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之牛XX,无可争议。勾栏尊管仲为守护神!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都纷纷争夺管仲!诸葛亮自比管仲!说管仲是天下奇人,一点也不为过。
管子被后人一番神话,几乎接近于圣人!
公孙无知(公孙无知之乱原文)
果真如此吗?
我个人认为:春秋首霸是管子,而非齐恒公。
本文大约4600字,请谨慎阅读。
我们先从春秋小霸开始说起。
西周东迁,将西边的烂摊子扔给秦国去收拾,此时此刻的秦可谓是苦不堪言,直接面对西戎,根本没有精力逐鹿中原。
于是,周王室就在郑、齐的簇拥东迁。
中原各诸侯承平已久,天下是周王的,封地是自己的。放着荣华富贵、声色犬马不顾,去为周王拼命,那是绝对不能的。那个时代人均寿命低,小三百年的时间,曾经的亲戚已经不是亲戚了,传了十几代人,服从周王除了实力不够强,再就是礼乐文化的制约。
上一篇文章说到,礼乐有毒,毒害的就是天下诸侯。
郑庄公不但是郑国的国君,也是周王朝的上卿,按照后世历史规律,郑庄公完全有实力撸掉周天子,自己当天子。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因为天子是大宗,郑只是小宗,如果宗法制度完全破坏,这就不和“礼”,天下诸侯的正统性都会受到挑战,所以郑只能捏着鼻子帮周天子东迁。郑庄公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王侯将相是有“种”的。
齐僖公也是这样想的。天下其他诸侯也是这样想的。
这就是礼乐的限制。
周恒王也知道,东迁以后,对内已经没有什么战略纵深,王的底盘已经不如一个大的诸侯,他很想“削藩”,所以发动了对郑的战争。
结果,被郑打败,还被射伤了肩膀,天子的威严荡然无存。
郑、齐、楚等大国,都想着过一把天子的瘾,可是礼制之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其他诸侯都承认自己才是老大,“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什么高明的策略,而是大国诸侯的共识。
难就难在,枪打出头鸟,谁更强,其他的大国必然会拉一把,不是支持,是反对。
对于诸侯来说,什么礼乐是个啥东西,他们清楚的很,但是这种看透本质的东西怎么能和别人讲呢?
这是整个周王朝的游戏规则,区区一个诸侯,并不敢公然站出来唱反调。这就把诸侯的野心给按死在娘胎里。
可是对于卿大夫而言,他们也盼着诸侯能打破礼乐这道枷锁,这样自己也没准能实现阶级的跃升。
但他们都不敢,诸侯不破礼乐,卿大夫也不敢,害怕遭到其他卿大夫的围攻。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比如,楚国!
春秋第三个小霸王,就是楚武王。
这位爷绝对是春秋第一“猛男”,他可不管什么礼乐,什么宗法,想当国君,就一个字“干”!
他本是楚厉王的弟弟,楚厉王死了,他就杀了楚厉王的儿子,自己当了国君。
他也不顾什么战争之“礼”,想打谁就打谁,典型就是周王朝的一根“刺头”,想要周王朝的土地就去打周天子。楚国本是男爵的封建诸侯,他就让人帮自己在周天子哪里提高封爵,周天子不答应,楚武王干脆自立为王。
整个春秋战国,楚国是第一个称王的!所以,天下其他诸侯,全都怪罪楚国不懂“礼”,就是南方蛮人。
楚武王干脆的很,你们说我是南蛮,老子干脆就说自己是蛮国。
他一准备开打,其他诸侯就骂他,蛮子!不讲“礼”!
楚武王一声呵呵,我就是蛮子,管你什么礼,老子玩儿的就是兼并。
楚武王是真霸道,但是在政治和外交上处于被动,虽然天下诸侯惧怕他,但是没有人当他是诸侯,地位已经相当于“外族”!
再说齐僖公,就聪明的多,一边帮大国正宗法,一边偷偷吞并小国,开疆拓土。
他成功当上诸侯盟主,但折腾来折腾去,始终在卫、宋、鲁等周边地区活动。
领土扩大,穷兵黩武!打仗不光要消耗资源,还要贵族的支持,采邑制下几百年,诸侯手里的土地,多数在卿大夫家族手里,想要打仗,你先得问问他们答不答应。
上卿依然还是周天子安插的奸细,为了让国内更稳定,权利不得不与上卿分享,故而齐国之内,国、高两位上卿是有兵权的。
有人说,齐僖公小霸春秋,为齐恒公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实际上却相反。
卿大夫支持国君连年做战,可不是为了家族荣耀,是为了利益。在齐僖公手里,这种利益已经到达了顶峰。
实际上所有大国都有同样的骚操作,让上卿拥有部分诸侯的权利,从而将本来流动的上卿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从而不再那么听周天子的摆布。
这种微妙的变化,让原本躲躲藏藏的卿大夫世袭制度,摆到了明面上。新君即位,不得不考虑拥有大量人口和土地的卿大夫的政治利益,如果新君暗弱,说不得,臣子也想来当当国君。
虽然,在齐僖公这个年代,上卿是不可能推翻君主自立为王的,但是后来的田齐代姜齐、三家分晋等等,祸根就在这里。
天子失威,宗法制度首先受到破坏,有人开了杀兄弑父的先河,为求上位,可以不择手段。唯独礼乐制度仍然是枷锁,谁也愿意做楚武王一样不被天下诸侯承认,法礼的正统性,仍旧还在周天子手里。
齐僖公连年征战,对于君主来说,威望很高,民众拥戴,但是贵族却偷偷发着战争财,打仗每个家族都要出力,兵器、车马、兵丁,每个国人都有义务,如果你拿不出来打仗的钱财,交税的钱财,没有关系,大家族借贷给你,你依然可以享受贵族的体面。可是,整个齐僖公时代,损害的都是中小贵族的利益,诸侯吞并小国,大贵族吞并小贵族。
管仲所在的家族,就是在这个时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管氏,本来是姬姓,天子同宗。不知道怎么失去了封国,单单就一个管氏,依旧能说明他们的血统是高贵的。
但管仲的父亲不是嫡长子,嫡长子是管至父,因此管至父的大夫爵位或者官位,是因为他是管氏宗子。管仲的父亲,靠着借贷钱财,成功的获得了更多随军出征的机会,竟然从小小上士成功晋升为下大夫,理论上管至父应该感到高兴,可是管至父却感受到了威胁。
如果放任管仲的父亲继续发展,管氏家族宗子就有可能不再是管至父,毕竟实力为王,如果管仲的父亲官位更高,家族其他人一定会为了利益,推选管仲的父亲当宗子。
毕竟,宗法制度到了基层,早就不存在了。
至于管仲的父亲是怎么死的,存疑。
可以确定的是,管仲的父亲一死,管至父就将管仲一家逐出管氏家族,管仲父亲军功得来的爵位,就这样被管至父抢了过来,齐僖公不会放着整个管氏不顾,而去坚持将管仲父亲的爵位给管仲继承。
就这样,管仲和母亲,成为彻彻底底的平民,还是没有家族的那种平民。
幼年时候贵族的身份,让管仲得以学习六艺,但是不全面,礼乐书术都学了,可射御不是他一个小孩子能学的。
家道中落,被逐出家族,读书被迫中断,失去父亲,生活的重担就压在管仲这个唯一的男人身上。
六艺对于春秋时代的平民,根本不能用来过日子。
习惯了贵族的礼尚往来,管仲此时所受的平民之苦,就会成倍的放大。
假如他遇到鲁国的曹沫,也会和他一样吐槽“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父债子偿,父亲留下的巨额债务,让他对当官这条路彻底死心,如果上战场厮杀就换来这么个结果,还上什么战场。
当人穷的时候,每一枚钱币都是那么珍贵,什么道德,什么家国,什么贵族的责任,全都丢他老母的,先把自己老母养活再说。
小说猪脚多是幼年丧父,无依无靠,培养了猪脚果敢坚毅的品质。
管仲,体验了人情冷暖,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巧言令色,学会了审时度势,学会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学会了生存优先,学会了奸诈,学会了狡猾。
父亲死了,没有给他任何好处,所以他不会为了国君去死,不值得!比如上战场当逃兵,召忽自杀他回齐国等等。
因为父亲的死,他对家族没有任何眷恋,管至父和他就像陌生人,不管这位叔父是得志还是失意,他都不在意。因为父亲的死,他更重视家,现在意义上的家。
霸业是君主的,家是自己的。
所以,对于管仲而言,保存自己是第一位的,保护家是第一位的。什么君臣父子的礼乐思想,早就被他抛之脑后了。什么仁义道德,他更不在乎,他只在乎什么管用。
鲍叔牙应该是管仲的发小,虽然说管仲家道中落,家人都劝他不要和管仲往来,但是鲍叔牙却是真正的君子,被礼乐毒害很深的君子。他不肯抛弃自己的朋友,做背信弃义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管仲,已经不再当自己是君子,所以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给自己多分一点他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原本已经不相信友情的管仲,在鲍叔牙这里得到了这个世界最后的慰藉。
人是感情动物,尽管管仲很难理解鲍叔牙这种“愚蠢”的行为,但是长久的友谊,还是让管仲保留了最后的一片心灵净土。
管仲得以放心大胆的行商天下,不担心有人为难家人。
天生的危机感,让管仲耳聪目明,观察力强,善于防患于未然,行商吃过几次亏,上国几次当,就知道很多社会最真实的一面。
春秋初期,各国的情况也就了然于胸,各地风土人情如何也就被他暗暗记住。
这个文字传播还不是很发达的地方,行万里路的效果比读书强太多。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管仲被逼行商天下,周游列国,对于天下的情况是有发言权的。
终于,他发现,行商即便能富有,这个卑鄙的社会,很有可能会被诸侯洗劫一空。
唯有当官,才能保护家人。
于是,鲍叔牙让到自己家族当徒兵,试图帮助他恢复贵族身份。
作战败了,管仲不是带着鲍叔牙死战,而是带着他逃跑。
齐僖公在位,这种无胆之人自然不得重用,可惜齐僖公死了。
齐襄公即位,春天来了。
这位君主是个变态,喜欢自己的妹妹,逼着齐僖公想方设法将女儿嫁到鲁国。
当上国君后,想法就不一样了,齐僖公的臣子,他不想用,也不敢全得罪光,他还要享受生活。
这个满嘴跑火车的管仲,很对胃口,朝野需要新鲜血液,管仲等人就这样被提拔成大夫。
齐襄公很悲催,没有生育能力,每下一个蛋,或许是爱妹妹太深,始终没有生育。
为了君权不落到公孙无知手里,他破天荒一上位就有意立下储君,为了恶心贵族们,他立了两个后嗣,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高氏看中小白,胆小如鼠。
管仲商人出身,自然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他却没有跟着鲍叔牙,而是通过鲍叔牙谋求辅佐公子纠。
这样,无论谁当了未来的君主,他都是不会轻易被清算的,自保之道加投资之道。
本来公子纠的老师是召忽,齐襄王也举得有趣,就把管仲也封成公子纠的老师。
这样,其他贵族和高氏之间形成微妙平衡。
毕竟,公子纠有两个老师,加上母亲是鲁国人,成为国君的可能性更大。
公子小白本是庶出,从小不受人待见,即便高子支持,可能性极为渺小!
外人总以为齐襄公是故意刁难鲍叔牙,因为他脾气太倔,不太合群,所有贵族都不喜欢他。
鲍叔牙却是个理想主义者,地地道道的礼乐之道的传承者,但是却偏偏看这些尸位素餐的贵族不顺眼,对于齐国的前景担忧。
鲍叔牙知道自己这个国家已经腐败不堪,自己却没有能力化腐朽为神奇。
本来他一直会是个屈原一样的活着,郁郁不得志,却又忧国忧民!
直到他听管仲讲述自己经商,周游列国的故事,他开始相信,管仲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这不是主角光环,这是单纯的凑巧,假如鲍叔牙也是个纨绔子弟,那么,管仲永远没有机会称霸天下。
但狼行千里吃肉,如果没有天下第一相管子,也有天下第一商贾管夷吾。
草叔之管仲当如是:
1.自私不自利。求富贵者,先求存。
2.口舌之剑,比任何武器都锋利!
3.礼乐之道是糊弄贵族的,遵守游戏规则,但是不拘泥于游戏规则。
4.每一步都要计算失败的可能性,失败最坏的结果不能伤害自己和家人。
5.和平民一样认命,但不会和平民一样等死。
不论如何,管仲都将是未来齐国的赢家。
第一个论点:管仲身世浮沉,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也有摆布齐国君王的本领,齐国之霸在管仲,不在公子纠或者公子小白。
管子发迹之前的经历,告诉我们几点启示。
1.可以躺平,不能躺尸,躺平尚有机会逆袭,躺尸却永远没有机会。
2.可以愤世嫉俗,但绝不可放弃友情。
3.人生的低谷,要始终保持向上的动力,没准机遇马上就回来临。
4.多了解坏人的坏,却不能变成坏人。
5.多经历世上的苦,是为了找到去除苦的办法。
…………………………分割线……………………………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