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国学是一些专家学者研究的领域,枯燥晦涩;历史是一门叫人理不清脉络、搞不清时间节点、文献难读的学问,剪不断,理还乱。而国学加历史,简直就是双重暴击。
然而,国学史其实是非常精彩、有趣的,堪称一部攒了3000年的八卦,关键就看作者写什么、怎么写了。
今天推荐的《国学三千年》就集精彩、有趣、知识性于一体,不仅能让你一口气读下去,更能让你在哈哈大笑中涨知识。
这部书起源于天涯论坛,被无数网友在线催更,点击率更是超过了200万。
在作者11年的潜心创作下,这部书终于完结了!第三、四部将携第一、二部修订版联袂上市,为你精彩演绎国学3000年的发展经过,生动展示700多位国学大师的精彩交锋。
无论是资深国学爱好者,还是历史小白,都能轻松读懂。即使你对国学史不感兴趣,只要翻开,也能一口气读完。
01
从春秋开始讲国学史
四本书捋清中国3000年国学发展脉络
《国学三千年》这部书分四册,以章回体的形式,聚焦人物关系,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 国学从春秋到民国的发展史。
如果把国学的发展史看成一部小说的话,儒学毫无疑问就是这部小说的主角,孔子则是主角团中的“老大哥”。
故事开始,开天辟地,文字诞生,孔子出世。
第一部
《启蒙与交锋》
儒道法墨兵等学派互相攻击,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这时,主角团“老大哥”孔子创立的儒学从中脱颖而出,儒家开始登上主讲台。
不久后,儒学内部,由秦灭六国文字引发的今古文经之争愈演愈烈,还与黄老思想产生激烈碰撞。
这时,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闪亮登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到了魏晋南北朝,玄学、佛教、道教异军突起,儒学一时陷入了低潮。
第二部
《求索与突围》
汉朝的覆灭使儒学受到了重大打击。
魏晋时期,谈玄的风气盛行,佛道展开激烈骂战。
这时,周武帝重儒并举全力灭佛,儒学成功突围。
到了宋朝,儒学崛起,并由程颢、程颐两位大师升级成理学。
第三部
《创新与挑战》
在王安石变法失败、汴京失陷的背景下,儒学仍然保持了主导地位。
但朱熹、陆九渊等大师都不约而同地思索起心、性、理、命的关系。
理学、心学不断发展,并进行激烈的争辩。
第四部
《变革与传承》
理学、心学之争竟没有赢家。学者们反思宋明覆亡原因,重回原始的儒家典籍,中国传统学术进入了“大总结”时期。
清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的中国遭遇重大冲击。
西学东渐的背景下,章炳麟提出:“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读完后,小编顿悟:国学史的发展脉络我终于捋清了!!!
作者十分擅长用幽默风趣的现代语言,解释那些看起来晦涩难懂的学术知识,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串联起国学3000年的历史,将那些看起来离我们很远、错综复杂的国学史讲述得清晰明了、简单易懂。对于理不清时间线的国学小白简直就是福音。
不信?看看原帖的网友怎么说:
02
这是一部幽默的国学史
了解700多位国学大师鲜为人知的一面
孔子找工作为什么也那么难?
今古文经学儒生大打出手,原因竟是……
韩愈和“锄禾日当午”作者为什么吵架?
王安石为何与身边好友都闹掰了?
朱熹为何屡被人“拉黑”?
…………
这些问题,书中都会给我们解答。
你还能看到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咦?这里面讲的国学大师和我知道的国学大师好像不太一样。
这也正是这部书的与众不同之处。
作者在这部书中重点写了学术先贤们可爱、可亲、突出的一面,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我们记忆中“一本正经”的国学大师形象进行了颠覆和新的解读。
摘下学术光环,你会发现,他们不只是一位位望重士林的国学大师,更是一个个鲜活、生动、风趣可爱的普通人。他们离我们很远,但又很近。他们看起来很严肃,但其实有点可爱。
比如孟子。我们都知道他被称为“亚圣”,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都知道关于他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但是,在作者笔下,他是这样的:
作者的描述也十分通俗有趣:
孟子一看陈相这帮人疯了,这么快就被许行给洗脑了,自己好不容易找了块实验田来实行仁政,却先招来这些农家说三道四,要给自己搅局,没好气地说:“……许行本是个南蛮子,说话都说不清,你们跟他学道,能学些什么呢?能不能学点好?”
又有人在孟子面前称扬纵横家,……孟子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像苏秦、张仪这些到处煽风点火的人,不被拘起来就不错了,怎能算大丈夫?”
墨家又有个叫夷之的人两次来求见孟子,孟子实在避不开,这才接见他。……夷之被孟子拿着板砖连追几条街,最后汗水直冒,说:“我算领教你了。”
幽默有趣的现代语言加上传统小说常用的章回体形式,将历史的厚重感逐渐消解,读起来简单轻松。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这部书只是趣说。
不!它可是很严谨的!
03
这是一部严谨的国学史
史料来源靠谱,趣说而不戏说
虽然这部书有趣幽默,但也不能因此就把它当成戏说或架空的历史小说。这部书所依据的史料可是非常严谨靠谱的。
比如在讲到朱熹被宋宁宗逐出朝堂后,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你可能会疑惑,这些人对皇帝说话这么直接吗?古代不是最讲究“君为臣纲”等礼法吗?竟然还敢教训皇帝,这不会是作者为了节目效果自己乱编的吧!
别急,这可是一部严谨的国学史,找得到出处、经得起推敲!
小编立马给你找到了原文。原文出自《宋元学案·岳麓诸儒学案》,内容是:“复上疏曰:‘陛下临御未数月,今日出一纸去宰相,明日出一纸去谏臣,其它令由中出,不知其几。昨日以闻侍讲朱熹以御札畀祠禄,中外惶骇,谓事不出于中书,是谓乱政。熹当世老儒,清议所出,陛下无谓天下为一人私有,而用舍之间,轻易快意。’”
原文一看,眼花缭乱。我们也不能怪它太过晦涩,毕竟这是古人写的,与我们现在的语言模式不同。因而作者用了现代语言进行了重新解读,既通俗易懂又严谨靠谱。这也是这部书的整体基调。
为了给读者营造一个真实有趣的学术氛围,作者翻阅了大量古书和原著,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宋元学案》、《明实录》、《清儒学案》等各种史料更是不在话下。因此,它绝对是一部非常严谨的国学史。
04
这是一部干货满满的国学史
让你边笑边有所得
作者在引人入胜、风趣幽默的国学史叙述中穿插介绍了国学知识及国学大家的独到见解,干货一点也不少!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基本的国学常识。
比如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辩”,很多书中将其简单概括为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之间的一场争论。
而这部书是这样讲述的:
朱熹先好言好语地说:“我的教人方法是先令人多读书,泛观博览,最后自然能体悟天理。” 陆九渊说:“我的教人方法是先让他明了本心(发明本心),不先发明本心,读多少书有什么用?”
朱熹带气了,说:“你这样不妥吧,这么教人太简单了吧?”
陆九渊说:“像你那么教人,太支离破碎烦琐了吧?”
朱熹义正词严地说:“我这怎么叫支离,多读书有错吗?”
陆九渊说:“没先发明本心就去读书,只会变成实心木头。”
短短的一段对话,就将朱熹与陆九渊争辩的内容解释得一清二楚,通俗易懂。
在这部书中,你还可以领略先贤为人处事的智慧。
俗话说,我们走过的路都是前人踩过的坑。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能从先贤的经历中寻找答案。比如:求职不顺怎么办?梦想不被身边的人理解怎么办?遇到挫折怎么办?
看看国学大师们是怎么做的。
看完不禁感慨:大师们不止是学术大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啊!
05
选用特种纸与胶版纸印刷
随套装赠送超精彩的国学人物关系谱
为了突显本书严谨又幽默的调性,编辑和封面设计老师们在这部书的封面设计方案和配色上精挑细选,并选用特种纸印刷封面,使得整套书典雅大气的同时不失活泼。
内文则选用优质胶版纸印刷,触感细腻,不怕发黄,适宜保存收藏,摆放在书柜上十分养眼。
随套书还赠送精心梳理的大师们的“朋友圈”。
国学大师们的师承关系、人际交往与冲突一目了然。
这里还有许多你所不知的历史
翻开这部书
看700多位国学大师精彩过招
轻松读懂3000年国学文化传承
编辑 | 梅永杰
审核 |魏洪昆
核发 | 吴建荣
中文传媒旗下公众号
「中文传媒第一发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