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电视剧,最有后劲,能让观众过了许久,仍回味无穷?
我说是历史正剧,尤其是央视历史正剧。
《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
这些国剧真正的王炸,不仅创下了惊人的收视率,也至今被观众怀念。
把这些剧做一个细分,又有两种不同的主要类型。
一是是帝王剧,比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
这些剧是站在帝王角度,讲述一个朝代的故事,夹杂着朝野纷争和天下棋局。
二是民生戏。
这类剧会跳出皇权,把镜头对准了民生疾苦。
比如《大明王朝1566》聚焦丝,《大清盐商》聚焦盐,《天下粮仓》讲粮食,《天下长河》讲治河。
但前者已经拍尽,就连陈宝国出山的《山河月明》,张鲁一领衔的《大秦赋》也难复昔日辉煌。
后者其实一直是叫好难叫座,就说《大明王朝1566》,首播收视仅为0.5%,还不到湖南卫视平时收视的一半。
此剧一败,各大卫视很久都不再敢触碰历史大剧。
历史剧,也渐渐陷入沉寂。
究其原因,难写、难拍、难爆,同为古装,远不如古偶的创作来得轻巧。
可最近偏偏有一部剧,再次啃起了这块硬骨头。
不卖关子,它就是昨晚央视八套开播的《丁宝桢》。
既非帝王戏,也非传统风格的民生戏,而是以历史名臣的生平,写民生,也写晚清时局。
主演,都不是顶流大咖,马少骅、曹骏、叶静,这阵容,比起《大秦赋》《山河月明》,都差得远。
但,该剧却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八部重点剧本扶持项目中唯一一部历史题材剧目。
首播两集,收视轻松破一,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的《珠江人家》。
到底值不值得看?
追完两集,可以下结论了:历史正剧,当然已不再有可能撼动《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这些经典,也已经很难再去争夺年度剧王。
但我敢说:《丁宝桢》,硬是在历史剧逆流之下,拍出了历史剧的良心。
01、历史人物传记不好拍,但《丁宝桢》破题的角度,让人眼前一亮
《丁宝桢》,顾名思义,自然是讲述丁宝桢这位晚清名臣的传奇故事。
这个切入有优势,也有难度。
难度在于,丁宝桢的民间知名度,其实并不高。
纵观以往的历史剧,开场大多不是讲朝堂权谋,就是讲后宫争斗。
但《丁宝桢》的切入点,却让人眼前一亮——抓贪官。
整个封建王朝历史,总是离不开一个永恒的难题:贪腐。
以此开场,好像,也并不新鲜,但,关键是故事该如何讲,才能让人看得下去?
《丁宝桢》的故事处理,值得国产历史正剧开课学习。
清同治年间,这一夜,暴雨如注。
山东一县,乱葬岗中,一支镖队却在趁着夜色行事,掘空冢起墓。
坟冢中装的也不是人,而是银。满满的三十万两白银。
镖队趁着夜色将满满的白银装车,再趁夜色和暴雨运银。
而不远处,一双眼睛,已经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镜头一转,山东巡抚衙门前。
马儿嘶鸣,一名武将快步下马,踏雨水进入正堂禀报,“乱葬岗果然有异动,只待大人一声令下,便可将贼人,一网打尽。”
一旁的幕僚进言,“大人,刘大人是大人一手举荐为官,若此事落实,恐大人也难逃干系。”
雷电交加,将正堂映得灯火通明,居中调度的,是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
他沉吟片刻,一步步走到“公正廉明”的牌匾面前,只说出一个字:抓!
武将领命,军令如山。
这一夜风雨如晦,恩义两绝。
那一头,镖队为首之人忽然在雨中停步,似乎听到前方有动静。
果然,前方一人一马,正是丁宝桢旗下战将。
为首的镖师没有二话,“操家伙。”接着将手中长枪,投掷出去。
却被来将单手接住,反手又掷向镖车。
枪落地,兵四起。
几下将镖车围在当中。
没什么可说的了,杀!
“杀一人,赏银百两,兄弟们,上啊。”
镖师顿时和官兵战成一团。
而为首的镖师,则直冲领头的武将。
切磋,较量,直接一刀,将镖师震飞。
一环套一环,一场清朝冷兵器时代的夜雨遭遇战,拍的明明白白。
镖师根据形势,迅速变幻阵型。对面的满清铁骑也非无脑冲。
而是针对性地变换战术,扰乱对方阵型。
看完这个开场我就踏实了:不是烂剧。
当然,不能只看大场面。
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这头夜间抓捕,那头丁宝桢旗下幕僚又领一队人马,直取一切的幕后主使,县令刘玉柏。
雷声阵阵,刘玉柏早知对方来意,自不会轻易就范,一句可否改日再叙,是不想走。
但曹骏饰演的师爷一句对白,说的字字惊心:云飞也是公干,还请大人,行个方便。
话说得客气,但身后人马,面色严峻,一句“公干”,更是暗示明显:今日你是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刘玉柏只能前行,趁夜来到巡抚衙门,丁宝桢早已备下贵州名菜宫保鸡丁,坐下与他推杯换盏。
言谈叙旧间,两人却字字珠玑,句句暗藏机锋。
一个希望对方坦白,“喝了这杯,就当是我为你送行。”
一个不住绕圈子。
就在丁宝桢刘玉柏又要捧杯之时,收拾了镖队的武将赶回巡抚衙门,高声来报:大人,缴获赃银30万两。
这时,丁宝桢举起的酒杯,收回去了。
刘玉柏一个眼神,已经说明一切。
“我难逃一死,都是拜你丁宝桢所赐。”
“山东所发生之事,表面看事情发生在山东,其根子,却是在宫里。”
好一出深夜抓捕戏,官场、朝堂、贪腐、政局,以及风雨如晦的晚清,就这样被紧密连接在了一起。
观众也被快节奏的故事和历史剧独有的戏剧魅力瞬间带入共情,跟着马少骅王汇春等戏骨走进了《丁宝桢》的故事里。
这也是《丁宝桢》作为历史正剧的魅力。
02、开场即高潮,抓安德海,发明宫保鸡丁,戏耍洋鬼子,三场大戏,简直神了
历史正剧,讲究的就是一个戏味,就像丁宝桢发明的宫保鸡丁,为何让人白吃不厌?
味正,味浓,回味悠长。
《丁宝桢》开场就有很多飙戏的场景,历史剧的味道,令人唇齿留香。
就说前两集的三场大戏。
第一场,抓捕诛杀权阉安德海。
我本以为,这枚重磅炸弹,怎么也演几集再丢出来。
没想到,编剧刘毅不愧是写过《战狼2》,根本不跟你磨叽,开场两集,直接上大戏。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他打着为同治皇帝置办婚庆衣物的理由,高调出京,一路上借机敛财,还强抢民女。
但,没人惹得起。
唯有一人,丁宝桢。
就连慈禧身边的近臣也不忘提醒:”听说您放了小安子回乡,要让他安分点。恭亲王奕䜣都留意着呢。“
慈禧不以为然:不看僧面看佛面,谅那个鬼子六也翻不出什么。
“直隶还好说,但那丁宝桢,出名的刚正不阿,油盐不进。“
一句话,就预言了安德海在山东的命运。
安德海是什么人,背后有什么人,丁宝桢十分清楚,但一场面见安德海的硬戏,还是将他的品格彰显无遗。
我管你是什么人,来我山东地面上对着老百姓作威作福,就不行。
但你以为丁宝桢只是有勇无谋的莽夫?当然不是,莽夫如何能平步青云,一路做到山东巡抚。
对付安德海背后,自有丁宝桢的通盘考虑,丁宝桢抓住了两条:
一是明面上,得理。
按清朝祖制,四品以下的太监不得擅出宫禁,安德海只不过是六品的蓝翎太监,他能出京完全是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但于理不合,硬要算账,慈禧讨不到便宜。
二是暗面上,得势。
丁宝桢能动安德海,自是大义凛然,但其中也必然有政治博弈的权谋计算。
一大关键,是此时的慈禧,还是同治年间的慈禧,什么意思?就是她还远未到光绪年间大权独揽的时候。
背后,起码有慈安太后、同治皇帝、恭亲王奕䜣三股牵制的势力。
所以丁宝桢才能借力打力,抓安德海,有律法,杀安德海,有圣旨。
难怪慈禧有苦说不出,安德海被处死,不但不敢动丁宝桢,反倒大力褒奖,而且不久后,他就升为四川总督。
这背后的权力博弈,其实是清朝官场真正的底层逻辑。
第二出大戏,发明宫保鸡丁。
与曾国藩、左宗棠这些同时代的人物相比,大众对丁宝桢并不太熟。
但宫保鸡丁人人都熟,就连《生活大爆炸》中常吃中餐馆子的美国物理学家都熟。
编导也没掖着藏着,第二集,就拍出了丁宝桢如何发明宫保鸡丁。
原来是他做鸡丁时意外打翻了家乡的酱料,忽然突发奇想,何不往鸡丁中加入酱料?
随后一番试吃,人人说好。
就这样,丁宝桢成了“宫保鸡丁创始人”。
这当然只是一道“开胃小菜”,却生动刻画了一位喜爱自己下厨的清官。
他已任巡抚,手下一个县令,贪腐30万白银,而他的家宴,加上幕僚、武将一起吃,主菜也不过一道宫保鸡丁而已。
丁宝桢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怎样的官?还用多说吗?
第三场大戏,兴办洋务,耍洋鬼子。
故事开场,面对洋人的挑衅,部下急报:武将李培荣,缴了洋人的械,如今洋人的军舰,已经开进山东水域。
而英人兴师动众,所为的,则是山东的矿。
怎么办?打,一两千人的孱弱水师,和洋人开战,不会是两败俱伤,只是以卵击石。
不打,难道听任洋人夺取我们的矿产?
丁宝桢的妙策却是:请洋人喝酒。
第一天晚上,请洋人谈判代表喝酒喝得晕头转向,第二天带着他赶往谈判地点的路上,却找来百姓假扮水师,沿路假装运送炮火弹药。
一出大戏,是为让洋人心怀忌惮。但还不够。
接着在谈判现场,丁宝桢不卑不亢,大胆接下战书:矿,给是不会给的。想都别想。
要打,奉陪。
但你考虑清楚,是否为了矿产,与我们开战。
丁宝桢这是算准了,洋人兴师动众而来,所为为何?利益。
既然强盗讲的是利益,我就跟你掰扯利益。
一出大戏,一顿大酒,守护了矿产,避免了一场刀兵,维护了国之尊严,丁宝桢赚大了。
三场大戏,有权阉,有能臣,有洋鬼子,有官场生态,有权术暗战,也有贯穿满清历史的官员制衡和内部争斗。
最后,是一代名臣的浩然正气,这道历史剧的宫保鸡丁,你说味道正不正。
03、群像丰富,马少骅的正气,王汇春的狡黠,曹骏的睿智,个个让人印象深刻
历史剧要精彩,还需要一道主菜,人物。
好的演员,是塑造人物的基础,和历史人物气质相符的演员,能为剧本身注入真实感和厚重感。
《丁宝桢》大牌不多,但集结了很多实力派演员。
首当其冲,自然是马少骅饰演的丁宝桢。
从《走向共和》中神形兼备的孙中山,《觉醒年代》中文雅和润的蔡元培,到《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邓公,甚至是镇南关大捷的晚清名将冯子材。
观众都说马少骅是在历史名人集邮。
这次饰演丁宝桢,马少骅每一次出场都呈现出正气、坚韧、刚直的品质。
当安德海扰民的消息传来,他拍案而起。
面对安德海的当面挑衅,洋人的趾高气昂,马少骅几句对白,就将丁宝桢义无反顾的气魄和胆量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过我最喜欢的一场戏,还是丁宝桢和贪腐了30万两雪花银的刘玉柏的对话戏。
从闲话家常,回忆往事的人情,到多次暗示刘玉柏的纠结,再到最后叹息对方何必当初的痛惜,整7分钟的戏里,让我们看到了丁宝桢身上的风骨、为官的坚定和保有的人情。
当然还有童星文武搭档曹骏、叶静。
剧中的陈云飞和李培荣,是丁宝桢的左膀右臂。
当年的九岁小县令曹骏,如今成了剧中丁宝桢的重要幕僚。
刚在央一新剧《珠江人家》露面的曹骏,饰演的陈云飞,有计谋,知进退,睿智城府、懂忍让、顾大局,是难得的谋士。
曹骏演,太对味了。
《轻轻河边草》中饰演裴绍文的叶静,这次身披锐甲饰演武将李培荣。
几场动作戏干净利落,走起路来都有一股子武将的威猛,为人有武力、热血,冲动又耿直。
这个三人组合,简直就是经典包青天三人组再现。
这三位角色外,剧中还有很多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
比如王绘春饰演的刘玉柏。
虽然比起《雍正王朝》的八爷胤禩,《少年包青天》的庞太师,这次角色的职位有点低,戏也不多,但王绘春演得依然入味。
表面儒雅一身正气,实则上下其手,但又并非绝对的坏人,而是身怀大才无处施展,以一地县令之职,轻易看穿了晚清的弊端根源:宫里。
可以说《丁宝桢》中,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自带光芒,饱满而生动。
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场精彩无比的历史群像戏,让人看的大呼过瘾!
04、历史正剧像《丁宝桢》这么拍,就对味了
曾几何时,历史剧在影视领域大放异彩。
《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作品,每一部都成为了经典。
可是随着影视剧行业的变化,在各种古偶、现偶等流量剧的崛起下,历史剧逐渐退居边缘。
近些年,一些打着“正剧”旗号,行“架空”、魔改之实的历史剧层出不穷。
好不容易出来一两部历史剧,也被拍的面目全非。
但看这部《丁宝桢》的气质,却仿佛回到了20年前的历史剧质感。
一个字,真。
首先,是场景、服化道真。
剧组多次在贵州、山东、四川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场景的特点,全剧变换了300多个场景。
从预告呈现的效果来看,无论是宏大的历史场景还是剧中人物的服装细节,该剧有做到较为真实的还原。
其次,是人物真。
剧中的每个主要人物,都有历史依据可考。
安德海、李莲英、慈禧、奕䜣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不说,就连李培荣这样的角色,也有历史人物原型。
还有,历史细节真。
不仅一个个角色,就连每个细节都能在真实历史中寻到脉络,有据可考,这才是《丁宝桢》接地气的地方。
就说丁宝桢捕杀安德海的大戏,编剧却先不写安德海也不写丁宝桢,而是写与安德海水火不容的恭亲王奕䜣,如何与亲信商议,借安德海出宫,除掉这个眼中钉。
为何要写这场戏?
因为这才是丁宝桢能顺利拿下安德海的重要历史背景,有了历史细节的真,才有故事情节的说服力,历史剧,才不会沦为历史爽剧。
最后,是方向正。
《丁宝桢》好看,但没有一味迎合观众,全然没有加入古偶恋爱等流行古装元素,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历史、治廉和晚清官场众生相的刻画中。
“历史剧”三个字,意味着真实而不是刻奇,意味着硬核而不是魔改,从目前放出的剧集看,《丁宝桢》配得上历史正剧四个字。
很多人问为什么要拍历史剧?因为中国五千年历史,随便一个片段,一个人物都足够拍出优秀的历史剧。
我们的历史剧,得天独厚。
虽然近几年历史正剧几近消失,成为明日黄花。
但暑期档一部《长安三万里》的爆红说明,新一届观众绝对不是不爱看历史人物故事,而是不需要全程开挂的主角,也不需要低智无能的反派。
观众需要的是真实的历史刻画,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让观众跟随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去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从历史中,获取现实的滋养。
这两年除了《天下长河》获得好评之外,大多播出的历史剧都毫无水花,背后是能讲好故事的历史剧已经濒临绝迹。
从这个意义上说,《丁宝桢》这样的正剧,才更加可贵。
什么时候那些投资方、制作方才能认清:
历史剧就像丁家家宴上的宫保鸡丁,能打动观众味蕾的,从来不是花里胡哨的形式,而是吃的人脱口而出的两个字:够味。
《丁宝桢》开场绝对够味,能不能够味到底,今夜开始,一晚四集,一周以后,就见分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