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江湖之远,思庙堂之高,东山再起,这是历代文人雅士的心中的梦想,而能实现这个梦想的人生赢家就是本期主角谢安。
谢安所处的时代,正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东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后,由士族主导的门阀政治是东晋政权的一大特色,著名就是“王与马,共天下”,在这些举族南迁的士族中,陈郡谢氏就是其中的一支。
其实到了谢安这一代之前,谢氏的政治地位,与王氏、庾氏、桓氐等诸多士族相比,还只是二流水平,并不怎么显眼,家族成员甚至还有被人轻视的事情发生,但总体来说是属于政治地位不断上升的态势。
谢安简介及生平事迹(谢安简介200字)
谢安由于才学过人,在当时清谈界名士圈已是小有名气,所以被朝廷征召入司徒府,授任佐著作郎之职,但他这个官当得并不如意,和所以本来生性散淡,衣食无忧的谢安,干脆一走了之,跑到会稽郡的东山隐居起来。
这里的东山,在今天浙江上虞上浦镇境内,谢安就隐居此山。整天和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一帮风流名士,喝酒吃药,谈经论道,吟诗弄赋,装B耍酷,玩行为艺术。
在东晋那个时候,隐居清谈是一种社会风气,玩和别人一样的东西,越离经叛道,不走行常路,名气就越大。谢安是辞官,加隐居,加清谈,所以名气很快就出来了。
在谢安隐居会稽郡东山期间,当时的扬州刺史庾冰觉得谢安这样的人才不能浪费了,强烈要谢安出来做官。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过一个多月,他又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辞职回到了会稽继续隐居。这之后,朝廷又征召他为尚书郎、琅玡王友、吏部郎等,谢安一概回绝。
谢安屡屡不愿出山,大家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当时士大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当权的会稽王司马昱非常乐观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谢安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
这样一晃上十年过去了,谢安依然过着悠哉的隐居生活。
时间到了公元359年,谢氏家族发生了一个重大变故。谢家在朝廷中最大的官,谢安的弟弟,西中郎将、豫州刺史谢万在北伐前燕战争中,自乱阵脚,大败而归,被免为庶人,搞得谢氏家族抬不起头来,家族地位直线下降。
为了家族政治地位,谢安必须挺身而出。公元360年,41岁的谢安应征西大将军桓温之邀,到他的军中担任司马,后被任命为吴兴太守。其后被征召入朝为官,担任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在朝廷做官时,他把在居住的地方,现在南京江宁的土山,改名为东山,并仿照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以寄托自己的隐居之情,后来人们便把他重新出来做官,称作“东山再起“。
谢安出仕后,官途越走越顺,官也越当越大,特别是他竭力辅佐东晋王朝,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好评度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先前的王导。
在他当政期间,举贤不避亲,将自己的弟弟谢石、侄儿谢玄、儿子谢琰等都推荐到重要岗位,成为自己执政的得力帮手。特别是在淝水之战中,谢安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东晋一方的总指挥,派出谢石、谢玄、谢琰为首的北府兵等八万兵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打败了符坚的百万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
谢安的声望达到了人生顶点,谢氏家族也成为东晋第一大家族,彪炳史册数百年,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
谢安隐居时是风流名士,为官时是显赫宰相,出世则独善其身,入仕则兼济天下。谢安”东山再起“的成功经历,成为了后世文人志士,比如我们熟悉的杜甫、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等,寻梦的根源,崇拜的偶像。
在这当中,大诗人李白无疑谢安最铁杆的粉丝,我们的诗仙对谢安推崇倍至,仰慕有加,写了很多关于谢安和东山的诗歌。如:“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不到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等等。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