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夏朝的都城(夏朝的都城遗址在哪叫什么)

夏朝的都城(夏朝的都城遗址在哪叫什么)

夏朝的都城(夏朝的都城遗址在哪叫什么)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对此有明确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把夏朝君主的世系写的清清楚楚。但为什么现在依然会有人质疑夏朝的存在呢?只是因为现在并没有出土和夏朝有明确关系的文物和遗址。夏朝的都城(夏朝的都城遗址在哪叫什么)夏王朝的疆域。但实际上,这句话是典型的伪命题,夏文化和夏王朝并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方

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对此有明确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把夏朝君主的世系写的清清楚楚。但为什么现在依然会有人质疑夏朝的存在呢?只是因为现在并没有出土和夏朝有明确关系的文物和遗址。

夏朝的都城(夏朝的都城遗址在哪叫什么)

夏朝的都城(夏朝的都城遗址在哪叫什么)

夏王朝的疆域。

但实际上,这句话是典型的伪命题,夏文化和夏王朝并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发现他们。今天4300年前的大型遗址和文物已经发现了不少了,如果说仅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寻找和认识夏文化,就断言它不存在,或者说它是什么"文人的杜撰"那这种思维未免也有点太可笑了。我觉得在认识夏王朝之前,必须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所谓二重证据法就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即考古发掘的资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毫无疑问,这种方法对于缺少详细文字记载的龙山时代以及夏商王朝是最适合的。

今天在河南中部和南部以及山西南部已经发现了不止一座的大型龙山文化晚期城址,而这一区域又恰好是夏族的活动中心,所以夏王朝的诸座都城必然就在这些已经被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之中。比如说:登封的王城岗遗址就被推断为是禹都阳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颍水自堨东迳阳翟县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故武王至周曰:吾其有夏之居乎?遂营洛邑。徐广曰:河南阳城,阳翟则夏地也。"在此之前的秦朝,就曾设置过阳城县,到了唐朝时又被改为告成县,到了后周时期告成县又改为告成镇,一直沿用至今,而且距王城岗遗址仅一河之隔的东周阳城遗址,出土的陶器都印有"阳城仓器"的标志,可见王城岗遗址本就处在禹都阳城的传说范围之内。而王城岗古城遗址占地面积较大,和禹都的尊贵地位相符,而对于王城岗遗址小城的碳14鉴定的结果是这座小城的年代大概是在公元前2050年到公元前1935年之间,这于史书中记载的夏代纪年相符,所以今日的一些学者把它推断为禹都阳城。

二里头文化可以说是中原龙山文化的继承者,考古学者在洛阳东干沟遗址进行发掘的时候,发现二里头文化的灰坑(其实就是古人的垃圾坑)打破了河南龙山文化的灰坑,可见二者之间的传承关系。而二里头遗址也是探索夏朝绕不开的一座遗址。到了今天,它实际上已经被确定为夏朝晚期都城――斟鄩的遗址。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看史书记载:《国语·周语》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今本《竹书纪年》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可见夏代的都城就在洛阳周围,这与二里头遗址的地望相符。而二里头遗址面积相当大(大约300万平方米)还出土了相当多的青铜器,还有大量龙型器物,并且出现了宫殿群,可以说,在洛阳周围符合斟鄩的条件的先商遗址,只有一座二里头遗址。

所以说我们看这些先周时代的遗址,不能仅仅看它是否出现了文字,因为这是一个不稳定性因素,文字材料很可能因为环境问题而无法保留,如果要是死揪着文字材料,那这所谓的探究就毫无意义了。总之方法也讲了,道理也说了,您要是还不信,还拿歪理反驳,那谁也没有办法。

上一篇: 魏征斩龙的故事(魏征斩龙王)
下一篇: 蘑菇定律(四大定律八大效应)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