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描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文章。有的是基于一种朴素的爱乡情结,出于对家乡发展状况的担忧而发;有的则纯粹是地域黑,基于一种可笑的优越感。但不管是那一种情况,其背后都隐藏着地方本位主义的思想,其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以地方为先,而非从全国整体经济格局出发。
采用这幅中国夜间灯光图,基于以下几个理由。首先它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具有权威性;其次层次感好,不像那些过度渲染的灯光图,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成都平原灯光连成一片,根本无法分辨具体城市;第三它能充分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这幅图上可以看到,只有长三角、珠三角、台湾西部真正形成了城市群,京津地区接近形成,其它地方基本还是单个的都市区或城市。
但实际上自从人类出现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就是不平衡地。从人类进入海洋时代开始,历经工业化、全球化时代,这种人口经济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就在不断加剧。到了当今时代,全球的人口经济大多已集中到沿海少数地区(以国际通行标准,距离海岸200公里以内为沿海地区)。
五大湖区(五大湖区既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以发达国家为例,无论是领土狭小的日本,还是国土广袤的美国,人口经济都集中到了沿海和靠近沿海的少数地区。日本东京湾、伊势湾、濑户内海、北九州四大地区,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的人口经济活动,而且其它地区的人口经济活动还在不断萎缩。
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美东北部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佛罗里达半岛、得克萨斯三角区(达拉斯-休斯敦-圣安东尼奥三角)、西北海岸、加州中南部沿海这六大地区,集中了美国8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而且美国的人口经济还在进一步向沿海集中,五大湖区这一传统人口经济密集区的人口正在不断减少。
常常被认为是经济发展较平衡的德国,实际上其人口经济分布同样不平衡。莱茵河沿岸和中部运河西段地区,集中了德国70%以上的人口经济活动。其它地区的人口经济活动,也集中于一些大型都市地区,更多地区则人口经济活动稀少。而且这一趋势有进一步加剧的现象,人口经济正在进一步向莱茵河沿岸和主要都市区集中。
只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概因在全球化时代,经济链条呈现大分散大集中的状态。说大分散,是基于全球层面而言。产业链在全球层面分散布局,一家公司的总装集成位于中国,而它的零部件生产采购,却可能分散于世界各地。说大集中,是基于区域层面而言。在区域层面,人口经济趋向于集中,从而可以将生产链条集中,降低采购销售、物流运输的成本。
这种集中优先考虑位于国际海运主航线附近的地区,其原因有二。首先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海运的运力最大,成本最低。其次通过国际海运主航线就可以将生产链各环节串联起来,无需开辟专门的航线。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同为沿海地区,北方沿海地区的发展会不如东南沿海地区,既不是政策的原因,也不是当地人民不够努力,只不过是地理上处于劣势而已。
了解了世界人口经济整体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确定,追求经济发展的区域平衡,结果将是徒劳地。因为其不符合经济规律,从经济学上来说,就是不经济的。违背经济规律,给再多的政策和投资,都难以获得成功。中国的人口经济向沿海沿江这一弓箭型地带集中,将是一个无可扭转的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它地区,除了像郑州、西安这一类的交通节点城市外,人口减少的趋势仍将延续。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不是与国家政策唱反调吗?国家刚说要追求共同富裕,你就在这里唱衰内陆地区经济。但实际上并不矛盾,有这种想法的人实际上是被自己的思维方式束缚了。中央说的共同富裕,实际上是人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地域的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换个思维方式,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
近些年,沿海一些省市的居民,对于本省市每年都要转移支付支持内陆地区发展而不满,认为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沿海地区的发展,是在内陆地区的资源支持之下进行的。以近年接收转移支付最多的四川为例,四川每年要将大量的电力、天然气、稀有金属输送到沿海地区,而这些资源的开发,大多由央企进行,四川本身无法获利。因此转移支付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是一种事后补偿。
另外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内陆地区的人力智力资源。但这些人力智力资源的教育养老支出,实际上是由内陆地区承担的。近年来沿海地区虽然将外地务工者也纳入了养老保险范围,但这个费用一部分是由打工者本人承担的,当地政府和企业的付出,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多。最重要的是,教育养老还需要相应的设施建设和人力投入,这都是由内陆地区自行承担地。因此转移支付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是沿海地区吃亏,恰恰相反,实际上沿海地区反而是获利的一方。
因此完全可以转变思路,与其费力不讨好地去推动内陆经济发展,不如让沿海地区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改变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迁徙自由。可以明确规定,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其它城市一律不得限制户籍迁入。某个人只要在某地交纳两年以上社会保险,其家庭户籍即可迁入该地。
这样其家庭的养老教育住房福利支出,都将由迁入地负责,其原户籍地的财政福利支出负担可以大幅减轻,有限的资源能够向留守居民倾斜,提升留守居民生活质量。这样内陆地区在经济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原来一百个人分配的资源,现在变成十个人分配,所得自然增多。如此一来,是不是就实现了共同富裕呢!
因此个人认为,与其费力不讨好地去追求经济发展的地域平衡,不如专注于经济发展成果的人群平衡,恐怕这才是更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