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记者刘笑笑图/逄淑才提供
也许,每一个老青岛人都有一个关于第一海水浴场的美好回忆: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的跳台,还是用汽车内胎改造而成的游泳圈,还是天天广播找人的钟表楼,抑或是作为单位福利发放的更衣证??位于汇泉湾的第一海水浴场以其百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成为最受岛城百姓和来青游客喜爱的地方。
第一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潮汐表)
在青岛老照片收藏专家逄淑才收藏的上千张关于一浴的老照片中,有些黑白照片有些已经模糊,但画面中的美景却依旧动人。不同年代的一浴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许许多多青岛人宝贵的家庭记忆。
一说洗海澡基本都去一浴
据史料记载,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曾称汇泉海水浴场)建于1901年。这里位于汇泉湾畔,呈半月形,面广沙平,既无暗礁隐壑,又无旋涡狂涛。海湾内水清波小,滩平坡缓,沙质细软,作为海水浴场,自然条件极为优越。浴场建成之初,专供外国人入浴,中国人不得入内,每年入浴者仅100人左右。
1914年,浴场对国人开放,入浴者逐渐增多。从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浴场陆续增添了一些设备,有官建的、民建的10多间木板房(更衣室)、备有浮台、简易跳台、舢舨、救生圈。1934年以后,浴场范围扩大,有男女更衣室各30间。抗日战争胜利后,更衣室增至300多间。后来,不少私人设更衣室和开办租小船业务,入冬更衣室则变成住户。青岛解放后,人民政府经过多次翻建、扩建,浴场面貌为之一新,入浴者逐年递增,成了人民群众的乐园。1983年,市政府决定迁走浴场的144户居民,拆除更衣室,重建海水浴场。新建后的第一海水浴场成为独具特色的风景游览区。
今年44岁的逄淑才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尽管没有更早的关于一浴的记忆,但是在他收藏的老照片里,几乎涵盖了一浴的这段历史。在他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收藏一浴的老照片。其中有普通老百姓去一浴留下的家庭影像,也有摄影爱好者拍下的一浴人文风光。从这些老照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还是90年代,每到旅游旺季,“下饺子”一般的第一海水浴场,堪称青岛前海最热闹的区域。“一浴在青岛建设得比较早,水好沙质好,还开阔,所以人气非常旺盛。过去一说洗海澡,基本上都是去一浴。”逄淑才说,“感觉那时候的人比现在还多。”
从一张张老照片可以看出,无论是沙滩上还是潮间带里,人都非常多,甚为壮观。当时很多青岛本地人会选择晚间去游泳。在家里换好泳衣泳裤,一家大小穿过上下起伏的马路奔向海水浴场,而光着膀子穿泳裤骑自行车向浴场飞驰而去就成了当时的海边一景。
汽车内胎游泳圈也很高档
逄淑才小时候同大多数青岛人一样,每到夏天必须要跑去一浴洗海澡。那个时候,他住在徐州路附近的部队大院里。逄淑才记得,自己10岁左右的时候,每年夏天都会坐上部队的卡车,跟着当兵的叔叔们去一浴游泳。“我们都是吃了中午饭就出发,大约是下午一点半。那个时候去,海水表层温度适宜,洗两三个小时的海澡,再统一用卡车拉回来。”那几年夏天,是逄淑才过得最快乐的夏天。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物资还比较匮乏,浴场很难觅到成品的游泳圈,就连浴场租赁的游泳圈数量都很少。“当时带个用汽车内胎改造的游泳圈,都很上档次的。”逄淑才回忆说。在逄淑才收藏的上世纪70至90年代的一浴老照片中,能够看到,凡是游客使用的游泳圈,几乎清一色的都是黑色的汽车内胎。逄淑才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偶尔在一浴也能看到一两个浮床,但是如今五花八门的浮床,在当时绝对是个稀罕物,“一般是外国人用,挺贵的。”当然,那个年代的泳衣也比较保守,颜色单一,女式泳衣以红色泡泡泳装为主,男泳装多为蓝色、黑色针织泳裤。
后来长大些,逄淑才就约上三四个要好的小伙伴坐公交或骑自行车去一浴。“小时候感觉放暑假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去一浴洗海澡,那个时候很多人的游泳都是在海边自学的。”逄淑才记得,当时在海边游泳的大人们也非常热情,看到有人游泳姿势不对,就会主动上去教,或者很热心地提醒小孩不要在靠近海沟的位置游泳。
逄淑才还清晰地记得他小时候在一浴的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当时我刚学会游泳,很激动地往海里游。一开始脚还能着地,后来游着游着,发现脚够不着地了。吓得我使劲扑通往回游,结果被旁边一个大爷一把把我抓起来了。”然后那个救了他的中年男人告诉他,一浴西侧靠近鲁迅公园附近礁石较多,一般人都会避开那里。浴场东边水浅开阔,最适合初学游泳者戏水。不过浴场东侧有一条陡崖式的海沟,叮嘱他涨潮时千万不要往那边游??
广播“钟表楼下有人找”
逄淑才小时候游得最远的位置就是靠近防鲨网的地方。在那个位置,把头埋在水里,睁开眼睛,还能看到鱼儿游过,那个画面让他至今难忘。“当时的一浴比现在的水质还要好,海上有很多针亮鱼,最大的20公分长,在水面上一群一群的,我们游累了就用网子抄鱼玩。”除了能看到鱼,抓到海螺和蛤蜊在当时也是常见的事。
除了洗海澡,第一海水浴场曾经还设过跳台供大家娱乐。在逄淑才收藏的一张上了色的黑白老照片中,就记录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海水浴场高台跳水的情形。“1953年第一海水浴场在距离浴场岸边不远的海上,东西分别修建了两个跳水的高台,为广大游泳跳水爱好者提供了最佳的游乐设施。”逄淑才说。老照片里,跳台周围站满了身着泳裤的小伙子,围观或者排着队登上跳台潇洒地起跳??不过,后来这两个跳水设施被拆除了。
游乐设施匮乏,也不妨碍孩子们在一浴尽情玩耍。在一张黑白老照片中,几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正在小心翼翼地做“沙雕”。“这是当时很多孩子都会玩的,用海水和沙子的混合物滴漏制作的,还可以做成城堡。”这在逄淑才的童年时光里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在很多青岛人关于一浴的记忆里,一定少不了钟表楼上不断传来的“×××,钟表楼下有人找”。逄淑才回忆,上世纪80年代,浴场中间位置的钟表楼楼上设有广播室,使用的是高音喇叭。顶上安有大钟表,方便水中游泳者看时间。“那时候的爸妈们绝对心大,总有各种孩子的名字在广播里出现。”逄淑才说,广播里不停地在播放寻人启事。有一次,他们几个小伙伴走散了,他也跑到了钟表楼下找广播员帮忙广播。没想到广播员阿姨非常繁忙,前面还排着好多寻人启事待播。“后来我们也长了心眼,只要走散了,就去钟表楼下等着,也就不用广播了。”
更衣证作为福利免费发放
对于一浴的美好记忆不仅仅体现在玩乐中,也在一个个与一浴有关的物件中。除了玩,童年的记忆里也总是少不了美食。逄淑才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浴沙滩上还有叫卖雪糕冰棍的。“小贩们用被子包着装有雪糕冰棍的纸箱子,也有比较专业的则是提着一个广口瓶式的保温桶。最贵的是玉兔牌的奶油雪糕,一支一毛钱,便宜的是花生绿豆冰棍,只需2分钱。”
在一张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中,一浴沙滩上有着成排的小房子,这是当时的更衣室。后来,市政府对浴场进行了大重规模的修和扩建。沿沙滩外侧是一幢幢造型新颖、风格多样的更衣室,有塔形、圆形、方形、多边形等,色彩艳丽明快,宛如一个童话世界。
说起更衣室,逄淑才记得,旧日的更衣室非常简陋,地面上满是水。但是,当时的更衣证很多是作为福利发给单位的,单位再发给员工。“使用更衣室的时候,只要出示一下这张卡就行了,都是免费的。”逄淑才说,当时不同单位还有不同的浴室,只要找到相应的浴室就行。“当然,如果没有卡需要花钱,不过冲洗一次价格很便宜,只需要几毛钱。印象中1992年的更衣证年卡也不超过10元钱。”
在一浴的老照片中,还不乏洋面孔。其中一张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中,几名外国人躺在沙滩上晒太阳。逄淑才说,在他小时候的印象里,每年到了七八月份,一浴沙滩上就能看到很多外国友人。“上世纪80年代在栈桥那里还设有英语角,外国人很多,那个时候的青岛已经很开放了。”
如今的一浴依然是青岛重要的旅游地标,这个承载着青岛人无数欢笑与美好回忆的浴场,依然热情地敞开怀抱,拥抱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们??
>>>征稿启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