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成书年代上限目前证据确凿,原著中引用了洪昇的《长生殿》两出剧名,即弹词和乞巧,证明小说创作于《长生殿》问世之后。而《红楼梦》成书年代下限争议很大,红学界各大派系仅曹霑和纳兰性德说有旁证,曹说是清代文人小记、文集等,明珠家事说是赵烈文的《能静居笔记》中记载乾隆的话,可以肯定乾隆只是猜测。
雍正十三年是哪一年(雍正十三年百家讲坛上)
然而曹学家一口咬定的曹霑,清代史料和曹氏家谱中均查无此人。曹学家们为维护曹学谬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伙同别有用心之人,接连制造出曹雪芹故居、书箱、墓碑等一批假文物,以佐证曹霑确有其人。虽然他们深谙“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奥秘,但却不能感悟到“假的真不了”的自然规律。
笔者认为,《红楼梦》中有个不容忽视的名字,即并不存在的“衍圣公”孔继宗。雍正十三年,皇帝下旨追封已经去世的孔继濩为继字辈衍圣公,至此衍圣公才有了继字辈。在封建时代,衍圣公只有皇帝才可以赐封,清康雍乾三朝又是中国文字狱最残酷的时代,如果小说成书在乾隆朝,作者私自指认另一个衍圣公,这是万万不可能的。
其实,《红楼梦》成书年代下限,小说中还有其他证据,甲戌本和庚辰本中均出现“玄墓山”,而雍正朝为避康熙名讳,将其改为元墓山。清代乾嘉朝诗人、书画家张问陶,晚年曾寓居苏州。嘉庆十九年(1814年)病逝于虎丘寓所,寄殡于玄墓山。张问陶之兄张问安在《七月廿八日得旂山季弟书知船山仲弟确耗》诗中云:“最怜旅殡留元墓,何以高堂慰老亲?”《红楼梦》抄本不避“玄”字,这显然触犯了大清国讳,也是万万不可能的。
《红楼梦》作者杜撰一个衍圣公又不避康熙名讳,可证明小说成书于康王朝,这原本是有一个文献可以印证的。《儿女英雄传》有一篇序文,落款时间雍正十二年,其中提到《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虽然胡适等人为维护其谬论,凭借其社会影响力,极力否定《儿女英雄传》的两篇序文,但还是被一些有良知的学者保存了下来。我们反观《儿女英雄传》另一篇序文作者马从善,在毫无证据证明作者是其友人的情况下,将其从另一友人处获得的五十三回的《儿女英雄传》后十三回删除销毁,并指认作者叫文康,马从善其言不实,其罪可恶。
马从善和胡适等人的作法,不仅毁坏了艺术作品的原貌,还扭曲了作品的艺术思想,其言行终有一天会被世人唾弃。《儿女英雄传序》作者观鉴我斋,是一位不留真实姓名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其序文弥足珍贵。序文与《红楼梦》中衍圣公、元墓山,可互为证据链,有力的证明《红楼梦》成书于乾隆朝之前。这也是乾隆读过《红楼梦》后,并未下旨禁毁这部小说的原因,而不是当下学者认为的古代小说不被重视,不会列在文字狱范围内。这种观点与历史背道而驰,是西方文化买办们的通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