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书信选集》读后感
苏见信的个人资料简介(蔡崇信的个人资料简介)
时下防疫形势突然又严峻起来。居家自律,深居简出。文化娱乐活动一下子“清零”静默了。所以,宅里修学修身就更有了份专心专注的氛围。
重新读了一些纪念毛泽东的文献书,版本不少,但还是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好,感觉更“正宗”,文章和图片都是“文史资料”级别的,很有“纪实”“纪录”的真实感,对我这类的“毛泽东崇拜者”,实在是“开卷有益”。
写毛泽东的书各种版本、不同作者、不同出版社的所谓“传记”,比较着看了很多,有影响、有分量的作品,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在此不作评论。
毛泽东的书信选集,有“文物、史料”地位和研究价值的不多。“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的系列文献,我都保存了一些重头的,经常阅读,重温教义和领袖的“原声教诲”。今天读到几封毛泽东的“信件”(根据手稿刋印),是建国初期写给家里亲人的和写给家乡地方领导的,可以算作都是个人生活中的“家常事”,却又是那么的“公、私有别”,泾渭分明!读后心灵有洗涤感,身心净化了一般的明朗。
第一封信,是一九四九年八月十日写给妻子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的:
“开智先生:来信收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平,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去看外祖母。展儿(杨开智女儿)于八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光荣地为国牺牲,她是数百万牺牲者之一,你们不必悲痛。
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兄从事农场生产事业甚好,家中衣食能过得去否,有便望告。此复。敬颂大安。”
一九四九年十月九日,又写了第二封信给杨开智。
“杨开智先生:
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此封信发出的同一天,毛泽东同样又给时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的王首道写了封信:
“首道同志: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毛泽东日理万机,同一件事,却要写两封信,为什么呢?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而党和领导干部的“规矩”要立得起、立得住,各级领导,特别是高级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是关键。“权利是人民的”,不能搞特权,不能徇私情私利,这些党的“权利宗旨”必须要树牢。可见,毛泽东的“用心良苦”,党性纯洁的风格、风范,是何等的鲜明!
一件不大的私事,却要特意写两封信:一方面在给家里亲戚立下了“规矩”;另一方面在告诫、提醒要求地方的领导干部:不搞特殊化,不要徇私情私事,给领导干部立下了“政治规矩”。
一九五年O四月十三日,毛泽东又给杨开智、李崇德夫妻俩写了信。
“子珍(杨开智字子珍)崇德同志:来信收到。你们在省府工作,甚好,望积极努力,表现成绩。小儿岸英回湘为老太太上寿,并为他母亲(杨开慧)扫墓,同时看望你们,请你们给他以指教为荷。此问近佳!”
对儿子回外婆家扫墓、探亲,领袖毛泽东又如此的平易近人、人情事故如此家常。这是“家教家风”的入乡入俗,对儿子、家人“不能有特殊”言传身教的教育。
领袖毛泽东对家亲的“不讲私情”是如此严格,不顾情面。对于曾经的故旧、朋友的“友情”又是如何对待呢?
为了帮助、照顾俩位早年的老师,他在一九五O年十月十一日,也是特意给王首道写了信:
“张次苍、罗元鲲两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现年均七十多岁,一生教书未作坏事。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张为校长,罗为历史教员。现闻两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给津贴米若干,借资养老。又据罗元鲲先生来函说:曾任我的国文教员之袁仲谦先生已死,其妻七十岁饿饭等语,亦请省府酌予接济。以上张、罗、戴三人事,请予酌办见复,并请派人向张、罗二先生予以慰问。张、罗通讯处均是妙高峰中学。戴住新化,问罗先生便知。顺致敬意!”
看得出来,毛泽东对昔日的老师、当今的教育界前辈,生活上、感情上是多么的真诚朴素和关心致致。“尊师”一直是毛泽东的品德和倡导,生活中工作中,他对自己各个时期的老师,一直都是念念不忘,谦逊如初。领袖就关心照顾教师度过生活困难,写信嘱托地方政府领导重视、办好,同样是在教育、要求地方政府要“尊师重教”。
公、私有别,国家事业与家庭事务,各有倾向,泾渭分明!
读信如瞻面,领袖的言谈身行是如此生动而亲近。掩卷而思,更是油然而生崇敬。领袖毛泽东崇高而伟大;毛泽东自己又是那么的平凡朴素。
——这就是人民领袖的“人民性”,领袖毛泽东伟大的人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