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小课堂】
西昆体(西昆体代表人物)
趣话西昆~3:
西昆体为什么流行?
文|陈曦骏
昨天讲了西昆体诗人和体裁之间复杂的关系,相信认真看完的朋友们一定会觉得烧脑,我自己写完也觉得非常头疼,怎么会有这么杂的一个流派呢?(一对比江西诗派我瞬间平衡了),在这么复杂的诗人关系中西昆体在当时的流行程度如何呢?
我们还是以流行音乐来做比较,正常来说西昆体的风格和温李新声高度相同,而且在早期西昆诸位诗人中不但没有新花样,而且在立意高度和情感丰富程度上远不如李商隐。这就好比你非常喜欢周董的中国风歌曲,过了十年有人模仿周董推出了新歌,这种歌曲的流行程度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但为什么西昆体却在宋初力压“白体”和“晚唐体”出现之后立即占据了诗坛风云榜的主流地位呢?
这里主要是两组主客观原因造成了这一结果。首先第一组中的主观原因来自西昆体中美学要素。主要是诗人的审美高度与文坛的话语权,杨亿和刘筠可以说是相传承的两代文学大师,他们对诗学的形式上和文辞上的完美理解是非常到位的,所以他们会选择格律最为精严,词采最为华茂,最能代表文人水平的李义山的格律诗作为所宗的源头。同时,钱惟演,丁谓,晏殊等人不是世家就是宰相,他们文学和其他文坛领袖的创作一样,都会引起文人争相模仿而成为天下楷式。
而客观原因主流社会对诗学审美发生变化,在唐末五代到宋初前两朝经历了淡雅诗风时期。而宋代在真宗时代战事减少,安定带来了繁荣的市民经济,宋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让文人的业余享乐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人们对宋初的直白诗风产生了审美疲劳,主要是这样的诗他不能让人嗨起来。所以人们又回到了对于浓艳的诗风的追求,这也和我们听音乐一样,经常听旋律简单的民谣,偶尔也要换换多重元素的流行;听多了爵士布鲁斯,偶尔换换农业重金属欣赏一样。
第二组的主客观原因是主观原因是和针砭时弊有关,在《西昆酬唱集》成集前夜,是宋真宗大肆求仙,大兴土木之时,而且作为一位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辽政权约为兄弟之国的情况下,居然要作一件连“天可汗”李世民都不敢做的事儿——封禅泰山。选择的时间还是在北宋刚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在用岁币换取和平的城下之盟签订后,还有脸去做秦皇汉武之伟业,只能说宋真宗有梦想都了不起。于是几位比较有良心的西昆文人作了一些“听我说谢谢你”之类的诗进行劝讽。再加上当时宫闱八卦很多,关于敏感信息又不好明言,于是用事用典借古讽今,将宫掖中男女,求仙,伪托等秽事入诗,这些宫中事的内容配合上不会被“404”的唯美的隐语在文人和市民当中迅速风靡。
而另一个让西昆体大行天下最直接的原因则是《西昆酬唱集》因部分诗篇而差点成为一本禁书。差点成为禁书怎么还能如此流行呢?这就和人的好奇心有关了,如果我们小时候家里有这样一本书,有人告诉你:“你到18岁之前禁止看这本书”。那你一定会在18岁前,千方百计一定要翻开这本书看看。了解为什么会单独对这本书设置禁令,虽然这本书可能只是《母猪的产后护理》。
那么《西昆酬唱集》又为何差点被禁呢?原因是三位核心诗人将不该写的事儿写成诗,后来还把这三首诗入集,还被人举报了。这三首诗以《宣曲》为题,用的是汉朝掖庭宣曲宫的名称。写的是什么事呢?是真宗在受封太子兼开封府尹后,在南衙宠幸一位名叫丁香的乐女的故事。而在继位后,乐女丁香被真宗始乱终弃,最后愁闷而终(或云被刘,杨二妃所害)。虽题为《宣曲》为汉武帝时宫殿,但三人在诗中引经据典覆盖了多个时代的艳事,杨亿用“晋武帝羊车幸后宫”“弄玉萧史跨凤乘龙”,刘筠用“成帝专宠赵飞燕”“文君夜奔相如”,钱惟演用“陈后主江总通宵作艳诗”“楚妃掩鼻之事”等大量事典,虽然无一句提到真宗与丁香事,但是每个典故如果联系得上都是细思极恐,这些隐语都能读懂的话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这件宫闱秽事用尽讽刺之能事。
但这三首诗写如此秘闻,却用了大量隐语,任谁看懂了也不敢直接和真宗事联系在一起。如果哪位仁兄自作聪明去按照太子当年秽事去解读并举报,那么第一个倒霉的不会是三位诗人,而是举报者本人。这三首诗即便真是写这件事也是不能说破的!
但是仇人总有办法去借题发挥,这就很考验举报者的艺术了。举报人是御史中丞王嗣宗,他在上疏中只言:“三位诗人唱和的这首《宣曲》诗,内容是前朝的宫中事,事情比较浮华奢靡,这种事情不能入诗。”我们来看看他举报的技巧,先点出这首诗让皇帝看,怕皇帝看不懂,告诉他这是前朝宫中事,重点是宫中,你干过事什么自己想。最后才说到三人错误的点,是不该在诗中写这些艳事。
其实这位王中丞属实是多虑了,真宗赵恒文学造诣相当高,他一眼就看出来了,但是不能往自己身上引,但是对王中丞的举报还是不甚满意。他的回答是:“词臣,学者宗师也。如今却不遵守正统的诗文范式,在诗中总用些浮华艳丽的词句和事典,这样的浮夸的文风必须要禁止,三位诗人要严厉批评。”皇帝果然还是技高一筹,不纠结于诗人写的内容,就不会把事情引到自己身上。他从这三位诗人的身份入手,首先说了你们三人是学界领袖,不能写这种流俗八卦文字。然后下诏将这次写诗事件上升为文风的整顿,避免就事论事太过明显,同样也可以再杜绝类似西昆集中的对他情爱之事的讽刺。至于为什么没有全面禁止《西昆酬唱集》的发行,这只能理解为宋代对文人和文化较为宽松的传统政策了。
正是因为《宣曲》诗被举报,皇帝下令整顿文风,诗人们被警告。《西昆酬唱集》原本是朋友圈范围内写着玩的酬唱作品集,作为准禁书一夜出圈,瞬间在京城和各地身价倍增,本该禁止的诗风却成为了真宗和仁宗两潮的主流诗体。
陈曦骏供职于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公安文联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晚唐五代诗史》,诗词作品及鉴赏类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诗学》《晶报》等报刊杂志,曾获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七夕特别节目冠军,多次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吉林卫视等电视节目及央视频、新浪微博、腾讯新闻、抖音、云听fm等新媒体平台文化栏目担任文化嘉宾。
编辑/章雪芳审核/小楼听雨校对/冯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