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7月16日
海兰泡惨案(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
主要事件:
1:1900年7月16日——海兰泡惨案
2:1912年7月16日——同盟会改组
3: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英租界召开
4: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5: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
一
1900年7月16日——海兰泡惨案
在122年前的今天,1900年7月16日(农历1900年6月20日),海兰泡惨案。
1900年7月,沙俄悍然出动10多万侵略军以“护路”为名。从五路大举侵入我国东北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
海兰泡是黑龙江畔的一个村庄,原名孟家屯,后改称海兰泡。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后,将这里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1900年,这里大约有3.8万人,半数以上是中国人,他们长期以来就在这里耕种、作工、经商。当时大小商号有500家。1900年7月上旬,沙俄当局下令通知海兰泡的中国居民,中俄两国要打仗,要把他们送过江去,各家不许闭门上锁,7月15日下午,俄军突然封锁黑龙江,扣留全部船只,不准中国居民过江。
7月16日,沙俄军队不问男女老幼强行将数千名中国居民,像关进兽栏子一样赶到了警察署。中国居民的住宅和商店随即被洗劫一空。附近的中国村民也横遭搜捕,凡进行抵抗的都被刺杀,由于被关押的人越来越多,警察署容纳不下,晚上居民们又被带到精奇哩江畔一个木材厂的院子里。第二天,第一批中国居民大约有3000多人,被沙俄哥萨克兵押往海兰泡北六英里的黑龙江边,途中掉队的都被俄兵活活砍死。当时江面最窄的地方仍有700英尺宽,水流湍急。连一只船也没有。哥萨克兵强迫中国人泅渡,先下水的立即沉溺,不敢下水的遭到俄军的射击和砍杀,半小时后岸上中国人的尸体堆积如山。
当时对岸中国人中的目击者说:俄兵“各执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音震鼻酸,重伤者毙岸,轻伤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岸,有随波力拥者过者80余名,赤身露体,昏迷不能作语。……询知惨杀溺毙华侨有5000余名。”从7月16日至21日,俄军在海兰泡共进行了4次大屠杀,夺去六、七千中国人的生命。一份俄国的官方笔录说:“目击者的全部证词令人相信,这实际上不是渡江,而是把中国人斩尽杀绝和淹死。”
二
1912年7月16日——同盟会改组
在110年前的今天,1912年7月16日(农历1912年6月3日),同盟会改组。
1912年7月16日,同盟会本部召集全体会员会,讨论改组问题。宋教仁认为要反对袁世凯把持权力,就必须“对于他党之赞助本会者极力联络之”,成一“强大真正之政党”。但多数会员反对这一提案,故未获通过。21日,同盟会召开夏季大会,多数会员仍不同意。但大会选举宋教仁及赞成改组的孙毓筠、张耀曾分任总务、财政、政事部主任,改组意见已占上风。宋教仁便与统一共和党联络,以谋合作。吴景濂代表统一共和党提出三项先决条件:(1)变更同盟会名义;(2)废弃民生主义;(3)改良内部组织。孙中山与黄兴均表示同意。国民公党得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合并,表示愿意参加。
三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英租界召开
在100年前的今天,1922年7月16日(农历1922年闰5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英租界召开。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
鉴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遭到法国巡捕破坏的教训,“二大”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大会决定以小型的分组会为主,尽量减少全体会议的次数,每次会议都要更换地址。大会共进行了8天,举行了三次全体会议。
四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在74年前的今天,1945年7月16日(农历1945年6月8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背后有何内幕。
1939年,物理学领域里的原子分裂实验就已在德国获得成功。2战前夕,为回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1些科学家,担心德国抢先造出原子弹,推举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加强利用核裂变进程来制造超级炸弹。罗斯福总统采用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下令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员会。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产生后,美国加速了研制原子弹的进程。1942年开始实行以曼哈顿工程命名的庞大计划,由美国陆兵工兵部队全面负责研制原子弹。该计划投资25亿美元,动用10多万科技人员和工人,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抓紧研制。
1945年7月16日清晨,第1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其威力相当于15002000吨TNT炸药。原子弹问世是本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项重大科技成绩,由此,人类进入了核时期。
五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
在53年前的今天,1969年7月16日(农历1969年6月3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当地时间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13时32分UTC)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2分钟后进入地球轨道。环绕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级子火箭点火,航天器开始向月球航行。30分钟后,指令/服务舱从土星5号分离,在转向后与登月转接器(LunarModuleAdaptor)中的登月舱连接。月球转移轨道射入(Translunarinjection,TLI)将航天器射向月球。
阿波罗11号(Apollo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NASA)的阿波罗计划(ProjectApollo)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Collins)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Aldrin)。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