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云辉
西汉初,长安。入京朝拜的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应皇太子刘启邀约,欣然至东宫陪皇太子饮酒下六博棋。刘贤棋艺不精,连输几局后气急败坏,为争棋路,先冲皇太子甩脸子,继而出言不逊,最终掀翻棋盘。皇太子忍无可忍,操起棋盘砸得刘贤脑浆迸裂,一命呜呼。
汉文帝护犊子,遣使者将刘贤的遗体送回吴国。刘濞痛失爱子,悲愤不已:“我儿与皇家同宗,既然在长安被打死,理应就地掩埋!何必假惺惺送回吴国!”他令使者再将遗体带回京城安葬,以此打脸汉文帝父子。从此,刘濞对朝廷怨恨失望,故意不再遵守籓臣之礼,“称疾不朝二十余年。”
七国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刘濞是汉高祖的二哥之子,初封沛侯。黥布反叛时,年方二十的刘濞以骑将身份随汉高祖“破布军”,立下赫赫战功。汉高祖经慎重考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刘濞由侯封王,喜不自胜,拜见汉高祖接受印信时,却被汉高祖当头泼了一瓢冷水:“你小子天生一副谋反样儿!”汉高祖悔青了肠子,但因印信已经下发,只得将错就错,亲切地拍着侄子的背叮嘱:“高人推算出,汉建后五十年东南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天下是我刘氏同姓一家,你千万慎重,千万别起反心!”
刘濞被吓得心惊肉跳,磕头跪地信誓旦旦保证:“不敢!”他坐镇(广陵今江苏扬州广陵区),招募天下亡命徒至豫章郡铜山偷铸铜钱,又在沿海“煮海水为盐。”因封国无需向朝廷纳税,因此,刘濞的小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国用饶足”。
刘濞对朝廷从感恩戴德到充满怨气的拐点,自然是太子被皇太子击杀。他称病不朝,朝廷特意派太医赴吴国诊断,得出刘濞身体“实不病”而是心病结论后,采取果断措施,将所有吴国使者关押审讯。刘濞被逼上绝路,逐渐萌生反意。
秋请,是诸侯王秋季朝见天子的重头戏。刘濞是“老虎推磨——不吃这一套”,依旧请人代替入朝。汉文帝龙颜不悦,质问吴国使者。吴使实话实说:“陛下,吴王确实没病!只因朝廷屡屡扣押审讯吴国使者,吴王才称病不朝。现在,他担心装病一事惹怒陛下招致杀身之祸,才不得已出此下策。臣斗胆请求陛下改变现在的做法,尽量安抚吴王!”汉文帝从谏如流,将先前羁押的所有吴国使者放回,又“赐吴王几杖”及终老不朝拜的特权,暂时缓和了朝廷与吴国的紧张关系。
刘濞得到朝廷谅解,为投桃报李,按下反叛图谋暂停键。吴国因有私铸铜钱和贩卖海盐特权,国库富得冒油。刘濞为收买人心,取消百姓们仨瓜俩枣的赋税,使百姓们感恩戴德甘受驱使。他特批兵卒按规定戍边时,可以领取一笔优厚补贴,由此深受士卒拥戴。他时常拜谒吴国各类贤才,给予丰厚赏赐,博得尊老敬贤美名。他千方百计收容庇护来自各国的亡命徒,由此被逃犯们视为保护伞和恩人。他在封地“如此者四十余年”,把吴国经营成一个独立王国。
汉文帝崩,太子刘启变身汉景帝,重用晁错,采取“削藩”建议,刘濞的好日子走到尽头。
晁错担任太子家令期间,便多次向太子列举吴国过错,建议削藩,且“数上书说之,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王日益横。”被新帝任命为御史大夫后,他再次上疏劝谏削藩:“吴王封地几乎占天下一半,他因当年丧子之故,‘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不忍,因赐几杖,德至厚也。’吴王却不知改过自新,反而更加骄横不法,‘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逆。’请陛下早做决断,消除此心腹大患!”
汉景帝早已对诸侯权势过大影响朝廷权威的现状极为不满,但从维稳角度考虑,决定还是投石问路稳步推行削藩政策。他先后以楚王和赵王有罪为名,削楚王的东海郡和赵王的常山郡,再以“胶西王卬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
吴王被汉景帝这几把火烧得心惊肉跳,得知朝廷已经将“削吴”提上议事日程后,不甘心坐以待毙,决定先下手为强,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他联络对汉景帝一肚子气的楚王和胶西王,串联几个新近被罚削国土的诸侯,组成强大联盟。当朝廷“削吴会稽、豫章郡”诏令下达时,“吴王先起兵,诛汉吏二千石以下。”他向吴国吏民下令:“寡人已六十有二,仍亲自挂帅;小儿年方十四,亦在军中。吴国上至六十二、下到十四的男子,均为征兵对象!”这道命令,使吴军陡增二十余万人。
胶西王积极响应,联合“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亦皆反,发兵西。”东越王听信吴王蛊惑,“亦发兵从。”赵王不仅积极参与反叛,还暗中勾结匈奴,共谋汉室天下。
吴王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军会合后,发布“七国反书”,将起兵理由吹得冠冕堂皇,矛头直指削藩主使晁错:“以汉有贼臣错,无功天下,侵夺诸侯之地……进任奸人,诳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逸,不能省察。(故寡人)欲举兵诛之!”他宣布并分派七国攻击路线及区域,意图多路并进,会师长安。至此,七国之乱拉开帷幕。
吴国大将军田禄伯颇具战略眼光,他向吴王献上奇计:“我二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西进,如果没有出奇制胜之道,必然难以成功。臣愿请缨亲率五万精兵为偏师,另辟蹊径沿长江和淮河而上,收复淮南、长沙,至武关与大王的主力军会师。如此,臣的队伍便是一支奇兵!”
吴王深以为然,太子却坚决反对:“父王以反朝廷奸佞为名起兵清君侧,怎么可以再将士兵们分给他人?您若给他五万精兵,万一他照葫芦画瓢也率部反叛您,怎么办?即便他无反心,率五万精兵自主行动,也是弊多利少!恳求父王三思!”吴王思虑再三,“不许田。”
年少气盛的桓将军越级向吴王建言:“大王,吴国士兵多为步兵,善于跋山涉水。朝廷军队多为战车与骑兵,擅长平地作战,。因此,臣斗胆建议大王如果攻城拔寨受阻,不妨放弃攻击,长驱直入向西夺取洛阳武库与敖仓粮库,凭借山河之险号令诸侯。如此,即便不能入关,天下已被平定。如果大军行动迟缓,所过城池都要攻取,那么,汉军凭借车马优势,迅速楔入梁楚之间,即可粉碎吴王图谋!”
吴王怦然心动,“问诸老将。”老将们嫉妒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将,异口同声道:“这完全是少年一厢情愿的纸上谈兵,理论上可行。但此人年纪轻轻,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懂什么军机大事!”
“于是王不用桓将军计。”田禄伯与桓将军的奇计切实可行,吴王若采纳其计,“七国之乱”恐将改写结局。遗憾的是,吴王无用人之量及用人之能,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成为令人叹惋的历史过客。
汉景帝见到七国反书,遂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名将军分兵迎击七国叛军。他得知曾任吴国国相的袁盎正在京城闲居,急忙请入宫中询问对策。袁盎献计:“七国兴兵,意在清君侧‘共诛晁错’。陛下只需斩杀晁错,派特使宣布赦免七国反罪,归还诸国被削土地,即可兵不血刃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病急乱投医,舍卒保车,杀晁错以示天下,拜袁盎为太常,作为朝廷特使出使吴国宣读圣谕。
此时,吴楚联军已经开始全力攻打梁国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遭到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两军处于胶着状态。袁盎赶到城外,“谕吴王拜受诏。”吴王终于原形毕露,狂笑回答:“我已为东帝(与西帝汉景帝相对),尚谁拜?”
肩负平叛重任的周亚夫至荥阳与部队会合后,采纳部下攻防兼顾战术,在坚守城池同时,主动出击截断叛军粮道。在识破吴楚军声东击西之计后,他沉着应战,大败叛军。“吴王兵既破,败走。”
吴王率千余败兵夜遁,渡过淮河逃往丹徒,企图收聚万余东越士卒“保东越”以卷土重来。朝廷棋高一着,采取釜底抽薪之计,派特使以优厚条件诱降东越王。吴王劳军时,被东越王派遣的刺客暗杀,首级被割下专程送往朝廷。吴王一死,树倒猢狲散,宣告七国之乱落下帷幕。
吴王刘濞因失子之痛而对朝廷心怀怨怼,原本情有可原;晁错为巩固朝廷权威地位削地危及其根本利益,刘濞举兵反叛亦在情理之中。但是,刘濞错在志大才疏!他听信儿子和老将们的谗言,愚蠢拒绝两个将军的奇计,又不自量力自立为东帝,欲与汉景帝分庭抗礼,更是短视。这等缺乏政治远见和军事才略之人,失败是必然结局!
因此,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先对自己有清醒认识,更要有从善如流的广阔胸襟。自不量力且一意孤行者,前有项羽之属,中有刘濞之辈,后有无数“前赴后继”之伦——但愿你我都不是这类人,以免把自己的事故当成别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