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秦淮,蜿蜒曲折,横贯南京腹地,成为南京的母亲河。
淮河有多长(淮河有多长多少千米)
秦淮河素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美誉,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穿越时空的隧道和岁月的云烟,秦淮河依然流淌在世人面前。当谈及它的卓越风姿,人们最常提及的一句话便是“十里秦淮,桨声灯影”。
但你知道,秦淮河的名字从何而来?其长度真的只有十里长吗?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图自图虫网)
1
秦淮河的名字或与秦始皇有关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古名龙藏浦。
唐朝许嵩《建康实录》记载:“当始皇三十六年,始皇东巡,自江乘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至今呼为秦淮。”
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路过秣陵(南京),见此地“王气”氤氲不去。为了保住秦朝千秋万世的江山,下令在今南京东南的方山一带凿开长垄,以泄金陵王气。后人以此附会淮水为秦始皇所开凿,秦淮河一名由此而来,后来被访旧怀古的文人所接受。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上,秦淮河是一条自然河道,并非人工开凿而成的运河。
天宝九年(750)李白作《留别金陵诸公》,留下了“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的诗句。半个多世纪后,杜牧写下了名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此,秦淮之名方盛于天下。
秦淮河上的古渡桃叶渡(图自图虫网)
除了“秦淮”,淮水一称也曾长期被使用。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换过女墙来。”这是刘禹锡在引古惜兴亡。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与此。”这是郑板桥辞官归隐后的低吟浅唱。
诗里的淮水不是淮河,而是秦淮河。说明自唐朝至清朝,淮水作为秦淮河的别称一直在使用。
2
“十里秦淮”出自《儒林外史》
秦淮河河出两源,东源位于句容宝华山,南源位于溧水东庐山。
溧水东庐山(图自图虫网)
东源亦称句容河,是该县的主干河道,汇集诸水后自赤山湖向西流经江宁的杜桂村、湖熟镇、龙都镇。
南源发自东庐山,经溧水西北,过石湫坝再流入江宁境内,在方山附近的西北村与东源汇合。
东庐山位于溧水以东,山色如黛,体势雄浑,宛若一座巨大的屏风掩映在云雾之中。据北宋《太平寰宇记》,东庐山因“山形似庐”而得名。河水汇成一流后,河床渐宽,水量增大,便成为人们常说的秦淮河干流。干流进入南京市区后,再分为内外两支。
一支环古城墙外转西折北,至三汊河口入江的干流段,为秦淮河下游主要泄洪通道,习称外秦淮河。另一支自东水关入城,横穿南京市区南部,直至西水关出城,这一段称为内秦淮河。
最终,内外两河在南京城西北一同注入浩瀚奔腾的长江。
其中,流经南京城内的这支内秦淮河就是盛传数百年的“十里秦淮”,河长十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
该书第二十四回写道“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
秦淮河夜景(图自图虫网)
十里秦淮,以秦淮河为界,一半才子,一半佳人,一处贡院,一处烟花。桨声灯影中,记录下无数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故事。
作为南京最大的地区性河流,秦淮河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约2630平方公里,在航运、灌溉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岁月悠悠,千年横流。秦淮河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与文化,也见证着南京这座城市的变迁。关于这条河的故事,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参考资料:南京发布、秦淮河史话
本文部分图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zhangcheng@jmtad.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