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一个历史悠久、人文深厚的地方!文明开启于约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商周箕子在此演绎围棋、曲径悬幽的白陉古道、星罗棋布的金元古建、大放异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着“她”累累文明硕果。
陵川,一个生态优美、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处处是绿、满眼皆绿,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森林覆盖率高达48.2%,“避暑胜地”美名享誉全国。美丽的太行一号风景道、别具特色的康养名村、脍炙人口的物产美食,时时都在展现着“她”的天赋异禀之美。
陵川,一个革命潮涌,红色传承的地方!不同时期的陵川在红色基因传承上,树立起一座座丰碑,千名号兵出太行、太行山上文艺轻骑兵、历经30年修通出山路的锡崖沟人民,处处都在传承着“她”的斗争精神。
陵川,一个干群同心,善有作为的地方!新时代,县委、县政府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生态观光旅游和特色农业、文化产业、三产服务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康养、绿色农业、文旅融合等产业,做好现代经济大文章,走出一条具有陵川特色的文旅康养道路。先后取得了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示范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百佳深呼吸小城等荣誉称号。
借“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活动契机,期待更多的朋友关注陵川、走进陵川、感受陵川,同陵川人一道共赏围棋文化、共游太行山水,共享文旅康养。
全景陵川的文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专访陵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办主任 张爱国
八百里太行,美在南太行,最美在陵川!
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康养旅游百强县……一个个闪亮的“国字号”金字招牌,为“清凉胜境·康养陵川”这张文旅品牌增重、增色。
2023年8月中下旬,“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晋城市陵川县,山西晚报采访团记者对话陵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办主任张爱国。张爱国说,聚太行山水之雄秀、纳天然氧吧之凉爽、开世界围棋之渊源、集金元古建之精华、扬红色基因之传承,一幅“全域旅游·全景陵川”的文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山西晚报:请您介绍一下陵川?
张爱国: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雄踞太行之巅,东控太行门户,南延中州平原,西接炎帝故里,北通上党盆地。于隋开皇十六年置县,也就是公元596年,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这里钟灵毓秀、文脉绵长,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陵川:聚太行山水之雄秀,开世界围棋之渊源,集金元古建之精华,铸红色文化之辉煌。
山西晚报: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陵川的文化名片有哪些呢?
张爱国:陵川重点打造了四张文化名片:
一是太行山水文化名片。
“太行之脊”谓之陵,“淇河之源”谓之川,这便是陵川地名的由来。这里生态优美,令人向往。特殊的地理赋予陵川清凉气候和优美环境。早在800年前,元代大儒郝经赞之曰“六月衣冠冷,千年草木香”。时至今日,陵川以“避暑胜地”的美名享誉全国。在这里,山水既是大自然对陵川的恩赐,也是陵川的根脉。境内群峰拔地、列嶂摩天、万古青苍。与群山相映成趣的有灵泉瀑布、潺潺溪流、弥漫潺湲,古有“青山无恙画屏开”,今有“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的赞美诗句。游览太行至尊王莽岭、围棋源地棋子山、太行江南武家湾、户外天堂欢乐谷、洞天福地黄围山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陵川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是围棋文化名片。
陵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陵川是中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民谣“陵川有座棋子山,箕子占方在陵川”更是流传久远,谋棋岭上棋子石浑然天成,境内棋子山、箕子洞、象天枰、弈苑广场、棋山路等一大批围棋地标,拥有国家级非遗“烂柯的传说”和“棋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张“国”字号名片。2018年、2021年连续两届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称号。2020年11月,围棋发源地棋子山被中国侨联评为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先后举办过围棋源地名人之家邀请赛、全国职业围棋定段赛等全国性围棋赛事24次,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围棋爱好者,陵川籍棋手赵晨宇2021年成功晋升为中国围棋第53位九段棋手,这也给陵川围棋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
三是金元文化名片。
陵川历史文化悠久,其中以金元时期最为繁荣。其间先后崛起郝氏、武氏、赵氏、李氏和秦氏五大文化望族,培育出“金元文坛领袖”元好问、郝经等文坛巨匠,先后有7名状元及第,93名进士金榜题名,其中武氏一门就出了三个状元,被誉为“三状元故里”。境内现有金元古建筑1062处,居全省第一,有国保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不可移动文物1053处,馆藏文物13084件,被誉为“中国金元古建地上博物馆”。
四是红色文化名片。
陵川是革命老区,1931年“陵川暴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上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敌后抗战的熊熊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朱德、左权、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的创作地和首唱地就在陵川,红色歌剧《赤叶河》诞生于此,从这里走出了陵川籍号兵1700余人。
77年矢志不渝传播党的声音的盲人曲艺宣传队;30年在悬崖峭壁上,用钢钎铁锤凿出挂壁公路的锡崖沟人;几代人励精图治,把昔日的光山秃岭变成如今万亩林海的太行第一山国有林场……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红色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山西晚报:这四张文化名片,独具特色,陵川文旅融合的亮点是什么?
张爱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是陵川县委、县政府工作的发力点。近年来,陵川紧紧围绕“清凉胜境·康养陵川”主题定位,突出龙头带动,积极发展文旅康养、森林康养、农旅康养、中药康养、运动康养、银发康养“六养融合”,全力壮大太行旅游板块产业集群。先后实施了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工程,修建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等,打造了“此生必行太行一号”文化标识,首创了“太行一号”音乐公路,推出了浙水、松庙、丈河等一批文旅康养特色村品牌,催生了“西园庄舍”“页岩书屋”等一批文旅院落和文化驿站,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森林体验国家重点建设基地、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省级生态文化百强县等称号,形成了全民、全域、全时文旅康养发展的新格局,“清凉胜境·康养陵川”品牌持续叫响叫亮。
山西晚报:未来,陵川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有哪些规划?
张爱国:对陵川来说,生态是底色,文化是根脉,旅游是方向,康养是品牌,打响叫亮文旅康养这张牌是陵川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陵川立足自身优势,把准发展趋势,对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和总体布局,概括来说,就是规划构建“一核一心,一环六区”全域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其中,“一核”是王莽岭龙头景区核心,“一心”是县城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一环”是太行一号串起的全域旅游大环线,“六区”是六个文化旅游主题片区,包括以王莽岭景区为主的地质奇观主题片区,以武家湾景区为主的湖光山色主题片区,以佛子山景区为主的康养度假主题片区,以红叶景区为主的乡村休闲主题片区,以礼义金元古建为主的古建研学主题片区,以西溪景区为主的环县城游憩主题片区。
“全域旅游·全景陵川”的文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陵川,已敞开怀抱,欢迎四海宾朋!
历史沿革
陶唐时代,尧分天下为九州,属冀州之域,陵川地区是尧舜两个部落的地盘。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陵川地区属上党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泽州为盖、建、泽三州。于高平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等4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盖州废入泽州,全国分为10道,泽州陵川县属河东道所辖,州治由端氏迁回晋城。
宋太宗时,划全国州郡为15路,陵川归河东路泽州所领。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泽州直隶州,直属于山西布政使冀宁道,陵川县隶属于泽州直隶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泽州府,陵川为山西省泽州府所辖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5县之一,直至清末未变。
民国三年后,撤销泽州府。山西分为雁门、河东、冀宁3道。陵川属山西省冀宁道管辖。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撤销太行行署,恢复原山西省建制,陵川归属山西省第三专区。
1958年省府调整行政区划,改为晋东南专区,陵川仍归其属。1958年11月,于原陵川地区设陵川联社。
1959年2月,改为陵川公社。1959年7月20日,陵川县恢复原建制。
1985年晋东南地区撤销,陵川归晋城市管辖。
八百里太行 最美是陵川
万古青苍,是曰陵川。晋城市陵川县,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东南一角,踞南太行山之巅,揽山水之雄秀。在山西众多的千年古县当中,陵川可谓是“低调”的存在。这座隐秘在太行山间的古县城,不仅拥有世间的美好风景,更是底蕴厚重的人文沃土。
这座城收藏了数不尽的胜水名山,王莽岭、凤凰欢乐谷、棋子山、勤泉云台……美景翩然入画来;这座城市珍藏了许多的光辉往事,宋、金、元三代出过7位状元、93名进士,抗战时期陵川号兵用鲜血与生命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这座城,充满了不一样的风情,丈河、六泉、浙水……特色村庄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近年来,陵川县依托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中原地区最具影响的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度假中心”功能区定位,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凝练出棋源文化名片、金元古建文化名片、红色文化名片及太行山水文化名片。
棋子山美景
名片1
围棋源地 体会极简国粹
陵川有座棋子山,箕子占方在陵川。陵川棋子山是中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如今,美丽的棋子山承载着厚重的围棋文化,以“世界围棋源地”的声誉名冠天下。
陵川古民居门楣上的木雕“二仙下棋”,说明陵川有悠久的围棋文化历史。
中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古有记载,陵川是中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陵川县棋子山,关于烂柯(“烂柯”为围棋的别名)的传说流传已久,分布区域包括古郊、六泉、潞城三乡(镇)交界处的棋子山及潞城镇部分乡村。
老百姓世世代代口传心授,特别是在棋子山脚下的苇水村,几乎人人知道这个传说。
相传,商朝灭亡后,箕子避居于此,摆布石子,推演天文,发明了围棋,还与仙人对弈,此山故名谋棋山。周朝建立后,周武王曾向箕子访道于此。
苇水村附近有个石洞,称箕子洞,当地人又称棋盘洞。洞深约10米,高4米左右,洞内岩石上有一处极似围棋棋盘线条的痕迹,并有三五个像围棋子印上去的凹痕。在陵川广为流传的苇水村李家老爹“烂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苇水村李家祠堂至今仍有李家老爹迷路山中、误入仙人对弈洞,观毕一局,斧柄已朽的塑像。
在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的围棋发源地论证会上,来自海内外的十多位史学界、围棋界专家学者围绕杨晓国所著的《陵川县棋子山围棋发源学术研究报告》,并经过认真严谨的实地考察后,最后发布评审报告一致确认,陵川棋子山是中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目前,棋子山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围棋起源纪念地、历史文化名人箕子纪念地、当代围棋文化与赛事活动中心。
近年来,陵川县深入挖掘围棋文化,2007年起连续举办了7届山西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还相继举办了中日韩围棋精英赛、国际职业围棋混双赛、职业围棋名人之家邀请赛等赛事,培养出了全国围棋第53位九段棋手赵晨宇。
2021年11月23日,第22届阿含·桐山杯中国围棋快棋公开赛八强赛结束,赵晨宇八段战胜芈昱廷九段,晋级半决赛。这场胜利也让赵晨宇成功晋升为职业九段,成为中国围棋第53位九段棋手,也是山西省第四位职业九段棋手。
太行第一山国有林场办公室主任李燕告诉山西晚报记者,美丽的棋子山承载着厚重的围棋文化,以“世界围棋源地”的声誉名冠天下。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上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同时也是淇河、卫河的发源地。
名片2
革命圣地 赓续红色血脉
“人倒号不断”在解放战争中,曾有千名号兵从陵川出发,走出太行,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号角。这些从太行山革命老区培养出来的号兵,足迹遍及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晋冀鲁豫军工十厂展览馆。
红色热土上薪火相传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太行山,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陵川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早期开展活动的地区之一,朱德、左权、李先念、陈赓、黄克诚、陈锡联、杨得志、郑维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陵川工作和战斗过。陵川县还是大型歌剧《赤叶河》和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的诞生地。
在陵川县城最高点,始建于1946年的烈士纪念塔上矗立着一座金色的号兵铜像。这种样子的纪念塔,在全国很少见。
由于地处太行之巅,山大沟深,地理位置隐蔽,根据地稳固,陵川被选为训练号兵的理想地点。据现有资料记载,从1943年到1949年,陵川县作为重要的号兵培训基地,共培养出1700多名号兵,其中有700余人参加正规部队。
在这些号兵的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神秘的小号兵”宋忙成夜吹军号乱敌营、池连喜军号迎亲娶新娘、李有保训练军号学文化、杨同保与战友们“三棵树”战斗勇冲锋、抗美援朝荣立一等功的号目王子清等,更不用说那些牺牲在临汾、太原、河南、朝鲜等战场的号兵英烈们。
可以说,陵川号兵是太行山上的红叶,经风雨而不惧,历霜露而愈红;陵川号兵是王莽岭上的丹崖,迎严寒而耸立,经酷暑而挺拔;陵川号兵是中国人民的缩影,坚贞如松柏,勇敢若惊鸿。
平城镇义汉村是一片红色热土,是全县红色资源最多、最集中、影响力最大的村庄,被誉为“千年秦寨红色义汉”。
为展现革命先烈的英勇气概,弘扬革命精神,义汉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筹资修缮红色旧址、全力打造红色基地,建成了八路军第二纵队纪念馆、晋冀鲁豫军工十厂展览馆、义汉革命烈士纪念馆3处革命场馆。
平城镇人民政府三级主任科员赵永红介绍,解放军军工部十分厂,是在太行山上的19个兵工厂之一。1946年10月至1950年,3年多时间共生产八二迫击炮弹200余万发,先后在解放临汾、洪洞、焦作、新乡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前线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军事保障,被评为“刘伯承工厂”。
1949年下半年,全国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军工十分厂完成在陵川的使命,逐步开始向长治地区转移搬迁,汇聚长治的各兵工厂,后又经整合,形成淮海、惠丰、晨光(后迁南京)三大厂。在军工部门的不断调整中,军工十分厂培养和走出的军工干部和工人分别转人到全国,包括现在的304厂、342厂、晨光厂、阳泉104厂、河南中州机械厂、河南焦作平原光学仪器厂、西安秦川机械厂、二机部等多厂多部门,生产的武器也已发展为导弹、鱼雷、高尖枪械、重型火炮、核武等先进武器。当年的年轻兵工干部、技术人员、青年兵工、孩童兵工,绝大多数成长为全国各兵工厂及部门的骨干、中层干部,有的成为军工及工会部门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的后代很多成为新的兵工和干部。
现在,依托义汉村解放军军工部十分厂原厂房,已经建设成为太行兵工红色教育基地,被授予“山西省德育基地”“晋城市德育示范基地”“陵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解放军军工部十分厂成为人们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光辉载体。
名片3
太行山水 享受慢养山居
八百里太行,美在南太行,最美是陵川。这里是天然的清凉胜境、避暑天堂,昆山村、营盘村、锡崖沟村、武家湾村、丈河村等类型多样、特色各异、档次互补的消夏避暑度假区星罗棋布。静坐、漫步、骑行……去陵川吧,与自然相融,与健康同行。
采访团在七彩太行旅游度假区直播。
太行深处的康养福地
今年7月通车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在晋城市境内的主环线起点为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途经陵川、泽州、城区、阳城、沁水、高平6县(市、区),终点止于陵川县赵迪岭村,全程581.8公里,沿途风光旖旎,山势蜿蜒盘旋,公路曲行其间。陵川境内蓝天白云,空气清新,连翘花漫山遍野,十里卧佛安详面天,似入仙境,却又不舍人间。
其中,陵川段是整个公路路况最好、沿途景色优美的路段之一。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慢慢地进入陵川县域,沿途林海茫茫,万壑松峰风,绿色波涛扑面而来,真是地地道道的“自然氧吧”“天造空调”。“在这里可以享受纯天然的纳凉环境,酷夏时节带着家里老人和小孩来避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玩,暑气顿时全消。”来自河南的游客赵先生告诉记者。
陵川县交通局公路股股长焦陵飞表示,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围绕“全国乡旅融合第一路”“全市三带一工程精品示范带”目标,坚持“路、景、村、业”统筹谋划,形成了太行一号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松庙休闲度假片区、横水运动寻秘片区、高老庄西游文化体验片区“三大特色片区”,寺南岭、横水、台北等14个特色主题村庄的布局思路。
六泉乡浙水村是“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的起点,距县城25公里,是一个因路而生的村子。村内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村落和连通上党、豫北商贸流通的阳马古道,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旅游资源。
古道贯穿了村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村子有600多年的历史,最主要的产业是中草药。旧时熙熙攘攘的客商在这里聚落,山西的煤、铁、中药材等物产,就是从这里流通至中原地区。村子的主街就是一个繁荣的交易市场。现在的古街上,还保持着原来的格局,一街两行都是店铺。如今,村子里办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建起了乡愁记忆展馆,增添了游乐设施,还规划了景点建设。”浙水村党支部书记靳慧永介绍。“存留的历史古迹和陈列的老物件,仿佛让时光倒流一般,带我们回到了旧时光。”来自陕西的游客李女士表示,还有依山傍水的“页岩书屋”,屋内岩石形状跟一页页书特别相似,这样独特的图书馆还是第一次见到,在这里阅读感到非常惬意和放松。
古今一条道,颐养浙水人。如今,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运行,沉寂的古村会越来越热闹。
时刻与自然相融,是游在陵川最大的收获。为打造太行山区域第一个集冰雪运动、乡村民俗、森林康养、红色旅游、健康农业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陵川县投资20亿元,推动中国陵川·七彩太行国际冰雪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
整个项目通过“冰雪小镇”“太行雪乡”“雾凇森林”“康养田园”四业态分区联动,推动医疗、养老、养生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我们以冰雪运动为主导,发展马术运动、低空飞行、森林狩猎等四季性经营的体育旅游;以气候生态为核心,综合开发避暑、森林、中药、运动四大主题康养旅游;以中药种植产业为基础,注入文化创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精致化、精品化、创意化的乡村旅游;依托设计+文创+科技+沉浸式演艺,培育和发展集亲子游乐、党建教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七彩太行冰雪旅游开发有点公司副总经理牛泽红介绍说。
名片4
古建秘境 寻迹金元古建
陵川,被誉为“中国金元时期古建艺术博物馆”。这些艺术瑰宝,使得金元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大放异彩。
西溪二仙庙的金代古建。
中国金元时期古建艺术博物馆
金、元两代是陵川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陵川于金元科甲连绵,成就令人刮目相看。据记载,陵川历史上出现过7名状元,其中6位出在金代。不仅出状元多,陵川出的进士也多,历代共出了93名。这些进士中,唐3人、宋20人、金32人、元22人、明8人、清7人,出在金、元的共54人,占总数的58.06%。
此外,陵川有“中国金元时期古建艺术博物馆”之称,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陵川境内有1300余处古建筑,迄今保存完好或基本完好的金代建筑多达12处,均属国家级保护单位。
西溪二仙庙位于陵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庙头村。现存建筑后殿、东西梳妆楼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东西梳妆楼是二仙庙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也是具有宋金风格的最精美的梳妆楼。”西溪二仙庙负责人王宇介绍说,东西梳妆楼均为两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比起其他地方的梳妆楼更加宽大,更加精致工整,体现了宋金时期工匠们高超的工艺水平。
陵川有种说法叫“先有崇安,后有陵川”。“崇安寺不但是山西县域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同时还拥有非常壮美的山门,建筑高低有层次,节奏有起伏。现存西插花楼为元代风格,其他建筑为明清风格。”崇安寺工作人员张文峰说。
张文峰介绍,插花楼之名,盖因民间觉得屋檐翼角起翘形态与状元所戴插花官帽相似,所以称其为插花楼以喻高中状元吉祥如意。西插花楼与寺内其他建筑不同,斗栱梁枋等彩绘皆已褪去,因朴素、单纯的木构外观,西插花楼让人更觉古朴。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李莉、赵德伟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马立明、钟清
视频拍摄、制作:李浩瑜 高泽渊李永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