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如何打造一场学术顶会

如何打造一场学术顶会

如何打造一场学术顶会国际计算机协会信息检索大会主席常毅专访:如何打造一场学术顶会■本报记者 郑金武近日,第43届国际计算机协会信息检索大会(SIGIR2020)落下帷幕。

国际计算机协会信息检索大会主席常毅专访:

如何打造一场学术顶会

■本报记者 郑金武

近日,第43届国际计算机协会信息检索大会(SIGIR2020)落下帷幕。SIGIR大会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国际学术会议中的A类会议,是公认的信息检索领域的顶级会议。

那么,SIGIR会议是如何打造成为学术领域顶级会议的?在SIGIR2020大会闭幕之际,大会共同主席、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常毅接受了《中国科学报》专访。

《中国科学报》:SIGIR会议成为信息检索领域的顶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这对中国学术会议举办有何借鉴?

常毅:SIGIR会议同时被清华大学计算机学位委员会和CCF共同认定为A类会议,能够成为公认的信息检索领域的顶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时间的积淀。SIGIR会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1年。第一次正式的大会于1978年在美国召开,后来轮流在北美、欧洲和其他国家地区举行。今年是第43届,会议规模从小到大,历史悠久,积淀精华,质量也不断攀升。

二是国际化程度高。例如今年论文投稿总数达1180篇,录用论文340篇,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1221名作者为录用论文做出贡献。

三是学科交融,与工业界结合紧密。信息检索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相互交叉,会议成果在现代学术界、工业界都显示出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报》:会议论文质量,是一场学术会议水准的重要衡量标志。SIGIR会议在论文审核方面,有怎样的机制?

常毅:审稿机制严格是SIGIR会议成为顶会的重要保障。SIGIR会议的每篇文章有3位普通评审小组成员参加评审,另有两位评委小组组长审读。高级评审组根据三个评委评语,再决定是否接收文章。如有争议,论文再送与评审主席(一般是3人)评审。此时,一篇论文的审稿人已经达到了8人。

此外,在正式发送录用通知前,还有线下评审会,评审专家现场再对论文进行一次评审。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原来的线下评审会也改在线上召开。

虽然这种评审机制不一定是最好的,使得一些有争议(有时也是有价值的)论文和观点被否定,但是相对而言,这还是一种公平、公正的评审机制。

《中国科学报》:学术会议的组织离不开团队的协同。在组织方面SIGIR会议有哪些经验?

常毅:SIGIR会议学术团体中,有一群人在扎扎实实做基础研究。信息检索(IR)长盛不衰的原因是有扎实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例如美国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Ellen女士,25年来专门搜集数据做评估,工作其实很枯燥,但她开发了对搜索引擎和其他信息访问技术进行大规模评估所需的基础架构。

因为人才评价机制不同,海外有一批学者不计回报,耐得住寂寞,以工匠精神做研究,夯实了整个研究领域的基础,形成信息检索领域独特的学术生态。

国内学术会议也越来越好,不断与国际会议并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人员参加各种领域的顶会,相信会给国内的会议带来一些借鉴意义。

《中国科学报》:在会议环节设置方面,本届SIGIR2020有哪些亮点?

常毅:本次大会是SIGIR历史上第一次线上会议,打破了地域限制。今年大会邀请领域内知名的6位重磅主旨演讲者,包括图灵奖得主Geoffrey Hinton、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等,而往年的会议主旨演讲者只有2至3人。

在会议期间,有24小时开放的“虚拟讨论室”,由志愿者组织,供参会作者、专家、学生进行讨论。

除了SIGIR主会,即传统的“辅导日”(Tutorial Day)和“研讨日”(Workshop Day)之外,今年大会还联合CCIR(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为参会者提供一天免费的暑期学校,6位暑期学校讲者均为海外领域内的知名学者。

此外,今年SIGIR大会还有三种社交活动,包括“学生社交”活动、“多元、公平和包容”活动和“信息检索领域的女性”活动。

这些活动的组织,有助于促进与会人员的交流、合作,尤其是对青年学者来说,有助于他们打开视野、开拓思路,结识海内外优秀同行。

上一篇: “学习强国”安顺学习平台正式上线
下一篇: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到我省调研学生资助工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