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继承国学,是中华民族高屋建瓴的“大道”!
读了文刀叨老师评价曾仕强先生的文章,深有感触!
开章明义,本文的国学是以儒道(释)为首的诸子百家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智慧和实践一以统之的概念。
人要死,所以渴望悟透生死的要义。
人要活,所以探究活得好赖的规律。
生活之外,人又好奇,喜欢窥探宇宙变易的大道。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源自古希腊的“哲学”,犹如黄种人和白种人,并不一一 匹配。
思想史家韦政通说:
强调人格境界的修身,以及强调政治理想的用世,它们的具体实践,才是儒家的最终关切。相较之下,西方哲学强调的是理论思辨,强调对于修身、用世活动的分析和引领,而非具体实践。
我们尊崇国学,到底是尊崇其逻辑思辨的严密精致,还是道德修养实践济世的学以致用!
后世儒家重义理实利,弱于逻辑思辨。
而曾仕强先生的最爱,儒家的原始经典《周易》却充满思辨的光芒。
古人以《易经》为三玄之冠、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被誉为“大道之源”、“宇宙的图示,科学的灯塔”。
它大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总纲,世界思想史上的东方明珠。
中国古代思想史相当程度上是一部《周易》诠释史。
这样的中华民族民族智慧的经典,不继承发扬那就是笑话!
全盘否定国学也必然是数典忘祖,南辕北辙!
法国哲学家德希达认为:
在西方之外,存在着同样具有尊严的各种思想,但将它们叫作哲学是不合理的。
叫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科学没有问题。
但显然用欧洲模式去研究这些中国“哲学”,则是一个问题。
德希达认为,世界上各大文明都有自己专属的思想文化及其特殊价值。
如何继承《周易》这样的国学经典?
据说中国人活着的“道”(高尚卑劣,权谋机变,功过是非,得失成败,名垂青史,遗臭万年)大都出自儒家义理。
儒家是因为洞彻人,匹配中华文化,有助封建大一统统治,成为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的思想基石。
还是因其过于玩弄人性,满脸道貌岸然 ,其实厚黑残酷的思想桎梏,影响中华民族在科学、民主、自由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曾仕强老师《周易的奥秘》一书,浮生曾拜读,与为人处事颇有独到见解。
于学术而论,则显繁细芜杂,并无定见成见!
《周易》是两千多年前成书,而且根据考古出土的五大版本可知,《周易》一书也经数百年衍变,才成为世传本《周易》。
这正是《周易》所阐发的大道: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今天,我们应该不能桎梏于经典,完全用两千年前的一部古书按图素骥刻舟求剑,来解释我们的时代,指导我们的生活!
我们应在整体、深入研究《周易》的版本体系,衍变路径,以及儒释道交融演进的基础上,参悟《周易》的思辨模式和实用价值。
在继承《周易》的思想成就的基础上,学习我们先贤建立这一套中华特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背后的方法和智慧。
研习为道之道!
不应该拘于具体事物之机械应用,按图素骥,刻舟求剑。
这大约是割裂了“时”与“变”,忽略两千多年历史后现代社会的巨大进化。
基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世界走向全球一体化,各种思想文化必然学习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于国学,过于强调民族性,过于“引经据典”,大约是不合时宜的。
对国学,对儒家,是全盘接受还是全盘否定?
还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这正是中国近代维新,洋务,五四以来,统治者、思想者和草民都不得不思考的“大道”!
中国古代思想史相当程度上是一部《周易》诠释史。这样高度智慧的国学经典不继承发扬,是数典忘祖!
曾仕强先生最喜《周易》!
古人以《易经》为三玄之冠、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被誉为“大道之源”、“宇宙的图示,科学的灯塔”。
它大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总纲,世界思想史上的东方明珠。
千古人杰,无不惊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守正用中,和顺中孚。审时度势,变与适变。对立统一,平衡互化。识天顺天,乐天安命。
阴阳造化,道法自然!
历代学魁,沉迷易学,仿佛易学囊括了天、地、人间一切大道。
《周易》原为卜筮之典,是智慧的积累与启示,成为哲理与人生智慧的教科书。
《周易》的道理,是来源于对人们生存活动的观察和归纳,从形而下的器物层面上升到了形而上无象无物的大道,是具有东方神秘,又有严密的逻辑思辨体系,又能对人的实践活动提纲挈领、润物无声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据学者,先秦诸子大都跟《周易》有所关联。
中国古代思想史相当程度上是一部《周易》诠释史。
儒家以“六经”为原典,而《周易》为“六经之首”。
汉代经学,“易学”昌盛;
董仲舒的儒术,取于《周易》尤著。
魏晋玄学,缘起三玄。
魏晋玄学,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合流,“名教出于自然”。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前两部书是道家,《周易》素来是被视为儒家经典。
汉唐佛学,般若学脱胎于玄学。
宋明理学,易学蔚为大宗。
理学大家莫不治《易》。
《周易》的思维模式、人生大道、象数理论,对中国人思维习惯、出入世态度,可谓刻骨铭心,外儒内道参佛几乎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典型人格架构。
历代中国人,无论研究天文、地理、兵法,还是研究数学、武术、气功,都喜欢援引、借助《周易》。《周易》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充当了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的角色。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周易》无处不在!
如周易衍生出的风水形势派和理气派,
形理兼备是风水学的极致。
《周易》重视中位,重视时,所谓不偏不倚,过犹不及。
“昭和棋圣”吴清源,在《中的精神》中说,能横扫日本棋坛,得益于中国传统里这种“中的精神”,每一步棋都用中应时。
《周易》这样的宏大,精深,神妙的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经典,你如何全盘否定?
如何继承国学: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国学应该与时俱进,头条诸君可添砖加瓦!
浮生是写足球的,被文刀叨老师文章所惑,深感生而为人,物欲终是皮相,精神才是超升!
若说国学是以儒道(释)为首的诸子百家的中国传统思想的智慧和实践一以统之的概念。
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研习国学,在概念、对象、功能以及思维方式上,抽象思辨和道德修养,实践济世,孰重孰轻?
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继承发展国学?
这也是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一个思想顶层结构!
文刀叨老师,浮生一直拜读你的妙文,所得甚益!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两人行,互为师。
一人行,每日三省其身,为己师!
这就是一个人的“周易”,周易而人易!
人一生的识见基础决定于他的科学文化信息的圈子中师友的广度和深度和变化!
自己能在这个圈子的基础上苦学深研,悟自师友之上者,已是杰出。
若天怜见,天赋卓越,好学成痴;西风碧树,蓦然花开;见微知著,九天揽月;明心见性,道法自然!
这样的大才终须机缘怜惜,命运造化。
启蒙者的见识的高低和广博,思辨的严利和入世的实利,往往决定受众短暂一生的福祉!
如浮生理科出身,中年遭遇信仰危机,读了南怀瑾大师几本书,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却决定不去求死,以有涯之生,顺其自然。
从这个意义上,曾仕强先生的启蒙以其广博的影响有大意义。
浮生也慨叹造化,若曾先生这样的慧根,若得机缘之眷顾,其学术造诣将若何?
从这个意义上,头条文史写作诸君笔耕之余,生活磨砺之中,叹真知一途云遮雾绕道阻且长之后,应于厕前马上,夜阑人定,参悟修养,养君子之浩气!
使头条学有真知,谈有君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