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人 在 三 皇 五 帝 以 前( 距 今 约 五 千 年 ),就 有 了 姓 。那 时 是 母 系氏族 社 会 , 只 知 有 母, 不 知 有 父 。 所 以 “ 姓 ” 是 “ 女 ” 和 “ 生 ” 组成 , 这就 说 明 最 早 的 姓 , 是 跟 母 亲 的 姓 。 夏 、 商 、 周 的 时 候 , 人 们 有 姓 也 有 氏 。 “ 姓 ” 是 从 居 住 的 村 落 , 或 者 所 属 的 部 族 名 称 而 来 。“ 氏 ” 是 从 君 主 所 封 的 地 、 所 赐 的 爵 位 、 所 任 的 官 职 , 或 者 死 后 按 照 功 绩 , 追 加 的 称 号 而 来 。 所 以 贵 族 有 姓 、 有 名 、 也 有 氏 ; 平 民 有 姓 , 有 名 , 没 有 氏 。 同“ 氏 ” 的 男 女 可 以 通 婚 , 同 “ 姓 ” 的 男 女 却 不 可 以 通 婚 。 因 为 中 国 人 很 早 就 发 现 这 条 遗 传 规 律 : 近 亲 通 婚 对 后 代 不 利 。 唐 太 宗 的 时 候 ─ ─ 公 元 627 年 , 有 个 吏 部 尚 书 高 士 廉 , 把 民 间 的 “ 姓 ” 记 录 下 来 , 写 成 一 本 书 《 氏 族 志 》,颁 布 天 下 ,作 为 当 时 推 举 贤 能 作 官, 或 撮 合 婚 姻 的 依 据 。 中 国 旧 时 流 行 的 《 百 家 姓 》 是 北 宋 ( 公 元 960 年 ) 的 时 候 写 的 , 里 面 一 共 收 集 了 单 姓 408 个 , 复 姓 30 个 , 一 共 438 个 。 发 展 到 后 来 , 据 说 有 4000 到 6000 个 , 但 是 实 际 应 用 的 , 只 有 1000 个 左 右 。
世 界 各 国 都 有 “ 三 大 姓 ” 的 说 法 ,英 国 是 :Smythe, Jones, Williams ; 美 国 是:Smith, Johnson, Carson ; 法 国 是 : Martin, Bernard, Dupont ; 德 国 是 :Schultz, Mueller, Shmidt ; 苏 联 是 : Ivanov, Vasiliev, Deternov ; 中 国 呢 ? 有 张 、 王 、 李 、 赵 , 四 个 大 姓 , 历 史 悠 久 , 分 布 广 泛 , 而 且 都 是 皇 帝 赐 姓 。 根 据 最 新 的 统 计 , 单 是 姓 张 的 , 就 有 一 亿 人 , 这 恐 怕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姓 了 吧 。 1977 年 史 学 家 李 栋 明 , 在 《 东 方 杂 志 》 上 发 表 过 一 篇 有 关 “ 姓 ” 的 论 文 , 文 中 指 出 : 华 人 最 大 的 十 个 姓 是 : 张 、 王 、 李 、 赵 、 陈 、 杨 、 吴 、 刘 、 黄 、 周 。 这 十 个 姓占 华 人 人 口 40% , 约 四 亿 人 。 第 二 大 的 十 个 姓 是 : 徐 、 朱 、 林 、 孙 、 马 、 高 、 胡 、 郑 、 郭 、 萧 。 占 华 人 人 口 10% 以 上 。 第 三 大 的 十 个 姓 是 : 谢 、 何 、 许 、 宋 、 沈 、 罗 、 韩 、 邓 、 梁 、 叶 。 占 华 人 人 口 10% 。 接 下 来 的 15 个 大 姓 是 : 方 、 崔 、 程 、 潘 、 曹 、 冯 、 汪 、 蔡 、 袁 、 卢 、 唐 、 钱 、杜 、 彭 、 陆 。 加 起 来 也 占 总 人 口 的 10% 。 换 名 话 说 , 在 中 国 十 亿 人 口 中 , 有 七 亿 人 姓 了 这 45 个 大 姓 。 另 外 的 三 亿 多 人 的姓 , 都 是 比 较 少 见 的 , 象 毛 、 江 、 白 、 文 、 关 、 廖 、 苗、池 等 等 。
中国的姓氏基本上都源自中原,70%以上的姓氏都来自今天河南省境内。一些少数民族诸如满族壮族朝鲜族等等,受中原文明的影响,也采用了汉姓或模仿汉俗取姓。这也表明了东方人民的同源性,尤其是文化意义上的共同性。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百家姓》中开头的几句,它成了我国姓氏的通称。姓名人人都有,天天使用,它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个人的代号与符号。
历来以为中国人先有“姓”后有“氏”,事实上,姓、氏一直在混合使用,姓和氏的关系也在变化。传说和文献中出现的“氏”有上百个,最早的是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龙氏时代,随后为鉅灵氏、黄神氏、鬼隗氏、空桑氏、次民氏等二十二氏的循蜚纪时代,接着为辰放氏、蜀山氏、混沌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等十三氏的因提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有巢氏和燧人氏。有巢氏教民架木为巢,掘地为营;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教民结绳记事。
进入到伏羲时代,这一时期中原出现了共工氏、柏皇氏、朱襄氏、昊英氏、栗陆氏、赫胥氏、昆吾氏、葛天氏、阴康氏、中皇石、女娲氏等部落或国家。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时代,“风”是中国的第一个姓,这个时期一个最重要的“氏”是中皇氏,其首领是仓颉,他创造了文字,替代结绳记事。
女娲氏之后为神农氏,即炎帝,其后为姜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黄帝所在部落的称呼叫有熊氏,黄帝继承炎帝之位,统治了中原大地。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十四有姓十二: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嬉、儇、依。这十二个姓事实上是有熊氏的分族,其他的儿子因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族而不能有姓。据考证:中国最古老的姓基本都出自炎黄两帝之后。炎黄两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无论你我他,同姓一家亲,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根。
先秦时期,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由于形式固定下来,子孙可以永久使用,便于形成一脉相传的家族,血统源流线索从此变得更为清晰。中国人十分重视姓,养成了同姓聚居的习俗,许多地区流传着修谱联宗的习惯,在全国形成了无数的不等的同姓人群,以致后人探讨自己的家族史,很容易据此找到血缘所出。
姓氏来源有多种,有以图腾定姓氏的:熊、罴、豹、虎、龙;以国家名称为姓氏的:齐、楚、韩、赵、秦等;以居住地为姓氏的;西门、郭、丘、尹、常;以官职为姓氏的:上官、卜、钱、士、司马等;以职业为姓氏的:张、顾、屠、甄、匠等;以山河名称为姓氏的:乔、姬、姜、黄、武;皇帝赐姓氏的:刘、李、赵、完颜、朱;还有以数字、季节、方位、气候、花木等等为姓氏的。
中国人习惯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传递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氏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递的基因,相当于位于代表人类男性染色体上的特殊遗传基因。中国姓氏,这一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对于研究某些同姓人群的疾病与长寿等有关遗传学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近年来,在中国“姓氏基因”学的研究也已取得了许多成果。
姓氏,把一氏族的人与另一氏族的人区分开来,在一个氏族内部,为了区分彼此,出现了只属于个人标志的“名”。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哪群人在自己内部只用“名”就可以区分彼此,但若与另一氏族的人交往,仅称“名”还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氏族的“姓”与自己的“名”结合在一起,才能清楚的表明自己,区别他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姓名又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姓名文化。
所谓“百家姓”,并非说中国只有一百个姓氏,实际上是我国姓氏的总称。百家姓是宋代蒙学读物,收录了438个姓氏,其中单姓408个,复姓30个,后增补成504个姓氏,尽管说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万多个姓氏,但目前所知的姓氏只有三千多个,目前经常使用的大约有五百多个,在中国有近87%的人只使用一百个姓氏,排名前20位的大姓依次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
这里介绍,在中国排名前十位大姓中,所占人口的比例与历史人物。
(1) 李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7.9%,总人数超过1亿,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历史人物:李耳(老子)、李斯、李广、李世民、李白、李清照、李时珍、李鸿章、李秀成、李大钊、李宗仁、李先念、李四光等等。
(2) 王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7.4%,总人口大约在8900万左右。历史人物:王翦、王昭君、王充、王羲之、王维、王勃、王安石、王夫之、王国维、王树声、王力等等。
(3) 张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7.1%,在北方和东北地区最有影响,总人口约8500万左右。历史人物:张仪、张良、张騫、张衡、张仲景、张道陵、张飞、张僧繇、张九龄、张之洞、张学良、张大千、张自忠、张云逸等等。
(4) 刘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5.4%,总人口在大约6500万左右。历史人物:刘邦、刘向、刘秀、刘备、刘勰、刘禹锡、刘基、刘墉、刘永福、刘锷、刘少奇、刘伯承、刘海粟、刘天华等等。
(5) 陈姓,大约占当代中国人口的4. 53%,总人口大约在5400万左右。历史人物:陈胜、陈平、陈琳、陈亮、陈友谅、陈化成、陈玉成、陈诚、陈果夫、陈独秀、陈云、陈毅、陈嘉庚、陈景润等等。
(6) 杨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3.1%,总人口大约在3700万左右,在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历史人物:杨修、杨坚(隋文帝)、杨凝式(五代书法家)、杨业(北宋名将)、杨万里、杨秀清、杨虎成、杨尚昆、杨沫等等。
(7) 赵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2.29%,总人口大约在2700万左右。历史人物:赵奢(战国名将)、赵胜(平原君)、赵云、赵匡胤、赵孟頫、赵南星、赵九章、赵树理等等。
(8) 黄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2.23%,总人口大约在2700万左右。历史人物:黄歇(春申君)、黄石公、黄忠、黄盖、黄巢、黄庭坚、黄道婆、黄宗羲、黄龙士(围棋国手)、黄遵宪、黄兴、黄克诚、黄胄、黄宾虹、黄贻钧等等。
(9) 周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2.12%,总人口大约在2540万左右。历史人物:周勃、周亚夫、周瑜、周敦颐、周树人(鲁迅)、周恩来、周谷城、周培源、周予同、周扬、周信芳等等。
(10)吴姓,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2.05%,总人口大约在2400万左右。历史人物:吴起(楚国名将)、吴广、吴道子、吴承恩、吴敬梓、吴昌硕、吴晗、吴有训、吴健雄等等。
中华大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或金戈铁马气吞山河;或叱咤风云雄霸一方;或琴棋书画风流倜傥;或袖里乾坤妙手回春;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活剧,在历史的长卷里留下了他们的名字,这些名字凝固在历史的瞬间,给历史抹上了浓重的色彩,为后人留下丰富而宝贵的遗产。
以上报告由本组成员:郭婉雅、王 珏、许环武、共同完成的。
通过参加这次"课题研究"的活动,不仅让我知道了我国"百家姓"的丰富多采,以及由此发生的种种趣十.不禁让人感慨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更充分的让我感觉到了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许环武)
在这次"课题研究"的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许多多以前没有学过接触过的东西,为我长大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做访问调查的时候,我克服了我以前的害羞,遇到生人并不怎么敢讲话的弱点.我还了解到了中国姓氏发展的过程.(王 珏)
对于这次"课题研究",我记忆颇深,应为在这样充分与人与社会合作的活动中,我充分的了解到的自己本身存在的种种毛病.但是通过这次我动不仅加深了我对中国姓氏的了解而请能够正确面对自身的弱点,改善了自己并加深了自己的文化修养.我期待着下次活动的开始.(郭婉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