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钰教授致开幕辞
湖南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蔡美花教授表示,中韩建交30年以来,中国的韩国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气质。今天的会议是对过往30年东亚韩国学的总结也是对新时期东亚韩国学发展方向和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蔡美花教授致辞
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院长金庆浩教授表示,去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年,以往以语言和文学为中心的韩国学研究是不够均衡与充分的,而此次会议所要发表的成果不仅涉及语言、文化,还包括历史、哲学等核心领域的研究,是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对于人文社科的发展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湖南师大东北亚研究中心与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共同主办的会议是中韩两国人文交流与学术交流的基础,是沟通的桥梁。并真诚希望这一平台能够不断发展,不断产生积极影响。
金庆浩教授发言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两个主旨发言和三个不同领域的发表组成,共10篇学术成果的展示,涉及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翻译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前沿。他们以各自的研究领域为基点,围绕“韩国学在东亚——历史与未来”的会议主题进行了详实、细致的阐述论证。
第一部分主旨发言由湖南师范大学陈小法教授主持,成均馆大学金庆浩教授以“海外韩国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为题,对于海外韩国学研究的状况作了简要介绍。在当今时代,韩国学世界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同时,韩国学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韩国语、韩国历史文学向韩国社会科学不断深化。并对韩国国内韩国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文化层面的对应表现进行了说明。最后,金庆浩对海外韩国学的发展提出了发展学术交流,重视韩国古典文学,进行韩国学研究数字化、现代化和发掘研究新领域新方法等四点建议。
复旦大学石源华教授以“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与中日韩关系的认知和应对”为主题,从战略层面阐述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大格局,对于影响中日韩关系的八个因素进行了说明。对于应对当前局势,他提出了“建设东北亚新秩序需要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走廊”,强化周边多边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化解美国脱钩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强化中日韩的民间交流作用”四点建议。
石源华教授发言
第二部分为中国的韩国学研究现状,由成均馆大学李昤昊老师主持,延边大学许明哲教授以知网数据为基础,对30年来国内韩国哲学的研究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中国的韩国哲学研究有研究机构的选址极具地域特色,比较研究的开展较为广泛,学位论文数量增加和选题多样化等六个特点。并提出了挖掘原始文献资料,由古典哲学领域向现代哲学发展和增加学术刊物的发行三点思考。他认为,研究韩国现代哲学将有助于中韩两国化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
南京大学崔昌竻教授从“域外的视角”分析阐述了中韩两国“国文学”研究在其焦点、问题意识、方法论和视野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他将韩国近现代文学作为重要的近代实践和经验思维,在相互关系性的框架下掌握韩国近现代文学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学关系,掌握特殊的历史过程时,就会诞生新的理论,而不是重复的理论化,这将具有更加多元、整体地谈论世界的理论解释力。
第三部分为中韩研究的新视野,由成均馆大学金礼珍老师主持。釜山大学崔珍豪教授以“缓和时期中国的客观化及意识化问题”为题,阐述了20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韩国学界对中国研究的动向,梳理了韩国学者李英熙对中国研究的状况。南开大学孙卫国教授以“改革开放以后古代中国和韩半岛关系史研究”为题发表论文。1992年以来中朝关系史的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中国朝鲜史学会以及各高校韩国学中心的陆续成立,学术活动日益组织化、经常化、国际化;相关资料大批刊行,数据库使用日益频繁;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和深化;注重跨学科和全球视野,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重新认识中国史的一扇窗口。
第四部分为东亚和韩国学,由湖南师范大学黄普基教授主持。日本山梨英和大学洪伊杓教授对日本的韩国学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介绍了日本研究韩国学的朝鲜学会等10多个学会和研究会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最早启动韩国学研究的天理大学和东京外国语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等日本韩国学研究的重点大学。以东京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大学的韩国学研究成果为代表梳理了21世纪以来日本韩国学研究的新的变化和发展。最后,他对于日本近期韩国学研究的变化和未来研究课题进行了展望。
高丽大学李钟护教授主要对黄锡禹1910年代的日本留学生活和文学活动进行了挖掘。特别是以黄锡禹在日本同人志『リズム』 (《韵律》)发表的诗歌为中心进行阐述,理清了黄锡禹留学日本的脉络,以及在日活动,对黃锡禹的旅日生涯做了清晰的展示。
会议延续了湖南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的友好交流传统,是继2021年“东亚古典学与湖湘文化”、2022年“东亚古典学研究”的第三次共同会议。会议总结了近30年来中国韩国学研究在哲学、文学和语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日本和韩国国内韩国学研究的现状。并且展示了韩国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引入了韩国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探索展望了新时期东亚韩国学研究新的发展方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