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求学时期:对胡乔木说“玩命的事干不了”
2008年12月,清华时期的季羡林广交朋友,多年后他在文章当中回忆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所记得起名字的友人多半都是外系的,比如当时历史系的胡乔木。。【详细】
留学德国:终身感谢冯友兰选择梵文作为主攻方向
2008年12月,毕业后的季羡林工作并不如意。正在极度郁闷的时候,母校清华大学和德国学术交换处互派留学生的消息传来,他立即写信报名参加了选拔考试,结果呢,被录取。【详细】
回国治学:无处不在的乡愁回国离别“打字机主人”
2008年12月,1945年9月,季羡林决定回国他在日记里写道:回到家来,吃过午饭,校阅稿子。“十年一觉欧洲梦,蠃得万斛别离情。”季羡林坐在船上回望哥廷根,不觉满眼含泪。【详细】
北大教学:创建北大东语系100多个大使是“徒子徒孙
2008年12月,随着东语系的壮大,季羡林也迎来了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在北京大学1952年和1956年的两次教授评级中,季羡林都是一级,而更大的荣誉是1956年他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详细】
牛棚岁月:文革被赶进女生宿舍楼看门 翻译《罗摩衍那》
2008年12月,北京大学朗润园内有个小池塘,这里荷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季荷,季荷池后面就是季老的住所,就是在这里他写出了对文革的反思《牛棚杂忆。【详细】
老而弥坚:八十多岁高龄完成《糖史》和《吐火罗文译释》
2008年12月,老而弥坚:八十多岁高龄完成《糖史》和《吐火罗文译释》从67岁到91岁,24年中,季羡林迎来的却是他的第二个学术的春天。尤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他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他完成了平生最重要的两部学术专著《糖史》和《吐火罗文译释》。【详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