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十咏图》里有文徵明的心事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文章
1470年,明宪宗成化六年十一月的秋日里,一个男孩出生了。
文家本来世代都是武弁(低级武官),直到明宪宗成化八年,文林与吴宽、杨一清、司马垔、桑悦等同榜进士。
作为文家中首位进士,文林十分注重家庭教育。其子文徵明,并非自幼聪慧,7岁了还不会说话。邻居街坊的闲话自然不少,都是些“这个孩子该不会是傻了吧?”的恶意揣测。
袁枚不耐的性格造就“耐泡”的人生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文章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于康熙五十五年出生,钱塘人。虽说出生于书香门第,可到了祖父这一代,家中男人基本上都成了居无定所的幕僚,好在袁枚少有才名,天资聪慧。
乾隆四年考中进士,年仅二十四岁,授翰林院庶吉士,在众翰林当中英气超拔,翰林院掌院学士对他评价极高,称他为汉代的青年奇才贾谊再世“通达政体,贾生流也。”
皎然,中华茶道美学的精神维度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文章
皎然不但是一代诗僧,还是一代茶僧。
他精研过茶学,他曾经写过一篇《茶诀》。《吴兴志》卷十七称皎然“有《茶诀》一篇”。虽然,《茶诀》未明言撰写时间,但它很可能与陆羽《茶经》的问世时间相去不远。唐代很多典籍引用过《茶诀》,比如《百丈清规》、《禅林清规》、《五灯会元》等。可惜《茶诀》后来失传了,后人只能通过皎然的茶诗窥见其茶道见解的蛛丝马迹。
张岱|前朝梦忆,茶里归人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文章
张岱出身于万历二十年(1597),此时明朝国祚已赓续两百二十九年,在位的是明代第十四位皇帝万历,国政日渐衰败。张岱弱冠之时,神宗深居内廷,宫里唯一可以面见圣上的男性只有宦官,宦官很快便把持朝政。
张岱从小锦衣玉食,四十岁前,张岱是生活周旋在读书和享乐之间,当然于他而言读书亦是享乐。明朝灭亡之时,张岱四十八岁,尔后他得面对一个繁华的落寞,让他生活得多姿多彩的辉煌明朝土崩瓦解,蒙羞以终。
李清照不经颠沛流离怎衬容易心安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文章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出生于诗书官宦之家。在过去封建社会中,在那样一个女性备受压制的社会里,女孩子大都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
而李清照的出现,实属美丽的意外,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造就了这样多才的女子呢?
四百年前的生活美学大家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文章
著名汉学家史景迁在《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一书的中文序中,写到:“我因而慢慢对清之前的明朝感兴趣。试着研究明亡的原因,也愈来愈想了解明朝绅士阶层失落的是什么,因为如不是如此珍贵,他们也不会宁可自杀(甚至是全家人寻死),也不愿受清朝统治;同时,原来的社会一定非常富足,让他们的生活太值得玩味。
或许这也间接证明了晚明是中国史上,文化最繁华的时期。为了思考朝代更迭,我需要新的着力点,但遍寻不得。直到接触到张岱的《陶庵忆梦》,我明白我已找到方向,能帮助我去思索四百年前的生活与美学。”
不想当教育家的哲学家不是好茶人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文章
公元1130年,在福建尤溪县,诞生了一位宋朝著名的理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对中国以及对世界思想史,都有着重大贡献的思想家,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他就是朱熹。
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如北斗排列,朱熹的父亲朱松,就安慰妻子道“这七颗黑痣,多像北斗七星啊。这孩子保不准,将来会成为泰斗级人物呢”朱熹原有两哥哥,但当时处于动荡年代,两哥哥在饥寒交迫中不幸夭折,朱松就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小朱熹的身上。
•排版编辑✎ 兮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