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河西多豪杰。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重要路段,也是多民族交汇的地域,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段。这样的地方注定要成为英雄豪杰的舞台。
北凉政权的建立沮渠蒙逊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段千年前,金戈铁马的英雄往事。
卢水胡,一个带着些许神秘的民族
沮渠蒙逊怎么读(沮渠蒙逊简介)
我们的故事要从一个神秘的民族讲起,这个民族就是卢水胡。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有些绕口,可要说清楚他的来龙去买却不是那么容易。
听这个名字,似乎像是东胡的遗存,或者他们的一支。实际上,他们是匈奴的人一支。有人考证过这个民族组成: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走廊的匈奴,河西匈奴的主力被击败,降汉,但原地仍留有不少部族,这些人就是卢水胡的起源。其实,卢水胡人不仅有匈奴人,还有河西的月氏、羯族、氐羌乃至汉族等其他民族。可以说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联盟更为确切一些。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卢水胡的历史更为久远。据考证,卢水胡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商代。源自商代的卢方。殷商时代的西戎卢方,是一个以平凉崆峒山为中心的小方国。周武王伐纣前后,为安定后方,周人对西北亲近商人的部族,给予打压,阮、共、密须等方国就此灭国,卢方的主力也被惨遭打击。后来,他们的残部又遭受义渠戎的攻击。
后来,随着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势力空前强大,卢方残存势力依附于匈奴,并逐渐发展壮大。《后汉书》记载,卢水胡除了占据甘肃以外,在陕西等地亦有他们的足迹,为集中安置卢水胡,在张掖设置了卢水属国。这样利用卢水胡才逐渐壮大了起来。
史书记载,到三国魏晋时期,卢水胡逐渐发展为三支,他们是泾渭流域的安定卢水胡、河西走廊的临松卢水胡、河湟谷地的湟中卢水胡。卢水胡主要活动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地区。也有人考证,卢的意思,是黑色的意思,卢水也就黑河的另一种称呼。
七千卢水胡骑兵,遭曹魏重臣伏击
不过,这时刚刚膨胀起来的卢水胡,遭受了一次惨败。魏国重臣张既给他们当头一棒。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今陕西西安市高陵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曾联合夏侯渊平宋建之乱,定临洮(今岷县),取狄道(今临洮),安郡民,迁徙氐人。曾任迁凉州刺史,封西乡侯。
魏国建立之初,河西四郡则被当地豪强所把持,处于半独立状态。魏文帝曹丕先派大臣邹岐治理河西四郡,结果当地豪强不仅联合反对,而且鼓动卢水胡发动叛乱。曹丕无奈,只好派遣重臣张既前往。
张既挥出的当头一棒,发生在甘肃白银平川的鹯阴渡。张既的渡河之战,可谓是一场经典之战,典型的声东击西,将卢水胡的主力吸引住。然后,率军从金城悄然渡过黄河,然后从揖次(汉代县名)绕过洪池岭(今乌鞘岭),轻松夺取了姑臧城(武威)。卢水胡骑兵匆忙追击,结果张既伏兵四起,七千卢水胡骑兵全军覆没。凉州卢水胡总算消停了一段时间。
不过,临松卢水胡却保存一定的实力。后来,河西走廊的临松(今肃北县北部)卢水胡人,势力再次强大起来。在河西走廊西部建立一个政权——北凉。
北凉的创始人是临松卢水胡人沮渠蒙逊。沮渠蒙逊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沮渠是匈奴的一个官职名称,匈奴曾经有左、右沮渠的官职,蒙逊则是他的姓氏,其祖先任过匈奴的左沮渠。而他的祖父辈,都以雄武著称。
沮渠蒙逊善于权变的豪杰
临松卢水胡的上层,长期河西走廊生活,汉化程度很深。沮渠蒙逊本人“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
渠蒙逊先是被后凉的吕光拉拢,从而依附于后凉。沮渠蒙逊率部来到姑臧城,守卫吕光的宫城。
公元397年三月,沮渠蒙逊的两个伯父,因为吕光之子兵败,而成为替罪羊被杀,沮渠蒙逊和堂兄男成聚众造反于临忪,推后凉建康(今高台骆驼城)太守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玺。蒙逊为张掖太守。这一年是北凉的创建之年,沮渠蒙逊为镇西将军。
不过,沮渠蒙逊还是很有手段,采用一石三鸟之计,出掉了他堂兄和段业。事情的大体经过是这样的:蒙逊约沮渠男成去祭兰门山,可是却悄悄让人向段业告密,说是男成要造反。段业却轻信了告密者的谎言,在男成祭拜兰门山时,将男成收捕,令其自杀。这就是北凉的兰门山事件。沮渠蒙逊利用人们对段业的不满,卢水胡人起兵杀了段业,蒙逊夺了王位。
东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沮渠蒙逊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当了北凉国王,定都于张掖,改年号永安。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蒙逊驱逐南凉,夺取姑臧;统一了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蒙逊由张掖迁都姑臧,改元玄始,自称河西王。
蒙逊的文化水平很高,而且懂得权变,一方面他充分利用河西各地的各民族人才,另一个方面在他的政权架构中采用了大量汉魏王朝的管理架构。宋繇是当时西凉的著名学者,任命为北凉尚书吏部郎中。甚至说:“我并不因战胜了李歆(西凉第二代国主)而高兴,高兴的是得到了宋繇。”他还把著名学者刘昞任命为秘书郎,尊为国师。托付给宋繇辅佐沮渠牧犍,很有点刘备托孤的架势。408年,蒙逊从南凉手中夺回了西郡,俘虏了有文武之才的太守杨统,后来委任他为右长史。
北凉很崇拜的佛教,他们出巨资在姑臧南面的天梯山,开凿了佛窟,这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天梯山石窟群,在佛教东渐中,凉州起着中转站的作用。他们在敦煌也修建了洞窟,至今人们还能看到北凉时期的敦煌的交脚菩萨。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灭北凉。在姑臧的徙牧犍家属及吏民3万户,被北魏迁徙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凉就此灭亡。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传三主,共43年。
值得一提的北凉的工匠将石窟开凿和佛像雕塑技艺带到了北魏首都平城,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多是北凉工匠及他们的传人所修建,促进了佛教的东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