司马府君墓碑”九个大字。鱼子碑的碑石是一种非常难见的鱼卵化石,通体鱼卵状圆点密布,极其珍贵,史书称之为“鱼化龙”,可以看出司马池为父亲选此石的用意是,此石是生命之石,有龙气之尊,为墓地营造龙脉风水的意味甚浓。

司马氏原本是显赫的贵胄之家,其始祖是西周程伯休父。《史记·太史公自序》曰:“昔在颛顼(皇帝之孙),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说的是程伯休父生于周宣王时期,为重黎后裔,姓风,程氏,字休父,伯爵,程国国君(陕西咸阳市东)。西周设司空、司徒、司马三有司,“司马”即兵马大元帅,程伯休父没有沿袭祖先管理天文地理的职责,周宣王时改任大司马,曾率领六师出征徐国,《诗经·大雅·常武》曰:“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因其灭徐有功,被宣王赐姓“司马”。他原本以封地程国地名为氏姓程,后赐以官职为氏姓司马,故司马姓氏来源于程氏,司马、程姓的始祖均为程伯休父。晋武帝司马炎追封其庙号为晋祖庙,谥号武皇帝。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氏以后入晋,再分散到秦,赵、卫各地,其秦国传人司马错,战国时名将,纵横家,曾与张仪激烈辩论,也即司马迁的八世祖。司马迁著有《史记》,记载了轩辕皇帝到汉文帝元狩元年3000多的历史,为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了我国传记体通史之先河。于是,程伯休父、司马迁成为司马家族史上第一对文武兼有,诸侯配文魁的举世名人。

姓程的出名人物_程姓历史名人_程姓名人及历史人物

司马家族传至三国时的司马懿(晋宣帝),是总揽曹魏军国大权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辅佐了魏国四代国君,见证了曹氏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既为曹魏政权稳定做出了贡献,又为以晋代魏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子司马师(晋景帝)、司马昭(晋文帝),先后为魏国大将军、大督都,史书记载前者沉着坚强,雄才大略;后者有名相风范,更留下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口碑,他们平叛夷乱,败吴灭蜀,是晋朝基业的实际奠基人。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嫡子,登基后发动了灭吴之战,统一全国,实现了“太康之治”。他们均以文治武功,为国家久分必合,久乱必治做出了贡献。此后,两晋18个黄帝,共155年,国家统一,战火平息,人民获得了相对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司马氏传至宋代,最著名的人物是司马炫之孙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早年进士及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15年,隐居洛阳,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的精神,编撰《资治通鉴》,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具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镜鉴作用。成书之后,他官升至资政殿学士,卒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宋史》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使其自小聪明睿智的佳话,传遍大街小巷,妇孺皆知。于是,司马懿与司马光又成为司马家族史上第二对文武兼有,皇帝配才子的千古名人。

司马炫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之弟,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晋武帝拜其为太宰,封安平王,谥献王。司马孚的后裔司马阳,北魏东征大将军,死后葬于陕州夏县涑水乡高堠里,其子孙后代皆居此地,家境中落,司马炫的祖父司马休、父亲司马政、堂兄司马炳皆是布衣。至司马炫进士及第,任富平县令,重启仕运之途,家境中兴。其子司马池曾任兵部尚书、天章阁待制,在藏书阁担任皇帝顾问,官居四品,以清廉仁厚称著。其孙司马光高居相位,史学成就更是光照史册。其重孙司马康以后,司马家族入朝为官者二十三人,一跃为中华民族的名门大家。

姓程的出名人物_程姓历史名人_程姓名人及历史人物

司马迁、司马光、司马懿是同宗同源不同分支的家族。据《史记·太史公自序》介绍,司马迁的世系分支是:颛顼---重黎氏---程伯休父……司马错---司马某---司马靳---司马昌---司马无泽---司马喜---司马谈---司马迁。据《晋书·宣帝记》记载:司马懿先祖“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然后传至程伯休父,与司马迁不同的是,司马懿先祖的分支从司马卬开始,他本是赵国战将,汉楚相争时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殷王,都河内(今河南沁阳),汉时废都为郡,其后人定居于此,司马卬第八代孙为司马钧,其世系为:颛顼---重黎氏---程伯休父……司马卬……司马钧---司马量---司马俊---司马防---司马懿。又据《宋史·司马池传》记载:“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司马孚是司马懿之弟,其世系为颛顼---重黎氏---程伯休父……司马卬……司马钧---司马量---司马俊---司马防---司马孚……司马阳……司马休---司马政---司马炫---司马池---司马光。从以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血缘与颛顼同宗,姓氏起源于周宣王(前828---前782年)的贤臣程伯休父,距今3000多年。到战国时代(前475---前221年)的司马错、司马卬,分为司马迁与司马懿两支,距今2500多年。再到魏晋交界时(西晋统一为公元265年)的司马孚与司马懿又分成两支旁系血亲,距今1700多年,一支为晋王室,一支延续至宋代的司马光(1019---1086年)及其后裔,均属同宗同源的不同分支。

司马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410位,现在人口2.8万人,排名549位。一个小复姓,政治、军事上出现了名传千古的战将、诸侯、皇帝,史学、文学史上出现了万古传唱的巨子明星,其他名人还有辞赋家司马相如、道教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晋元帝司马睿等,特别是司马氏对人文历史的贡献,可谓名垂青史,光照古今。

作者,张金枢,立诚中学高六六级校友,退休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富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党校副校长,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教师进校校长,发表文章百余篇,编著教材、专著十多部。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上一篇: 从夏朝到清朝的历史地图变迁史
下一篇: 湘轩言:传承发展湖湘文化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