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不大喜欢现代工笔人物画,总感觉受束缚太多。比如,明明取法于仕女画,却要画皮糙肉厚的粗人,结果形式上的生命和人物自身的生命,就很难捏到一起去,最后,人物没了。
现代工笔人物画,要说画里有人物的,一个当然是何家英。他的女孩工笔画,做多一点就俗,做少一点就弱,恰到痛痒之处。很厉害。可是他还是在画所谓现代的仕女画,画老人就不行——这点也不能挑剔他,何家英喜欢的安格尔,也很少画老头子。
何家英作品
另一个是某时期的潮流,代表人物算是姜燕吧。她的《考考妈妈》是 1953 年画的。
那时候,提倡工农兵文艺,所以学年画样式就成了风潮,借此用来改造中国画的贵胄气。当时以为这下子总可以通俗了吧?其实好画不多,仅仅是在求突破意义上的被重视。
姜燕《考考妈妈》
你看这幅《考考妈妈》,画得就比较笨拙,好在里面有热心,也有爱。墙壁啦,泥炕啦,妈妈的脸蛋子,姜燕的心都在里面俗泛着,看着温暖。
反面例子就是王冠军。他把何家英画姑娘的办法,用在小伙子上面,男不男,女不女,我看他的画就起栗。
王冠军作品
如果说回到明清工笔人物画,有些是真有人物,因为个体主义在那时萌芽了。只是这一路下来,被南宗文人艺术意趣掩得够呛,维持生计可以,名气就没有了。
明清工笔人物画,只有波臣派的曾鲸,向文人画意味靠拢过。他也因此得了大名。至于其他人,就只是匠人做苦工罢了,因为他们都太过学习西方中世纪后期的写实办法了。
曾鲸画王时敏
明清肖像全景画,也有一套规矩。一般是找个匠人画脸蛋,别画歪画不像了;再找文人名家补个景,提提气而成了“作品”。厚道的,把匠人名列为“第二作者”,小气的,干脆不提。
比如这个《郑燮像轴》,就是大名鼎鼎的方士庶画的景。不过,郑板桥的脸蛋是谁画的,就不载录了:赶紧画完拿钱走人得了。
方士庶《郑燮像轴》
最后,发几张明清工笔人物画看看。我以为,形式生命大气,同时人物生命与之俱在。
只是抱歉画作名称欠奉,反正画史中也没有他们的名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