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的兰州城墙
李景林简介(李景林为什么反奉)
北洋时期,甘肃军阀一般讲得比较少。
从地理上看,甘肃处于西北偏远地带,不是重心所在,很难对全国政局产生影响力,从经济上讲,甘肃地瘠民贫,养不起太多军队,对军阀混战的战略价值有限。
因而,甘肃不是大军阀的必争之地,它与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类似,是用来安插闲人或者封赏有功之臣的地方。
然而,甘肃军阀的情况,又与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不一样。
毕竟,甘肃实在太大了。
1928年甘肃省一分为三之前,它的辖境包括今天的甘肃全部、宁夏全部、青海东北部以及新疆若羌县东南部,幅员之辽阔,在内地十八省中位列第一。
我们今天看到的甘肃地图两头大中间细长,那是它被“剔肉留骨”之后的样子,即使如此,它的面积仍有40多万平方公里,可想而知它之前的庞大。
大争之世,地盘越大,情况越复杂。
北洋时代,甘肃军阀的情况,大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甘肃八镇,回汉各半——甘肃有八个镇守使(小军阀),回族汉族各一半。八个镇守使之间、以及他们与甘肃督军彼此争斗。
1925年冯玉祥国民军进入甘肃,尔后逐渐消灭、裁撤了这八个藩镇,统一了甘肃,把甘肃变成了国民军的大后方,国民军后来被称为西北军,正是源于此。
1928年北伐胜利后,在冯玉祥等人的策划下,甘肃被一分为三,形成了甘肃、宁夏、青海三省。
今天,说说北洋时代的甘肃军阀,老规矩,梳理脉络,不谈细节。
20年代的兰州码头
01
故事还得从辛亥革命讲起。
武昌起义12天之后,革命的冲击波波及到了西安,革命军发动西安起义,终结了清政府在陕西的统治。
在清朝,陕西、甘肃为一体,都受陕甘总督管辖。
西安起义鼓舞了甘肃的革命党人,甘肃各地陆续爆发起义,但是,在陕甘总督长庚(满族)的镇压下,这些起义都失败了。
直到1912年2月清帝退位,大清彻底咽气,年近七十的长庚才屈服于现实,把权力移交给布政使赵维熙(甘肃没有巡抚),愤而离开甘肃。
赵维熙通电支持共和,获得了袁世凯认可,袁任命他为甘肃都督。
赵维熙的统治并不稳固,甘肃省临时议会议长李镜清,手握重兵的回族将领马安良,均对赵维熙的统治构成了挑战。
甘肃政局呈三足鼎立,动荡不安。
先是,赵维熙联合马安良搞掉了李镜清,然后又与马安良斗,反被马安良扳倒。马安良想趁势当甘肃都督,但袁世凯偏偏不如他的意,命张炳华代理都督。
马安良乃前清甘肃提督,他在陕甘总督长庚的支持下,组建了西军14营,拥兵数千,是甘肃最强大的实力派,民国建立后,马安良任国民党甘肃支部部长,搞掉李镜清后,他又控制了甘肃省临时议会。
这么多特殊身份叠加在一起,袁世凯是绝不会让他一家独大的。
赵维熙及其继任者张炳华,一共统治甘肃2年,他们没有北洋背景,不是袁世凯信赖的人,只是过渡人物,一旦时机成熟,袁世凯肯定要派心腹接管甘肃。
1914年初,袁世凯任命北洋系的张广建为甘肃都督,临行前,袁世凯指示张广建:到甘后应注意实力派,做到回汉一致。如有不合者,学木匠做桶,哪块木板不合适,用锤打打,就能做好。
张广建
张广建率领北洋军1个混成旅,以强龙力压地头蛇之势,入主甘肃。
彼时,甘肃地方实力派除了马安良之外,还有八个镇守使。
清朝时期,甘肃捍卫秦雍、联络西域,是西北国防的重心,清政府在这里布置了重兵,分由六镇总兵官统领。六镇分别为:河州镇、肃州镇、凉州镇、西宁镇、宁夏镇。
民国,北洋政府调整了清朝的总兵制,改为镇守使。在六镇总兵官的基础上,形成了八镇守使。八镇分别:陇东镇、陇南镇、凉州镇、河州镇、甘州镇、肃州镇、西宁镇(甘边宁海镇)、宁夏镇。
八个镇守使中,汉族将领和回族将领各占一半。
袁世凯让张广建带兵进入甘肃,就是要压制马安良和八镇守使,将甘肃纳入北洋势力范围。
八镇兵力有限,每镇只有几百人,尚未形成割据之势,不是北洋军的对手,马安良虽有几千人,也不敢正面硬刚张广建,只能缩回河州老家,几年后郁郁而终。
02
张广建在甘肃的统治比较垃圾,他一心揽权,肆意盘剥,军纪败坏,大搞复辟,以致甘肃民怨沸腾,民变、兵变不断。
1916年袁世凯去世,以及1920年直皖战争段祺瑞一败涂地,张广建失去了强大的庇护伞,当初他带过去的北洋军,因腐化、兵变,战斗力锐减。
上面没有人罩着,下面又没有能打的小弟,张广建这个督军也就当到头了。
1920年底,八镇中的宁夏镇守使马福祥、凉州镇守使马廷勷、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甘州镇守使马麟以及河州镇守使裴建准,通电中央,要求撤掉张广建,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把马福祥推上甘肃督军的位置。
马福祥
然而,这个计划遭到了陇东镇守使陆洪涛的坚决反对,他指使手下也通电中央,声称如果中央不顾舆情,任命马福祥为甘肃督军,就以死周旋。
在四个汉族镇守使中,陆洪涛资历最老、实力最强,他早年与段祺瑞、王占元是同学,只是没有这两人混得好,他认为张广建下台后,甘肃督军的位置理应轮到他。
为了争夺甘肃督军的位置,两方人马剑拔弩张,几乎爆发战争。
北洋政府也很头疼,它既不想让马福祥上位,也不想让陆洪涛上位——北洋政府被直系把持,直系内定的甘肃督军是直系将领蔡成勋。
显然,在战争一触即发情况下,强行把蔡成勋安插到甘肃,并不明智。
考虑到陆洪涛本人没有什么劣迹,口碑尚佳,加之甘肃士绅阶层的大力保荐和前任张广建的密保,北洋政府最终任命陆洪涛为甘肃督军。
陆洪涛的对手马福祥被调出甘肃,出任绥远都统,原绥远都统蔡成勋调任江西督军。
三人各安其位,一场风波逐渐平息,甘肃进入陆洪涛时代。
陆洪涛在甘肃的统治,乏善可陈,这与他的格局和属性有关。
陆洪涛是一名悍将,打起仗来攻势凌厉,能攻善守。当年,陕甘总督长庚和前陕甘总督允升出兵镇压西安革命军,甘军主力部队就是由马安良和陆洪涛二人统领的。
陆洪涛率军从平凉出击,一路攻城拔寨,历经恶战无数,推进到了咸阳城下,扬言十天后攻陷西安,一时间,西安革命军民人心惶惶。要不是清帝退位,袁世凯命令退兵,他们真能扑灭西安起义。
陆洪涛
镇压西安起义让陆洪涛一战成名,在甘肃军界站稳了脚跟。
作为将领陆洪涛是合格的,作为督军,他严重偏科,内政指数和统帅指数太低。
为了压制八个镇守使,陆洪涛上台后大力扩充军队,为了筹集扩充军队的钱,他又大开烟禁,允许各县种植鸦片,征收鸦片税。结果,鸦片泛滥,农村经济日渐凋敝。
至于经济、文化、教育、交通、水利等事业,陆洪涛认为甘肃太穷,维持现状就行,不必扰民。实际上就是懒政不作为。
陆洪涛担心部下尾大不掉、不听使唤,所以他用人只用知根知底、俯首听命的老部下,这使得他身边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才,省政府的权力和影响力不断削弱,徒有虚名。
此消彼长,八个镇守使实力逐渐增强,不再把督军放在眼里,任免官吏,截留税收,拥兵自重,各据一方。
03
陆洪涛时代,甘肃八镇守使分别是:宁夏镇守使马鸿宾、凉州镇守使马廷勷、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甘州镇守使马麟,河州镇守使裴建准、肃州镇守使吴桐仁,陇南镇守使孔繁锦、陇东镇守使张兆钾。
其中,四个回族镇守使是上次督军之争的失败者,他们对陆洪涛的态度可想而知;裴建准、吴桐仁没什么野心,只想保住自己的一亩二分地,与陆洪涛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孔繁锦对陆洪涛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张兆钾本是陆洪涛最重要的心腹,但后来与陆翻脸了。
张兆钾是陆洪涛的左右手,陆洪涛从陇东镇守使升任督军后,将陇东镇守使的位置给了张兆钾,然而两人因为利益问题反目成仇,张兆钾在自己的地盘设立银号、私铸铜钱、创办讲武堂、购买军火、扩军备战。
对外,张兆钾还派自己的参谋长奔走于曹锟和吴佩孚之间,派儿子到北京活动,期望获得直系大佬的支持,时刻想取陆洪涛而代之。
20年代兰州城外的水车
1925年三月,陆洪涛中风瘫痪,不能理事,其亲信第一旅旅长李长清动起了歪心思。(陆洪涛自兼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手下2个旅长为李长清、黄得贵)
李长清联络张兆钾,表示可以合作搞掉陆洪涛,事成后,张兆钾当督军,李长清当陇东镇守使。
张兆钾并不想把陇东镇守使给李长清,那是他留给儿子的。李长清很生气,他改变了计划,决定先夺取陆洪涛第一师师长的位置,掌控军权,然后再想办法争夺政权。要实施这个计划,必须搞掉另一个旅长黄得贵。
机会很快来了。
陆洪涛玩转不了复杂局面,而且身体已经废掉了,再恋栈权位,那就太不识时务了。于是他向中央提出了辞呈,电请中央迅速派大员来领导甘肃。
这年八月,中央任命冯玉祥为甘肃督办(督军),免去陆洪涛甘肃督军职务,保留了他的省长职务。
陆洪涛本来打算等冯玉祥来了再决定去留,但又担心李长清、张兆钾搞事,为避免夜长梦多,决定先让老婆撤,自己紧随其后。
领导夫人要离开,作为部下,李长清和黄得贵按理应该送一程。
李长清送了一程就回来了,黄得贵送得更远一点,这就制造了一个时间差。
李长清一回来,就按既定计划率军包围了黄得贵所部,将其缴械。尚在回来路上的黄得贵得知大势已去,率领少数部下逃走。
20年代的甘肃世相
事后,李长清来到陆洪涛窗前索要师长印,陆洪涛拍床大骂李长清忘恩负义(从小跟陆洪涛,从马弁一步步被提拔为旅长),但最终还是向现实低头交了印,随即离开了甘肃。
李长清以兵变的形式,夺取了甘肃陆军第一师的控制权,独霸兰州,关门称王,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搞兵变夺权可以,但骄狂就不应该了,风口浪尖须低调,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04
冯玉祥不是在北京么,怎么当上甘肃督办了?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冯玉祥与张作霖合伙打败了吴佩孚,战后,双方在直系的遗产上,重新划分了地盘,整个北方几乎被冯张二人瓜分了。
张作霖的地盘包括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直隶、山东、江苏、安徽,其正式职务是东北边防督办兼奉天督办;冯玉祥国民军的地盘包括察哈尔、绥远、甘肃、河南、陕西等,其正式职务是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督办。
一个东北王,一个西北王,一个坐镇奉天,一个开府张家口,共同遥控北京的段祺瑞临时政府,还挺对称的。
冯玉祥既然是整个西北的扛把子,自然不会亲自跑到兰州去上班,他命令国民一军暂编第二师师长刘郁芬为总指挥,率军入甘,代行甘肃督办,参谋长蒋鸿遇为副总指挥,随军西征。
刘郁芬
这又是一次强龙与地头蛇的较量。刘郁芬的第二师就一万人,如果李长清和八镇守使抱团抵制国民军入甘,问题很难办。
冯玉祥早有计较,他请出了马福祥和马邻翼帮他站台。马安良去世后,马福祥是回族将领中资历最深、声望最高的人,回族镇守使都是他的子侄,马邻翼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与马安良是儿女亲家,与回族各镇守使都有旧谊。
有这二人出面打招呼,回族镇守使不会公开反对国民军入甘。汉族镇守使中,裴建准、吴桐仁可以忽略;张兆钾和孔繁锦虽然有想法,但如果其他镇守使作壁上观,这二人也不敢单独挑事。
因此,刘郁芬入主甘肃的最直接障碍,是盘踞省城的李长清。
(刘郁芬率军进入兰州的过程很曲折,细写的话可以单独写一篇,篇幅有限,就此略过)
1925年10月下旬,刘郁芬所部经过2000多里的长途跋涉,浩浩荡荡开进了兰州。事前,李长清让出了部分防区,让国民军驻扎。
一山不容二虎,一城不驻两军,兰州是听刘郁芬的,还是听李长清的?二人迟早要摊牌。
刘郁芬进入兰州前,李长清搬空了省城军装局的枪械和军用物资,刘郁芬进入兰州后,李长清又要求将手下第一师扩编为三个混成旅,一旦扩编,他的人马比刘郁芬还多,刘郁芬当然拒绝。
双方关系日益恶化,相互敌视,相互防备,兰州城内的空气越来越紧张,敏锐的人甚至嗅到了战争的味道。
11月,冯玉祥给刘郁芬发来了一份十万火急的密电,大意是李长清勾结外援,谋覆我军,望即拿获,就地正法。
冯玉祥
刘郁芬调兵遣将,军队做好了随时突袭李长清所部的准备,然后在督署宴请李长清所部营以上的军官会餐。
李长清虽然有疑虑,但还是和部下赴宴了——进门,关门,手枪队包围,李长清一行人束手就擒。
刘郁芬宣布李长清罪状后,下令将李长清及其心腹包玉祥、华连升三人处决,埋于督署后花园。
李长清死后,甘肃陆军第一师番号被取消,人马被拆分改编,没有节外生枝。
好一个干净利落的鸿门宴!
05
刘郁芬以雷霆手段解决李长清,各镇守大为震撼,他们或亲自来兰州,或写信向刘郁芬汇报工作,表示拥护诚意。
当然,拥护是假,望风是真,他们想近距离了解刘郁芬的想法,观察国民军的实力。
八镇守使中,宁夏马鸿宾、甘州马麟与国民军是被动合作的关系(迫于形势和关系),凉州马廷勷、甘边宁海马麒对国民军阳奉阴违,河州裴建准、肃州吴桐仁的态度可以忽略,陇东张兆钾和陇南孔繁锦敌视国民军。
尤其是张兆钾,本打算搞掉陆洪涛取而代之,没想到半路杀出了国民军,这让他愤恨不已。
1926年春,中国北方国奉大战愈演愈烈,张作霖、吴佩孚结成了反冯联盟,围殴国民军,国民军在各条战线上处于不利局面。
战事吃紧,蒋鸿遇率领部分军队开赴绥远,驻守兰州的国民军兵力减少,有人开始蠢蠢欲动。
蒋鸿遇与冯玉祥(剧照)
4月,吴佩孚命令刘镇华围攻西安,同时向张兆钾、孔繁锦以及陆洪涛旧部黄得贵、宋有才等人封官许愿,策动他们向国民军进攻。
张兆钾早就跃跃欲试了,有了吴佩孚的撑腰,他胆气更壮。
5月,张兆钾派兵向兰州挺进。孔繁锦比张兆钾鸡贼,他想等张兆钾和刘郁芬拼得两败俱伤后,坐收渔翁之利,只出动了少部分人佯装配合。黄得贵、宋有才也一起动手了。
这么多人一起发难,刘郁芬深感兵力不足,只能缩短防线,坚守兰州外围,然后一面请求援兵,一面派人做回族镇守使们的工作,使他们保持中立。
1926年6月下旬,吉鸿昌率领1个旅从绥远赶来兰州,甘州马麟也派了一骑兵营先期赶来助战,宁夏马鸿逵师也表示听从刘郁芬调遣。
这三支部队的加入,改变了双方力量对比,刘郁芬下令立即反攻,由孙良诚、吉鸿昌率领第一路军解决张兆钾,孙维玺率领第二路军解决孔繁锦(黄得贵、宋有才一触即溃)。
张兆钾和孔繁锦的部队战斗力拉垮,远不是国民军的对手。
国民一军是老冯的嫡系部队,战力在国内军阀中是一流的。以南口战役为例,16万国民军拖住了吴佩孚、张作霖、李景林、张宗昌、阎锡山近50万军队的围攻,战力可见一斑。
只要军队数量对比不悬殊,国民军一军对付地方上那些小军阀部队,可以碾压。
9月底,战争全部结束。
国民军武力消灭了陇东张兆钾、陇南孔繁锦,还顺势撤换了肃州吴桐仁,调河州裴建准为肃州镇守使,掌控了这两镇。
裴建准是著名书画家
挟胜利之威,刘郁芬派人检点凉州马廷勷、甘边宁海马麒的部队,将其各编为一个混成旅,二人迫于形势,表示愿意听从命令,同意出兵支援南口国民军作战。
至此,甘肃军令、政令再次统一。
战后,甘肃新的八镇守使分别为:陇东陈毓耀、陇南佟麟阁、河州赵席聘、甘州马麟、宁夏马鸿宾、肃州裴建准、凉州马廷勷、甘边宁海马麒。
当然,新八镇守使只是一个过渡,冯玉祥的想法是裁撤所有镇守使,斩断甘肃割据的根源。
四个汉族镇守使是自己人,撤与不撤,一句话的事,四个回族镇守使,撤起来有点难度,不过随着凉州事变、河州事变以及甘肃分省,也陆续裁撤了。
06
最后说说甘肃分省。
1928年9月初,冯玉祥授意内政部长薛笃弼(冯系人马)提出议案,以青海(甘边宁海)、宁夏距离省城太远、交通不便、发展不易为由,提议将青海、宁夏从甘肃分离,各自设立行省。
分省或许有发展的考量,但也有私心。
北伐战争后,冯玉祥地盘包括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等地,是全国五大实力派之一。
青海、宁夏分别是马麒和马鸿宾的地盘,虽然他们声称服从冯玉祥的命令,但毕竟不是自己直接掌控的,老冯不放心,因此他想借机渗透进去,加强对这两地的控制。
另一方面,北伐已经完成,蒋介石提欲撤藩裁兵,编遣会议上,有根据省来确定军队编制的提议,即每个省3个师的编制,显然,甘肃分省,可以为老冯增加6个师编制。
9月5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分会通过决议,以宁夏道8县和阿拉善、额济纳两旗设立宁夏省,以西宁道7县,青海办事长官所辖蒙古29旗、玉树25族、环海8族、果洛等地设立青海省。
10月,青海、宁夏两省省政府组成,冯系人马孙连仲和门致中分别任省主席,原来的扛把子马麒和马鸿宾只获得了省政府委员的头衔。
孙连仲和门致中都是西北军大将,手握重兵,镇得住局面。要不是后来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一意孤行、把军队全拉去和蒋介石火并,他大概率能保住西北半边天。
【参考资料】
《陆洪涛督甘始末》
《冯玉祥部国民军入甘纪略》
《北洋时期的甘肃“八镇”研究》
《甘肃分为三省述略》
《西北马家军阀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