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列强看到清政府如此软弱,于是不再满足于攫取经济权益,而是意图瓜分中国。洋务派努力保持的中外“和局”被打破,列强在中国大肆划分势力范围,建立各自殖民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时局图
三门湾(三门湾事件)
图示:熊代表沙俄,划东北和蒙古为势力范围;香肠代表德国,划山东为势力范围;狗代表英国,划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太阳代表日本,划福建和台湾为势力范围,青蛙代表法国,划广东、广西和云南为势力范围;鹰代表美国,因忙于美西战争而稍晚一步,于是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在承认列强势力范围的同时要求彼此开放各自的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值此国家存亡之时,清政府在与欧洲某列强的外交斗争中竟然取得了一次出人意料的胜利!
意大利作为老牌欧洲列强,虽然只能算二流强国,但也想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分一杯羹。1899年,奉外交部长卡瓦内罗之命,意大利驻华公使马迪讷向清政府总理衙门递交照会,要求租借浙江三门湾为海军基地。但出乎意料的是,对于意方的索租要求清政府予以严辞拒绝!
清政府总理衙门
清政府敢于拒绝意方的要求,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二是自身做了一定准备。
意大利属于二流强国,在列强中的话语权不高。清政府正是基于此积极与各帝国主义列强展开接触,并最终做出了列强不会支持意大利的判断。在马迪讷递交照会前,法国驻华公使便将意方意图强租三门湾的消息透露给清政府。原来,在这之前,意大利占领了北非的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一部,其在北非的扩张野心损害了法国的利益,因此法国反对意大利在中国及远东的利益诉求。俄国与法国于1893年建立法俄同盟,俄国的立场与法国保持一致。英国最开始默许了意大利租界三门湾的要求——与其让其它列强染指,不如满足实力较弱的意大利的要求加以拉拢,缓解德奥意三国同盟对自身的压力。但英国表示其支持仅限于外交上,并明确反对意大利诉诸武力。美国在探明英国的立场后,也反对意大利。日本出于日后独霸中国的野心,不可能同意更多的欧洲列强租借中国港口。至于意大利在欧洲的盟友——德国和奥匈帝国,由于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在阿尔卑斯山区和巴尔干地区矛盾重重,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支持——德奥意三国同盟是一个针对法国的军事同盟而并非针对中国,且意大利在同盟中处于弱势。
19世纪的米兰
中国方面也对意大利可能的强租行为做了一定准备。当马迪讷递交照会时,清政府并未予以理睬,甚至将未拆封的照会原封不动的还给意大利公使。对于清政府这种不尊重意大利并且有违国际外交惯例的行为,意大利大肆宣扬希望以此获得列强的同情和支持,但结果收效甚微。针对意大利派遣舰队闯进三门湾海域的挑衅行为,清政府作出了如下部署:1、严令沿海各省加紧布防,“万一强敌凭陵,胁我以万不能允之事,必须同心协力,不分畛域,督饬将士,杀敌致果”。2、电力浙江巡抚刘树堂严加防范,倘若意军强行登陆,“即当奋力合击,毋得观望游移”。3、命令叶祖珪(原北洋水师靖远舰管带,留学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海战经验丰富)率领重新组建的北洋舰队南下,如果意大利舰队入侵则予以痛击。舰队中的“海天”“海容”“海筹”都是购自海外的新锐战舰,尚堪一战。
清朝海军最后的荣耀——海圻号
鉴于清政府强硬的态度以及列强的压力,尚未做好准备的意大利最终妥协,三门湾事件以清政府的胜利而告终。
这是晚清外交上罕见的胜利,清政府挫败了意大利的阴谋,同时也打消了荷兰等欧洲二流强国瓜分中国的念头。此后,清政府再也没有租借领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