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家谱
孙安徽怀宁孙氏宗谱[22卷,首末各1卷]存18册(缺卷1,3-4,14,16,19)[522页]
孙氏家谱(家谱查询免费网站)
孙安徽怀宁孙氏宗谱[22卷,首末各1卷]存18册(缺卷1,3-4,14,16,19),1948[14
孙安徽怀宁官庄孙氏宗谱存1册(卷2),1866[140页]
孙安徽怀宁官庄孙氏宗谱存3册(卷3,11,卷末),186-[396页]
孙安徽怀宁官庄孙氏族谱[13卷]存2册(卷1-2),1795[174页]
孙安徽蒙城(孙氏)祖谱2页,1984[1页]
孙安徽潜山孙氏族谱[38卷,首3卷,末2卷]存29册(共缺15卷)[5344页]
孙安徽寿县孙氏支谱[10卷](复本1)10册(817页),1911[817页]
孙安徽寿县孙氏支谱[10卷](复本2)10册[940页]
家谱查询免费网站
孙姓的历史悠久,孙氏家谱,姓源的头绪很多,中华孙姓之根系,吸收这各时期、各地方、各民族之血脉,其发展有如川溪之汇聚,纷繁宏观。先秦时期的卫、齐、楚、吴、晋、郑、秦,中原许多诸侯国都已出现孙氏。秦汉以降,时有家族通过改姓、赐姓诸途径,成为孙氏族人。唐宋以后,许多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孙氏家谱,又有相当部族加入孙姓行列。明初,政府要求将复姓更为单姓,这样又有一批带孙字的复姓氏族变为孙姓族的一员。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来源:
一、先秦时期孙氏的三支主干
根据唐宋时期有关谱牒和史籍的概括,孙氏在先秦时期主要有三支主干。
1、姬姓卫国孙氏
卫国姬姓乃周文王之后。唐代林宝《元和姓篡》卷4“孙”姓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孙氏家谱,以王父字为氏。”武仲以其祖父名字“惠孙”中的“孙”为姓氏,称孙武仲,于是卫国孙氏产生。
孙氏家谱字辈大全
孙氏之族其来远矣,昔我八世祖讳定国者,自幼时尝请于先君曰:孙氏何始乎?先君曰:世系渺远无所考证,惟传闻始祖讳林,自京东昌黎县来也,原籍即其处也,缘徭役赋重徙居招安镇,后改县名沾化,是沾之有孙氏自此始也。闻始祖生七公,六公以上均失传,仅存七公一位而已。定国又问曰:孙氏悉有军民之分乎?先君曰:传闻始祖后不知第几辈有一祖讳牛是兄,有一祖讳谦是弟,或多系七公之后,自永乐三年诏募兵,牛祖情愿任民,谦祖情愿投军,现有山东布正司与南京后湖黄图为证,是兄弟两户分军民者,惟此之故耳。定国曰:古之君子有宗子法并族谱以传子孙,以教孝弟,以育忠义,况吾族先人之贤者,如军之远祖讳鸾;民之远祖讳隆,讳宁皆以官闻,独无谱乎?君曰:族原有谱,谱原有宗,奈世远人亡,子孙失守,故无谱训也,当是时虽无谱而有社,以时祭之,犹见有孝弟之遗风焉,迩来世代益远,子孙益繁,谱亡尔社亦亡,犹如路人视喜而不庆,爱而不弗者有焉,坐不让席,行不让路者有焉,更且不识面目,不知感履者又有焉,甚至命名起字,重犯祖讳尤为可恶。定国素侧然于心与先君详考其宗派,据其真知者笔之于谱,其未知者俟再考及。定国仕河南考成县主簿,公因公务出巡遇开封府许州人通判讳祉,家传伊祖系山东济南渤海郡,分派祖系第三公,兄弟七人,乃林祖之三子名曰存仁。与定国始叙一族沈丘县,一族户李復性,伊祖李德山原系山东沾化县庠生讳发因弟打死人命逃出,隐姓改名李德,今子孙繁盛举人生员数十人成其居族,亦叙一家。迨后又闻辽东铁岭卫教授讳用,博致政回籍说辽东挂印总兵讳守廉号杏村。武定州讳增守廉叔,有二子在州东刘家庄坟,七辈亲与孙文,我認就沾化县孙牛后代,密云总兵与守廉亲叙宗派亦系孙牛后代。东齐华门太监讳□亦是本族,上辈系滨州孙渊如等,一户景州御史孙博皆系一族分支。直隶凤阳府钟楼东右卫中所旗蠹长失名,生潭,潭生周,生亮,生明故谢政归来,敬修家谱以示后人,因率族人子孙,立社选其上辈之贤者为长,为副,四时祭扫使家传人授,世世得以考证,如水之千派万流同一源也。如木之千枝万叶本一根也。血派贯通经络相因人伦物理,系而已矣。虽不敢拟古人,宗子敦睦之风,庶可與后人孝弟忠义之念系,若夫效苏老泉族谱之法,欧阳公题刘氏之仗,光前裕后,孙氏家谱,以俟吾族之后人。嘉靖二十五年正旦笔其概万历二十二年重其修定国仲秋谨序蘯習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