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34
日本横滨山手中华学校1945年校舍毁于战争。1946年,新校舍建成,学校改名为“横滨中华小学校”,改用普通话教学。1947年,增设初中部,学校改名为“横滨中华学校”。1953年,学校分成两校,在现址处新建了校舍。1957年改名为“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学校就一个操场和一个教学楼,教学楼有42年历史了,墙壁斑驳。全校共有幼稚部、小学部和中学部三个学部,2008年共有教职员工32人,学生448人。
学生中,10%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60%是华裔后代,还有30%是中国人。”学生每人每月的收费为2万日元,比其他日本私立学校低一半以上。所以,收上来的学费只占学校各项开支的45%,剩下的都需要华人华侨的财产和捐助。
2008年5月9日下午,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横滨中华山手学校参观。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学校现况播报
学校设置:幼稚园、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
学生教员:有学生249人、教员26人(日籍6人,从中国聘请2人),常任教员23人,非常任教员3人。
教育方针:1993年学校理事会制定的教育方针是:本校是一所以教授汉语普通话和传播中华文化为主的学校,其宗旨是通过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华侨、华人的子弟成为三好五爱(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爱公物、爱清洁),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进而为促进中日两国友好做出贡献。
教学改革:为提高汉语教学水平,适应世界汉语教学形势,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从“语文教学”逐步转为“语言教学”。为配合教学改革,编印了适应教学的新教材,并从中国聘请了汉语教师。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各部情况播报
幼稚部
本学部以四岁至六岁的儿童为保育对象、设小班和大班两个班级、日语是主要的教学用语。 本学部寓教于戏、寓教于乐、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儿童接触认识外部世界、从而达到开发儿童智力、塑造儿童性格、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教学目的、为升入小学打下基础。
小学部
以六岁至十二岁少年儿童为教学对象、分别用中文和日文传授中、日两种语言及两国文化。 课堂上本着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语言教学原则、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既受到可贵的中华教育、也受到与日本小学同等程度教育、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能力。
中学部
中学部以十二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为教学对象、教学用语是中文、日文和英文。 中学部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既能更深入学习中华文化、进一步提高运用中文的能力、又能掌握与日本中学同等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升入日本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设立了中文和英文检定考试考场、组织学生参加中文和英文的检定考试。
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学校简史播报
1859年 横滨开港
1898年 孙中山先生首倡建校,华侨立即筹款,于山下町先后建成以广东话授课的“大同学校”、“华侨学校”,以宁波话授课的“中华学校”三所小学。
1923年9月 关东大地震,三校皆毁。
1924年1月 于新山下合建“广东小学校”。
1924年9月 迁回山下町关帝庙处成立“中华公立小学校”(用广东话授课)。
1945年5月 遭美军大空袭,校舍化为灰烬。“中华公立学校”在22年间培养了
1946年9月 校舍新建落成,改名为“横滨中华小学校”,开始用普通话授课。
1947年9月 增设“幼稚园”和“中学部”,改名为“横滨中华学校”。
1948年9月 增设“成人班”和“儿童班”,学生达800余名。
1951年5月 成立“横滨中华学校校友会”。
1952年9月 遭人祸被迫而分,暂分散在侨胞家中上课。
1953年9月 于山手町另建成校舍,600余名学生迁至此处上课。
1957年3月 山手町校舍改称为“横滨山手中华学校”。
1959年 制定校徽、校歌。
1966年5月 校舍改建为钢筋水泥大楼。
1966年12月 获神奈川县批准为“学校法人”。
1967年4月 增设高中部。
1982年3月 停办高中部,重点推进幼稚部、小学部、中学部教育。
1983年4月 开始恢复由中国聘请教师。
1990年11月 受日本中国语检定考试协会委托,该校设立考场组织进行中文检定考试。
1993年4月 实行教育改革,传统中文教学改为精读、会话、写作、泛读四种科目,实行分技能教学,同时也与北京中国语言文化学校合作编写中文教材。
1994年9月 添设电脑教室。
1998年8月 欢庆建校百周年华诞。
1999年4月 在小学部增设英文会话课。
词条图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