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昨天写了《大年初五,毛主席在蛇山看小贩炸豆腐,有人突然大叫:毛主席来了?》一文,讲的是毛主席在1953年春节刚过,即在大年初二,就乘专列南下视察。大年初五,到达了武汉后,先是到东湖疗养院探望了在那里休养的郑位三,然后游览了蛇山。
朱升简介(朱升是哪里人)
大年初六,也就是1953年2月19日,毛主席在江汉码头登上了来武汉迎接他的东海舰队“长江”号军舰,乘坐军舰到黄石港参观了大冶钢厂。
次日,换乘“洛阳”号军舰驶往南京。
在“洛阳”号军舰上,毛主席与水利专家林一山多次深入探讨了修建三峡工程的可行性。
“洛阳”号军舰抵达到南京下关大兴码头的时间是2月22日凌晨3点。
2月23日下午,毛主席在谭震林、柯庆施、陈毅、罗瑞卿、江渭清的陪同下,乘车专程到位于南京市东边紫金山中部第二峰小茅山南麓的中山陵凭吊孙中山陵墓。
2月24日上午,毛主席听取了华东军区、江苏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下午,再次来到了紫金山,参观了位于紫金山第3峰的中国科学院天文台。
从紫金山天文台下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冬日昼短,天色快黑了。
毛主席兴致不减,沿着盘山大道往下走,说是要去参观明孝陵。
明孝陵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寝,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
开工第二年,即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薨;九月,葬入在建中的陵寝。
朱元璋奉行孝治天下,马皇后死后的谥号又为“孝慈高皇后”,这个陵寝就被定名为“孝陵”。
被称作中山陵活地图、活档案和活辞典的文物专家刘维才,了解数百年来孝陵所历过的风雨:有明一代,一直有5600名精锐士兵守卫着明孝陵。明朝灭亡后,清朝统治者出于稳定局势的需要,也对明陵实施了认真的保护政策,借此笼络广大汉民族归顺。康熙帝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还亲往孝陵拜祭,行三跪九叩头大礼,下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厚赏守陵内监及陵户人。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战火。虽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也曾率领文武百官到孝陵祭拜,但陵园被毁建筑并未修复。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曾奉诏祭进行修复。但经过一番勘估,所需费用巨大,最后只用了740两银子做了一些小维修,就此草草了事。
在朱元璋坟墓正北面的3间祭室,就是曾国藩主持修建的。
毛主席一行人走进祭室后,赫然看到了祭室墙上的朱元璋全身坐像。
这幅朱元璋画像极其夸张、搞怪:巨额如嶙峋怪石,牛眼圆睁,鼻孔朝天,嘴唇肥厚而前突,脸型瘦长如鞋帮,下面却垂着一个硕大无朋的下巴。
陈毅在盘山大道捡到了一条大拇指粗的棍子。他用它来充当手杖。
这会儿,他挥舞着手杖,指着画像,高谈阔论起来,说:“这种相貌完全违背了人体的生长规律的,世间不可能有人会长成这样。要我说,这个朱洪武就是怕死,怕有人刺杀他,所以故意要画家把他画成这个样子的!要我说,像他这样,活着也是累,天天担惊受怕,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据说,他死后,南京的4个城门同时出殡,搞迷魂阵,迷惑人们,不敢让人知道从那个城门里抬出来的棺木里装的是他真朱洪武。他活着的时候害怕,死了也害怕,害怕陵墓被盗,在还在活着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个办法,真是煞费苦心。”
大家兴致勃勃地听陈毅的高论,七嘴八舌,都在笑话朱元璋。
毛主席微笑着看了看朱元璋的画像,又看了一下陈毅,说:“你的说法毫无根据,都是些道听途说的传说。”
老覃在这里补充一下,毛主席对朱元璋的才能是非常欣赏的,他在品读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编著的《智囊》时,曾在兵智部《卷二十一·制胜》的卷后写过一句这样的批语:“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早年,他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也称赞过朱元璋,说朱元璋“初犹能代表农民利益”,“故能贵为天子。”
这会儿听陈毅说朱元璋怕死,喜欢装神弄鬼,就忍不住多说了几句:“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是个大老粗,人却不蠢。他有个谋士叫朱升,他听了朱升的话:‘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最后取得民心,得了天下。”
大家听了,这才停止了对朱元璋画像的议论。
最后补充一下,历史学家吴晗以著作《朱元璋传》蜚声文史界。他本人对这部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曾进行过多次伤筋动骨的大修改。1954年,他在完成了对《朱元璋传》的第三次修改后,送呈毛主席,希望得到毛主席的指导。毛主席阅读过后,明确提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应该肯定的,应该写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可惜的是,吴晗并未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