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呼朋唤友。抵古院山,松风拂脸,淡香扑鼻,目睹遗迹,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仿佛穿越。
刘邦灭秦后,建立汉王朝,高祖于公元前202年分封天下,闽中郡东冶(今福州市),统治闽中,莆地属闽越国版图。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各封国受到削弱。到汉武帝时,有些封国依然强大,连城数十,拥地千里。闽越国屡次与汉王分庭抗礼,国王被灭,另立余善为东越王。余善自命不凡,野心勃勃,鲸吞虎据。拔帜易旗,称孤道寡。东越王反叛汉中央王朝,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派遣朱买臣率兵,风樯阵马,大张挞伐东越国。东越国损兵折将,弃甲曳兵而去,一直退守到广业里古院山(今莆田白沙镇与庄边镇的交界处)。此地群山起伏,林木榛榛,泉流汩汩,山势高峻,如嶂似屏,是兵家退守图进理想之地。东越兵筑台据守,世称“越王台”,壁垒森严,以逸待劳,大有古堡雄关的磅礴气势,余善自称“金城汤地”。此台苦心经营26余年,迄今有2100多年,成为莆田最早的古迹。越王台,已被岁月的风雨剥蚀成段段残垣,掩藏在萋萋荒草和漫漫尘埃里。此台以东峰顶有三道瀑布,沿着葫芦状的石槽泻下,水流顺势旋转,纷纷扬扬,宛若天女散花,以西岩上有上下串通、左右毗连的八大石洞,每洞可纳数几十人,其中最高处的人云洞内有天然乳石状如石门、石窗,里有一股清醇甘甜的泉流涓涓不断。
越王台旁有“三燧峰”,传为当时东越王举燃烽燧狼烟报警之所,是福建省有文字可查的最早烽火墩台。山下有一片平川,土地肥沃,绿草如茵,树木郁郁葱葱,山花烂漫,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传为东越兵牧马之处,故其他名“马洋”(今白沙镇宝阳村)。今白沙镇田厝村还有一处溪流名曰“将军潭”,据说东越“吞汉将军”驺力,坚决抵抗,宁死不屈拒不降汉,仰天长叹跃入水潭而殉节此溪,因而得名。
越王台(越王台在哪里)
朱买臣率师,战马嘶鸣,声势浩大,杀奔广业里古院山,东越兵顽强抵抗,攻之不克。有一谋士献计,调兵围困之。久之,东越兵矢尽援绝,仅以草根树皮求活,士气低落。朱买臣瞄此时机再次发起猛烈进攻,声震山岳。东越兵惊心吊胆,丢盔弃甲,如鸟兽散,四处逃窜,汉兵追杀,血溅山丘。余善看此分崩离析,大势已去,急忙把玉玺塞进金钟里封藏,交亲信保管,杀开一条血路,翻山越岭,向东南方向亡命。
余善一行口渴腹肌,忽听水声如雷,声震山谷,连忙越过山坡,只见峭壁上水瀑悬空泻入深潭,势如银河倒悬。水石相激,若天风狂啸,迅雷轰鸣,气势磅礴,“深潭之水天上来”,其源来自三紫山(在今华亭镇)。余善一行众人,蹲下捧水猛喝,清澈甘甜,顿觉神清气爽,及至立身发现四周已被汉兵围住,亲信乃将金钟扔于深潭,短兵相搏,寡不敌众,一腔热血,融进残阳如血的长空。
世人将东越兵沉钟之潭,称为“钟潭”(今位于英博啤酒公司背后)。潭满水溢,分支而泻共三注三泻,各展奇姿,上下辉映,竟美争胜,相得益彰,三泻处有的像飞瀑,奔腾激越,涌起白花,飞空散珠,望如白蛟蛇翻银扰雪;有的似龙腾虎跃,声如雷,势若山崩,山谷响应;有的似银龙玉蟒翻身昂首,腾长空,“疑是银河落九天”。由于水力冲击,形成三潭,好像三个酒盅。人们称“如盅”、“如樽”、“如敦”,也称为“三酒盅”。这里上中下三潭,激起玉翻珠涌,蛟龙戏水,飞龙腾飞,那溅起水花在空中跳跃向四面飘洒,瑰丽灿烂。流水交响,清磬敲,空籁鸣,其声如天然冰弦弹奏,玉罄叩击,箜篌鸣奏,悦耳动听,令人陶醉,有款坎镗锵之声,与响之噌吆声相呼应,似金钟鸣、鼎响,即为“噌响”,与其“钟潭”构成了“钟潭噌响”,乃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备为世人敬仰。
作者:郑靖岳,1960年出生,莆田市城厢区人,莆田市作家协会会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