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的意义
在今年的圆周率日(3月14日)当天,圆周率的意义,人类打破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圆周率的小数位被前所未有地算到了31.4万亿位。那么,不断计算圆周率有什么实际意义呢?难道数十万亿小数位的圆周率还不够用吗?
圆周率的意义(研究圆周率的意义)
早在三千多前,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圆周率。古人发现,无论是多大的圆,它的周长和直径之比总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这就是圆周率。但圆周率一直没有被精确计算出来,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计算圆周率的精度。
最早计算圆周率的严谨方法是割圆术,古希腊和中国的数学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这种方法。我国数学家祖冲之通过这样的方法把圆周率的小数位准确算到了第6位,这个精度在此后800年里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从16世纪开始,数学家采用效率更高的无穷级数来计算圆周率。圆周率可以表示为无穷数列之和,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圆周率的莱布尼茨公式:
研究圆周率的意义
圆周率是我们学生生涯中最熟悉的一个数学常数,可能很多年过去了,一些公式已经被抛在了生活的背后,但是我们可能会永远地记住圆周率(Pi),记得之前上学的时候大家会比赛背诵圆周率,谁背诵的位数越多,圆周率的意义,可能还会在学校出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时候,我们把圆周率近似的取为3.14。
圆周率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在数学以及物理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常数。关于圆周率小数点之后的位数,很多科学团队不断的在刷新着这项数据,近日来自瑞士的一家研究机构耗时108天,利用超级计算机计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62.8万亿位,一举打破了此前的纪录。
这不禁让人怀疑,永无止境的去探索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位数,对人类的发展到底有何意义?毕竟对于圆周率的应用,我们只会取它的近似数。学生生涯中圆周率一直被取为3.14,而对于精度较高的工程学,例如NASA的工程师,它们利用圆周率计算也只取到15位,甚至是天文学研究宇宙的尺度,最多也就取小数点40位左右,超过百位的时候几乎都没有,这时产生的的误差已经非常小了。而进入现代社会,对于圆周率的计算动辄几十万亿位,这真的有必要吗?
圆周率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圆周率现在计算到哪一位了?它的发现和计算历史到底跨度有多长?有哪些人曾为圆周率的计算做出过贡献?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应用吗?
实际上,圆周率作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的意义,它是无穷无尽的,而一直研究这样没有穷尽的东西,似乎就是在白费功夫。那么,把圆周率继续算下去究竟有何意义?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科学家是如何解释的吧,或许会让大家恍然大悟。
圆周率一般用π表示
大部分人都能把圆周率背到3.1415926,至于后面的数值鲜少会刻意去记,因为并没有什么意义。毕竟不论是在考试还是在生活中,一般只取3.14这个近似值使用。这样来说的话,即使将圆周率计算下去好像也没什么用,圆周率的意义,那么为什么科学家依旧在尝试不断地更新圆周率的数值呢?这还得从圆周率在现实中的应用说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