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永乐大典还在吗(永乐大典还在吗)

永乐大典还在吗(永乐大典还在吗)

永乐大典还在吗(永乐大典还在吗)原标题: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失踪之谜2020年7月7日,疫情的恐怖正突袭全球,仍然阻挡不住人们对巴黎拍卖会的兴致。热度最高的拍品之一,是我国明代嘉靖年间手抄本《永乐大典》中的两册共四卷,以令人咋舌的812万欧元成交,买家是一名华人女性。据拍卖公司介绍,这两册拍品来源于法国私人藏家,其家族成员曾于19世纪后半叶被派往中国,获赠很多东西。新发现的这两册《永乐大典》分别为卷二千二百六十

原标题: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失踪之谜

2020年7月7日,疫情的恐怖正突袭全球,仍然阻挡不住人们对巴黎拍卖会的兴致。热度最高的拍品之一,是我国明代嘉靖年间手抄本《永乐大典》中的两册共四卷,以令人咋舌的812万欧元成交,买家是一名华人女性。据拍卖公司介绍,这两册拍品来源于法国私人藏家,其家族成员曾于19世纪后半叶被派往中国,获赠很多东西。新发现的这两册《永乐大典》分别为卷二千二百六十八、二千二百六十九——它们潜藏了近600年,终于浮出水面。

永乐大典还在吗(永乐大典还在吗)

永乐大典还在吗(永乐大典还在吗)

《永乐大典》:全世界百科全书的天花板

《永乐大典》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典籍,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其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有万书之书之称。

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帝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又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编纂队伍扩大到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于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这部巨著辑纳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永乐大典》完成后,明廷又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这就是《永乐大典》正本。

嘉靖末年,担心大典有损,又重录一部,至隆庆元年(1567年)完成,《大典》遂分正、副:原本为正本,重抄本为副本。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皇宫,没有刊印,不仅普通众人,就连历朝的重臣都无法接触到国宝。然而,正本在隆庆以后不知何时何地竟然全部消失,至今不知所终!副本则命运多舛,屡遭劫难,目前只剩下区区400余册,占原书的4%,散居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

600年来,历届朝政,以致无数学者和藏家对《永乐大典》的蒙难都极为关注,前仆后继,力图破解这个世界之谜,但都收效甚微。

正本的失踪似乎永远无解

《永乐大典》正本于永乐五年(1407年)修成后,藏于南京文渊阁东阁的下阁。永乐十九年被移至北京,临时藏置于紫禁城的左顺门北廊(即奉天门东庑)。然而在隆庆元年(1567)重录工作完成之后,有关《大典》正本存放的记载就消失了,直至今天未发现一页存世于人间。关于正本下落的猜测和传说漫天飞舞了数百年,仍旧莫衷一是。

殉葬说

中华书局张枕石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大典》正本应该是殉葬于嘉靖皇帝永陵玄宫。他的论据有两点:其一,此书重抄完成时间恰与嘉靖葬期暗合;其二,嘉靖帝对《大典》爱不释手,案头常常摆放着一二册,要求随葬顺乎情理。对张氏之说,很多人不认同:第一条时间上纯属巧合;第二条也难以成立,喜爱此书未必就要殉葬,如此体量的巨制殉葬,不会不走漏风声,至今没有丝毫的文字记载和传言。“殉葬说”支持者寥寥。

藏于皇史宬夹墙说

史学家王仲荦认为,《大典》正本很可能藏于皇史宬夹墙内。有学者提出异见,皇史宬夹墙厚是为了坚固和防水火,既然是专用于皇家档案的保存,又何至于要藏在夹墙中呢?更何况《大典》副本已经藏于此处,正本就不会再藏皇史宬了。

毁于清朝乾清宫大火说

学者全祖望根据清世祖顺治帝曾阅读过《永乐大典》一事,推断《大典》之正本在清初仍保存在乾清宫。他还引用崇祯帝时期学者刘若愚所著《酌中志》加以佐证。此后清末的缪荃孙不仅跟进此说,还推演出正书毁于嘉庆丁巳年的乾清宫大火中。不过有学者举另一事例予以否定:乾隆三十八年开馆修《四库全书》时,因《大典》副本有缺失,曾下令在全国进行搜求。如果当时宫中有正本,何必只会倚重副本进行辑佚呢?

明末毁于北京宫中说

郭沫若先生在“重印永乐大典序”中说:“……从此正本与副本分藏于文渊阁与皇史宬。明亡之际,文渊阁被焚,正本可能毁于此时。”目前有关《大典》正本下落的论著大都采用这种说法,不过此说仍缺乏更具信服力的实证。

主要从事《永乐大典》等典籍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升认为,《大典》在重录后,正本并没有移入文渊阁,而是储于古今通集库,很可能是在明末战乱中被焚毁。为此,张升教授绘制出《永乐大典》正本的流转轨迹:南京文渊阁东阁之下阁——北京文楼——古今通集库——明末遭焚毁。他还认为,《大典》正本在嘉靖后仍存于世,其中一部分在明末被窃出,而大部分应该是在明亡时被焚毁了。为此,《大典》正本的残本目前仍有可能存于世间。

《大典》的正本究竟藏身何处?它像个超级特工没有给世人留下丝毫踪迹,那是个似乎永远也画不上的句号!

《大典》副本犹如风烛残年的老妪

《大典》副本的命运虽然没有正本那么扑朔迷离,却落得个风烛残年的老妪模样了,早已脱去“妙曼少女”的风采。

据最新统计,海内外已知存世的《永乐大典》副本总计只剩418册、800余卷及部分零页,分散于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入藏224册,目前欧洲共收藏59册,其中英国51册,德国5册,爱尔兰3册。上一次发现《永乐大典》是6年前的2014年8月,在洛杉矶汉庭顿图书馆,新发现的一册《永乐大典》,卷次为10270和10271。6年才新发现一册,追寻的脚步几乎凝滞,距离当初11095册的鸿篇巨制,也太过遥远了!

即使是副本,也贵为国之大典,它们世世代代掌控在帝王的眼皮子底下,怎么竟落得个一地鸡毛的地步?

翰林院,副本的滑铁卢

《大典》的副本明嘉靖后一直藏于紧邻紫禁城的皇史宬,清雍正年间移入翰林院。清末的翰林院位于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那时的翰林院负责主掌国家科举制,为皇室选贤荐能,有着显赫的地位和权力,亦有千万卷藏书,其中包括《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曾对《大典》实存数做过详细统计,当时还剩9881册,失去1152册。虽然丢失不少,但主体仍在。《大典》真正大规模散失,始于咸丰十年(1860年)。散失的主要原因是官员监守自盗,绝非八国联军盗掠。那些三只手当然是就职于翰林院的官员,他们早间入院,带一包袱,内装一棉马褂。晚间出院,将马褂穿身上,包袱内放两册《大典》。天天如法炮制,然后以十两银子一册卖给洋主顾。

及至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已不足5000册,到第二年就只剩下3000余册,而庚子事变的1900年,翰林院所存《大典》副本还剩可怜的600册了,不到原书的1/10。也就是说,超过9/10的《大典》已经被国人盗走。

翰林院着火,八国联军“吃瓜”

人们普遍认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庚子事变,是八国联军攻打翰林院,《大典》副本被大火焚烧并遭疯狂劫掠。仔细检索当时及事后的文献和媒体,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张升教授在他的《<永乐大典>流传与辑佚研究》的专著中,记述了《大典》副本在庚子事变中的真实遭遇:

首先需要更正的是,翰林院发生大火是在1900年6月23日,而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则是两个月后的8月中旬,两个日期对不上口,让八国联军背锅显然不够厚道。

6月23日清晨,清军和义和团开始围攻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先使用猛烈的步枪射击,随后有人把火种抛进英国使馆北面屏障的翰林院,庙宇、考场、藏书室顿时大火熊熊。英国使馆工作人员一方面忙于救火,一方面抢救翰林院中的宝贵书籍。尽管如此,数千万卷的书籍大多被火或水损毁。虽然使馆方面严令不准劫掠书籍,但仍有人暗中窃为己有作为纪念。《大典》是窃者的主要目标。

庚子事变前,翰林院所藏《大典》600余册,只相当于《大典》的5%,也就是说95%的《大典》早已被国人盗走了。焚烧之后的第二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十一日,英国使馆主动交回从火中抢救的《大典》330册。这些《大典》后来又被那些监守自盗者瓜分,以致1912年翰林院将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只剩64册。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翰林院大火中损毁或丢失的《大典》副本并不多,英国使馆有点无辜“躺枪”。

庚子事变之后,遗散的《大典》很快流入市场,成为中外收藏家追逐的对象。要想从市场中找回《大典》,就真成海中捞针了。

寻觅《大典》的脚步从未停歇

1951年,当时的苏联把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收藏的11册《大典》赠还中国政府,开启了新时代寻觅《大典》的帷幕。

国内许多爱国人士和藏书单位纷纷响应,向国家捐献了自己收藏的《永乐大典》。

1951年8月20日,著名藏书家周叔弢率先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随后赵元方也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捐赠出来。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张元济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通过将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所藏21册《永乐大典》赠送北京图书馆。此后,北京大学、广东文管会,以及张季芗、金梁、徐伯郊、陈李蔼如等纷纷捐献了自己收藏的共11册《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在收集过程中还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1983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在偶然看到一幅挂历上印的珍贵古籍图片时,发现过去自己家中有一册与其中的《永乐大典》很相似,原以为是一本无用的废书,就用它来夹鞋样和剪纸,而且剪掉了书中天头地脚没有字的部分。孙洪林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掖县文化馆,经过专家鉴定,这册书竟是国宝《永乐大典》。孙家将它无偿捐赠给了国家。

寻觅《永乐大典》的故事,是一部比《永乐大典》更长的长卷,它只有开头,或许永远没有结尾。那里面有艰辛、酸楚,更多的是期待。而那团迷雾,固然沉厚如渊,但却赋予了人们智慧和坚定——薄薄的谜面窗纸,某一个早晨,会突然向这个世界敞开它的心怀。

文|加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直角三角形斜边公式(excel直角三角形斜边公式)
下一篇: 考试是谁发明的(考试是谁发明的我要揍死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