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国学的今天

国学的今天

国学的今天第31卷第1期010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Vol.31No

第31卷第1期2 0 1 0 年 3 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s)Vol. 3 1 , No. 1Mar. 2 0 1 0国学的今天成 复 旺( 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辽宁 大连 116024 ) 摘 要 : 关于什么是国学 、怎样看待当前的 “国学热”、 对 “国学”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弘扬国学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 ,在当今时代是需要展开深入讨论的 。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核心部分 ,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是一个国家 “国魂”的载体。 当前国学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但是也存在虚浮的弊病 。 而我们对待国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 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加强当代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改善人与自 然的关系 ,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具有宝贵的价值。 关键词 : 国学 ;国魂 ;当代文化 中图分类号 : G0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2407X(2010) 0120069205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at the PresentCHENG Fu2w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Dalian 116024 , China )Abstract : In modern society , four problems are under discussion : What is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 How tolook on the Sinology craze ? What attitude should be taken to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 Why do we carryforward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is the component and the nucleus part of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of China , which embodies the civilization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the carrier ofnation“country soul”.strengthen the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 promote a healthy development for the society , improve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possesses the valuable value , which canthe relation of the people and the nature , and push ahead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civilization of industry to thecivilization of ecology.Key words :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country soul”;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收稿日期 : 2010201221作者简介 : 成复旺(19392) ,男 ,北京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理论史、中国美学史研究。

今天 , “国学”正在以空前的热度与速度浩然兴起。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引出了 一些有待澄清的问题。 本文希望就何为国学、怎样看待当前的 “国学热”、 对 “国学”应抱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弘扬国学的目的等问题展开讨论 ,阐明个人对此的一些看法。一、什么是 “国学”“国学”一词 ,始见于西周 ,原义指由周王朝开设的专供 “国子”就读的学校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国家级学校。 此义沿用至清 ,凡历代朝廷设立的学校 ,如太学、国子监等 ,均可称之为 “国学”。现在所用的 “国学”的概念 ,出现于 “西学东渐”之后 ,约 20 世纪初 ,是相对于 “西学”而言的 。 梁启超曾拟办 《国学报》。 1909 年 ,南社发起人之一高旭发表《南社启》 ,其中说 : “国有魂则国存 ,国无魂则国将从此亡矣。 夫人莫哀于亡国 ,若一任国魂之飘荡失所 ,奚其可哉 ! 然则国魂果何所寄 ? 曰寄国学。 欲存国魂 ,必

上一篇: 为科研人量身打造的公众号,都在这里啦
下一篇: 马里青年见证中马两国友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