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武汉大学始终与国家同步与时代同行

武汉大学始终与国家同步与时代同行

武汉大学始终与国家同步与时代同行□长江日报记者陈静茹在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武汉大学推出人文历史纪录片《珞珈》系列短视频,通过讲述与武汉大学建筑有关的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陈静茹

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武汉大学推出人文历史纪录片《珞珈》系列短视频,通过讲述与武汉大学建筑有关的故事,展现武汉大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承担的重任和所做出的贡献。纪录片《珞珈》由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及电子信息系1989级校友、北京艾沃传媒董事长李喆出品拍摄。近日,李喆做客《面谈》,为我们介绍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

■纪录片从武汉大学老建筑讲起

记者:《珞珈》主要讲述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思路谋篇布局?

李喆:《珞珈》以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为主线,从老建筑讲起,分为《肇基》《营造》《殿堂》《湖山》《记忆》《守望》六个篇章。《珞珈》从不同侧面聚焦了老斋舍、老图书馆、十八栋、工学院、理学院等早期建筑,全面介绍了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建筑群的立项、选址、规划、营造始末,阐述了老建筑的工艺水准、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历史贡献。比如《肇基》这一集是讲当年武汉大学建立时的时代背景和初衷;比如《营造》这一集主要是讲武汉大学在建造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如武汉大学选址、资金筹措等一些相关的故事;比如《殿堂》主要讲当年武汉大学建造过程中应用的一些先进的工艺,它的建筑美学和时代的经典……通过记录与武汉大学建筑有关的历史和故事,我们也看到先贤智士对教育兴邦的不懈追求。武汉大学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的过程。

记者:起初您就考虑使用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形式吗?有没有考虑过其他形式,比如微电影?

李喆:最早的时候,我其实是对当时的一位人物非常关注。他的名字叫沈祝三,是一名建筑商。他不以次充好,有着诚信与担当。当年,他承接了武汉大学早期修建的工程。因为众多复杂的原因,他最后宁可倾家荡产,也要把武汉大学早期的一期工程如约建设完成。我想,要不要以沈祝三这个人物做影视剧?当进一步深入去发掘其中的历史资料时,我们发现其实用纪录片的形式更合适,因为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武大的历史和发展。我们希望用6集的纪录片,从多个方位、多个角度去真正展现武汉大学最美校园的魅力。

■历经30个月拍摄,樱花和雪景最美也最棘手

记者:拍摄过程中,有特别难解决的问题吗?如何克服的?

李喆:我们历经30个月拍摄,深入采访近百人,积累460多个小时的原始素材,走访了大量研究武大建筑历史的校友、专家、学者以及知名老教授的后人。整个纪录片时长270分钟,是一个非常长的篇幅。我们从2016年开始待机试拍。在拍摄期间,我们逐次拍摄了大概有15处、26栋建筑,从宏观到细节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拍摄。其中,我们必须得熬过一些老建筑的多次翻修工作。因为翻修工作,我们不能如期拍摄。摄制组希望能够真正展现武汉大学的美,春夏秋冬四季缺一不可。为了拍武汉大学的雪景,我们大概历经了三个武汉大学的冬季。当时,我们专门派10多名拍摄人员在武汉大学等候着冬季下雪。武汉大学樱花季很有名,游客很多,也增加了我们拍摄的难度。整个纪录片中,我们采访了将近100个人物,很多老先生年岁已高,我们便将采访进度放慢,以适应老人的身体状况。还曾因摄制组存储硬盘突然损坏,增加了所有素材从头再来的工作量。不管出现的问题多么突然和棘手,我们都想办法解决了。

爱国主义是武汉大学永远的底色

记者:与民族共存亡,与国家共进退。爱国主义已成为武汉大学永不褪色的历史印记,爱国情怀已浸入武大人的灵魂深处。比如,就“与民族共存亡,与国家共进退”这个主题,请您推荐这些片子里符合这个主题的镜头,与大家分享。

李喆:爱国主义主题的镜头在片中有很多。比如沈祝三倾家荡产也要修武汉大学;比如1938年夏,周恩来在武汉大学大操场作抗战演讲时给武大学生的签名。这些镜头的背后,饱含着咱们的前辈先贤对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奋斗足迹。

记者:《珞珈》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文化价值的精品力作,填补了武汉大学校史研究领域视频资料稀缺的空白,开创了中国高校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先河。这是一部分量满满且具有意义的作品。拍之前,您有没有忐忑过?

李喆:答案是肯定的。拍摄之前,我非常忐忑。武汉大学在每个校友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轮廓。今年是我毕业30年,心中充满对母校的敬仰和深爱,我担心自己会对这样一个内容有所辜负。通过建筑来讲一所大学的发展,之前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可能正是因为我的忐忑,所以我把完成这次作品既看作机遇,又看作挑战。大家在完成《珞珈》的过程中,不敢有一丝马虎,不想有瑕疵。成片后,《珞珈》经过了多次的修正和勘误工作。现在,它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样子,是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的。

记者:最近您再次回到了武汉大学,心情如何?您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外闯荡了这么多年,您觉得武汉大学给您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喆:现在武汉大学的样子,我觉得是历久弥新和与时俱进的。最近,我也回到了母校,我看着现在的武汉大学,心中感觉很幸福。回到母校,我似乎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想起了自己参加军训拉练连夜70公里从黄陂走回学校,想起了自己在学生会当文艺部部长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在校园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武汉大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课堂和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与社会、与时代相处的方式。学会包容、多多尝试、不怕难、不怕苦、有条理地处理难题等精神都一路跟随着我。今年是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祝福母校继往开来、续写新篇、再创辉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武大力量!

上一篇: 周姓历史上的50大杰出人物,唐以前名将当道宋以后文人辈出
下一篇: 高州举行活动纪念历史名人潘茂名诞辰1717周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