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测试(资料图)
新浪体育讯陕西西安中考体育测试现场,不少考生在参加长跑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有直接瘫倒在地的学生,还有需要通过吸氧来缓解不适的学生。北京邮电大学体育老师吴迪介绍,该校学生进行大学生体质测试台阶试验(测试心肺功能的恢复速度),多名学生测试中晕倒、引体向上男生平均只能勉强做三个、学生平均裸眼视力4.2-4.3,体态偏旁的“胖墩”和偏瘦的“豆芽菜”占多数。
去年9月至11月,教育部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数据抽查复核机制,抽查全国大中小学近4000所,学生总量达45万人。虽至今有关结果并未向社会公示,从各方的反应来看结果不容乐观。今年全国两会上,青少年体质下滑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在议案中称:因为缺乏锻炼,“近几年世界男性平均身高排名中,韩国排第18位,日本第29位,中国排第32位,平均身高只有1.697米”;与1985年的数据相比,中国大学生体质一直在下降。
欧美包括日韩学校体育开展如火如荼,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体育中获益匪浅,学校同时成为成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土壤。有关监测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25年来呈不断下滑趋势,耐力、爆发力、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同时我国的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严重脱节,各项目的高水平竞技人才鲜来自学校。中国学校体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学校体育接下来应该何去何从?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中国大体协专职副主席、教育部学生体协副秘书长薛彦青,他认为观念和体制的差异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
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很多,薛彦青说:“首当其中的是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学生的课外时间被挤占,体育课是最容易被其它科目挤占的时间。”不少大学老师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上最大的困恼是大学生不会运动也不想运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升入大学前的中学生活中缺乏体育锻炼的机会。其次是学校的体育设施不足,很多中小学校练标准操场都没有,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会让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大学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且很多并没有完全开放,就连体育场馆设施丰富的北京体育大学游泳馆和室内设施公休日都不对学生开放。
“受限于经费,学校最先砍的体育老师的编制,导致体育教师的比例远远达不到比例。很多学校培训语文、数学老师来兼职,由他们带学生上体育课。还有就是因为怕学生受伤,很多学校把单双杠、鞍马这样的‘危险设施’都拆掉。一旦学生受伤,国外是由先期购买的保险来承担的责任,而在国内学校需要负无限责任,这样的责任没人敢担负。”薛彦青继续说,“另外,随着业余生活的丰富,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很吸引人,越来越多青少年拿着电脑、远离运动场,这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教育部作为学校体育的主管部门,内部机构有分工:体卫司作为政府机构进行政策制定、监督执行和检测;教育部管辖的事业单位大体协、中体协负责全国学校各项体育竞赛、对外国际比赛交流。薛彦青介绍大体协、中体协每年主办的全国性赛事有100多起,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不过相比强势的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国内学生赛事的综合体制尚未形成,技术、财政的投入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上百起全国比赛政府不掏一分钱,全靠学校的办赛热情和投入,运动员的参赛报名费用和微薄的商业赞助赖以维持。“发达地区的好学校相对比较重视,投入也比较大,项目的开展集中在篮球和足球上,社会关注度低、没有形成独特的体育文化,这都是学生体育竞赛面临的困难。”薛彦青说,“与之而来的问题是:学校体育的公平原则丧失。”
今年3月,大体协、部分省市教育厅体卫处和几所大学体育部领导组成的观摩考察团访美,参加了学校体育的研讨会,深感美国学校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竞赛水平之高、影响力之大。“我们观摩了PAC12(太平洋十二校联盟)的校际篮球赛,两万人的球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PAC12的网络电视台、有线网付费电视台和NBS电视台直播比赛,大学生的比赛甚至比国内的职业赛事还热闹、有氛围。NCAA将五年的电视转播权卖给哥伦比亚电视台,得到60亿美元的巨额收入,再将收入分配给联盟中的大学。各大学还通过校友赞助、商业赞助、学校投入、门票收入和特许产品出售等多渠道筹款。例如UC伯克利大学每年花在本校20多个高水平运动队的投入达到了6000多万美元,这样的天文数字是国内的学校不可想象的。”
美国大学的学生几乎人人都参加体育运动的俱乐部,其中的佼佼者入选校队,并得到体育奖学金支持完成学业,明星运动员在大学校园的偶像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正是这样全民热爱运动的氛围让大学体育比赛更加生机勃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让美国大学体育的发展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不但要鼓励更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还要鼓励高水平的运动员参与体育竞赛,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训练和比赛机会,薛彦青说:“下阶段我们会从足球、篮球这两项发展比较好的项目着手,从NCAA的成功中学习经验,争取从管理体系上下功夫,建立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来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不少国人对体育的认识仅限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忽视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竞争精神和抗压能力、促使他们遵守规则、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成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等。薛彦青认为对待学校体育的观念需要改变--学生、学生家长、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体育的教育价值,以及体育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无可替代作用。学校体育在学生的教育生活中不应是可有可无的,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体育课和课间活动是每个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权利。体育教育是一种特殊手段的教育,在后奥运时代,体育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成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坚实一步。薛彦青称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通力合作,甚至融为一家,青少年体育应成为两个部门的重要工作,共同为学校体育的发展献策献力。
(吕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