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宗亲,裴玉清先生
裴丽生信扎拍卖价格(裴丽生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裴姓始祖
一、裴氏家族源于周秦,显于汉魏,盛于隋唐,哀于五代。综观历史,中国乃至世界各大家族衰败的原因形形色色,有的是子孙吃喝玩乐,败的家,有的是战争,天灾招的祸,但裴氏家族的衰落是政冶造成的,不是裴氏子孙不争气败的,也就是从白马驿之祸开始,裴氏家族元气大伤,逐渐走向衰落。宋元明清时期,裴氏逐渐淡出于政治舞台,往日的辉煌只能是咋日黄花,要想重新振兴裴氏家族的辉煌,我們就得敢於面對現實。
二、下面我就講講"白馬驛之禍"。说到唐朝末年的“白马驿之祸”,别人可以不知道,但是作为裴家人必须要知道的。因为这场祸事太过惨烈。小说中总是说着什么血洗一空,但小说毕竟是小说,我们都知道那并不是真实发生的,而这件“白马驿之祸”却是真实的血洗一空,那才是真正的将唐朝满朝的文人和旧贵族贻灭殆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这场祸事有多惨烈?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白马驿之祸”就是朱温在河南滑县白马驿,一夕尽杀以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王溥、赵崇、王赞等为首的“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并陷害亲附唐昭宗而不附和梁王的朝臣皆是朋党,被贬和杀害的大臣有数百人,使唐朝朝廷为之一空。但实际上,“白马驿之祸”远不止这样,早在朱温缢杀王子的时候,“白马驿之祸”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后梁皇帝朱温
三、想来,若是有谁要评一个古代杀皇子杀得最多的人,那绝对是非朱温莫属的。朱温的这次缢杀王子,其实就已经拉开了白马驿之祸的序幕。那么又为什么说白马驿之祸把世家都灭了呢?这就要说到朱温为什么要制造白马驿之祸。
探究朱温为什么要制造白马驿之祸,是因为他觉得必须要除掉旧贵族才能篡位。在当时的唐朝,旧贵族也就是世家在中央掌握着朝廷大权,虽然唐朝对各藩镇没有了控制了,但世家还是名义上的朝廷官员。一方面朱温手下的武将和文官都出身低微,对朝廷中的达世家有着敌视态度。另一方面相对的,朝廷中的世家也嫉恨这些乱政的新寒族。朱温代表着新寒族,虽然他们出身低微贫贱,,但是他们手里有兵权,新旧贵族之间的矛盾最终在白马驿出现冲突。
白马之祸发生后不久,朱温就篡夺了皇位。朱温对唐朝皇族进行斩草除根式打击,还杀掉了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当时士大夫避乱,大多都不入朝。可以说白马之祸对唐朝的影响是致命的。
所以我说过我们祖先有一段时间是在过着逃亡的生活!怎么还敢露面!
白马驿之祸
四?、白马驿之祸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它开启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经常改朝换代,一个朝代很难长命。而且武将们没有忠孝节义概念,背叛自己的主公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白马驿之祸就是开启了这种风气。朱温是唐朝的藩镇长官,朝廷中的百官是他的同僚,他将自己的同僚全部杀死,为五代十国时期其他篡位之人提供了先例,这也是白马驿之祸的危害。唐朝末期,裴姓家族又出了三位宰相。他们是裴澈(生卒年不详)、裴贽(?--905年)、裴枢(公元841—905年)。他们为了挽救摇摇欲坠李唐王朝凭着对国家的忠诚。裴澈,唐僖宗时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枢在朱全忠一手制造的臭名昭著的“白马驿之祸”中与朝中的其他忠于唐朝的官员们一起被诛杀,事变第二日裴贽被赐死。紧接着裴针、裴纾、裴格、裴练等140余名裴氏官员全部被杀或被贬。从此裴氏退出了政治舞台,逃往各地,立求自保,或奔走它乡,或隐姓埋名,唐以后战火纷飞,时局动荡不安,一直到宋朝建立后,社会才趋于稳定。在北宋时期,裴氏家族先后出了三位宰相,他们是裴济、裴宜、裴定。眼看着裴氏家族就要重新兴旺起来,但是异族入侵,宋室南迁,中原沦落。连年的战乱,使裴氏族人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但却把种子散布到了全国,甚至国外。在唐以后的年代里,裴氏家族凭借着千年风风雨雨所锻炼出来的顽强生命力,凭着自己不屈不挠的斗志,以自己家族的杰出人物为代表宣告着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方法书写着历史,在历史的道路上昂首前进!裴氏后人虽然命是保住了,但是确只能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为生活所累,大部分己没有精力去读书了,没有读书自然就没有机会参与政治,社会地位也就低落了。在此,我给大家透露一个信息,由河南裴氏宗亲会自发组织的,为了纪念在白马驿之祸事件中遇害的一百多人裴氏族人和同时被害的其它姓氏的官员,从去年开始准备碑文,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河南滑县当年白马驿事件发生地,树碑纪念,碑曰:白马驿之祸遗址。我建议树碑之日可以定为裴氏家族的家乱日或者家耻日。裴氏后人每年的家耻日可以禁食一天,牢记不忘。
白马驿之祸
五、是商业的兴起,宋朝商业税笑傲明清。资本主义在中国反复萌芽,越萌越厉害,封建门阀真心顶不住了。士农工商,这个只是作为一个统治者的排位而已……大家都知道,裴氏家族几千年以来,都是以耕读传的家,经商对于裴家是一个短扳,所以以商发家,因商攀爬当朝的政治都是不可能的。士农工商,
若成百事,先定百官,这个就是士为何作为第一位的原因,而农,无饱食之时,何以成事?所以这个是第二位,工者,可以建物兴货,所以作为商人的首要条件,而最后商人就是负责把货物倒来倒去,这样子以来促进社会兴盛,相对地,如果向坏的方向发展的话,会促进社会混乱……也有可能。
不过商人往往是从中得利最大的,而作为统治者而言,商人基本上到达豪商的阶段时,除了权力外,基乎什么都有了,这样子等于和自己分天下,谁愿意?
因此一直以来,不论哪一个王朝,对商贾既爱之,又妒之,无商国不兴,商离国事倾……
但如果士官阶层吸纳了商人阶层的人的话,国家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可以急速跳跃式地发展。……裴氏后人不善长经商,也没有大笔的财富捐给朝庭,自然就换不来红顶,但是为了生存,只有种田,但是脱离了政治的小面积耕与政治分封的大面积耕判若两重天,小面积的耕没有多大收入,迫于生计压力,只耕没有钱和时间去读,不读就没有机会走向上层社会,裴氏家族大部分成员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平庸,平庸,再平庸,从他们身上再也找不到曾经辉煌几千年的河东贵族的影子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六、综上所述,一是科举制度蚕食其根基,二是白马驿之祸剪其枝叶,最后是商人地位的提高,重商主义的影响(宋朝政府重视商业税),让下海的门阀世家赚尽天下财富的同时,不得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去为五斗米折腰了。活命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如果说前两项分别是蚕食根基、剪断枝叶,那么最后这一项就是腐蚀树干了。
不过这还没完,战乱一项附带的括号里有蒙元、满清这俩铲铲,算是彻底铲除了这些千年枯树。导致裴氏世族豪门逐渐才越来越少,综合素质整体下降。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又涌现出来了裴氏家族的身影,如裴周玉,裴丽生,裴怀亮等,他们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裴氏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要想恢复盛唐时期裴氏的辉煌,还需要我们裴氏后人发奋图强,经过十代人甚至五十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渐脱离贫穷,走向辉煌,教育是裴氏家族的传家宝,要想重振辉煌,还是得从教育入手,从刚出生地娃娃入手,全族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起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些都必须告诉我们的子孙后。应成为前车之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