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东学党起义(东学党起义如何引发甲午战争)

东学党起义(东学党起义如何引发甲午战争)

东学党起义(东学党起义如何引发甲午战争)这个长相颇似“小岳岳”的朝鲜人看起来十分喜庆,但他可不是什么喜剧演员,而是朝鲜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俞吉濬”。他是近代朝鲜打开国门后第一批见识到西方社会风貌的朝鲜人,是朝鲜首批留学日本及首个留学美国的公派留学生,也因此成为了推动朝鲜近代化改革的先锋。东学党起义(东学党

这个长相颇似“小岳岳”的朝鲜人看起来十分喜庆,但他可不是什么喜剧演员,而是朝鲜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俞吉濬”。

他是近代朝鲜打开国门后第一批见识到西方社会风貌的朝鲜人,是朝鲜首批留学日本及首个留学美国的公派留学生,也因此成为了推动朝鲜近代化改革的先锋。

东学党起义(东学党起义如何引发甲午战争)

东学党起义(东学党起义如何引发甲午战争)

但在时代的局限下,他没有认清日本的侵略本质,以为牺牲朝鲜的部分利益就能换来日本的真心帮助。

所以,他不仅成为了铁杆亲日派,还为了实现自己的改革计划,配合日本人杀害了手握大权的闵妃(明成皇后)。

但他亲日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想让半岛成为日本的一部分,而是为了祖国的富强和朝鲜民族的美好未来。

所以,他不仅反对一切日韩合并的提议和条约,还组织汉城民众游行示威反对日韩合邦的论调,更是在日本吞并半岛后拒绝接受日本赐予的贵族爵位,保住了民族气节。

日韩合并条约

但遗憾的是,因为其和日本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甚至连命都是日本人救的,所以对日本也有着复杂的情感。

在此情况下,俞吉濬陷入了十分纠结的状态,并因为抑郁导致身体每况愈下,日本吞并半岛后短短几年便撒手人寰,并在去世时表达了亡国之恨。

是如何的人生际遇让他成为铁杆亲日派?又是怎样的历史事件让他看清了日本的侵略本质?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讲述一下这位“朝鲜岳云鹏”跌宕起伏的人生。

1856年11月21日,俞吉濬出生于朝鲜首都汉城桂洞的一个贵族家庭,他自幼寡言少语,性格内向,从九岁开始接受汉学教育,以科举考试为目标。

14岁时,他随外祖父拜访了朴珪寿,而正是这普通的会面成为了俞吉濬一生的转折点。

朴珪寿

朴珪寿是何许人也呢?

他是官居右议政的朝鲜王朝高官,更是朝鲜开化思想启蒙的鼻祖之一,朝鲜几乎所有的著名开化人物都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此会面后,俞吉濬拜朴珪寿为师,而与他一起学习的,还有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金允植等人。

而他们的教材则是从中国传来的《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介绍西方国家的著作。

这些日后叱咤朝鲜半岛政坛的风云人物,在朴珪寿家中整日探讨如何通过开化改革让朝鲜走上富强之路,并下定决心要游历海外,了解外国情况。

聚集在朴珪寿家中的开化青年

开化党

受到老师朴珪寿的影响,俞吉濬认为传统的科举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再加上自己的家世足以为他安排今后的从政之路,便毅然决然的放弃科举。

为此他甚至还写过一篇名为《科文论弊》的文章,强烈批判腐朽的科举制度,以示和科举考试的决裂。

但当时朝鲜还是严格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国民出国,即使是官员也几乎没有任何出国的机会。

所以,虽然俞吉濬等开化人士想要探索海外文明,却无法找到出国的途径。

俞吉濬

但就在1876年,日本通过坚船利炮逼开了朝鲜国门,逼迫朝鲜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江华条约》,开始了疯狂掠夺。

虽然这是屈辱的遭遇,但也确实是近代朝鲜大规模对外交流的起点,让很多有识之士见识到了先进国家的社会风貌。

1881年5月,朝鲜政府秘密派遣“绅士游览团”赴日本考察,研究开化改革方案多年的俞吉濬也终于有了出国访问的机会。

明治维新后日本蒸蒸日上的社会风貌,对这批走出国门的朝鲜人的刺激不可谓不大,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观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很多开化派人士最终成为亲日派的重要原因。

在经过三个月的考察后,几名开化派青年选择留在日本的庆应义塾学习,俞吉濬便是其中一员,他们也是“近代朝鲜最早的公派留学生”。

留学日本的俞吉濬

在庆应义塾留学的过程中,俞吉濬听着福泽谕吉的改革思想,看着日本社会的蓬勃发展,更加认为朝鲜必须尽快开化改革。

而为了更好地融入日本社会环境,与日本社会名流深度交流,他不仅放弃了朝鲜人的蓄发习俗,更是参加了“兴亚会”,期望利用日本的力量让朝鲜走上富强之路,成为了坚决的亲日派。

俞吉濬亲日到了什么程度呢?

壬午兵变期间,他甚至与尹致昊联名请求日本出兵朝鲜,不惜引狼入室将保守派领袖兴宣大院君赶下台。

壬午兵变后,闵妃(即“明成皇后”)重新掌权,派出朴泳孝、闵泳翊等人作为修信使前往日本“谢罪”,俞吉濬也在闵泳翊的劝说下中断学业,随使团回到朝鲜。

归国后,俞吉濬担任统理交涉通商事务衙门主事,并在1884年7月随闵泳翊出使美国。

报聘使团(后排正中者为俞吉濬)

更加幸运的是,他这次又成功得到公费留学美国的机会,成为朝鲜历史上最早的美国留学生,但这一次的留学却并不顺利,仅仅持续了几个月时间便被迫中止。

因为当年12月,以金玉均、朴泳孝为首的开化党联合日本人发动甲申政变,杀死守旧派大臣多人夺取了政权。

但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袁世凯率领驻朝清军仅花费三天时间就挫败了日本人的政变阴谋,金玉均、朴泳孝等人逃亡日本。

此后,朝鲜政府视开化党为洪水猛兽,而从未参与政变的俞吉濬因为和金玉均等人的关系受到牵连,不仅被断了留学费用,还被要求立即回国。

亡命日本的朴泳孝、金玉均四人

虽然留学费用没了,但万幸旅费还可以实报实销,于是,俞吉濬就借着回国的机会,选择了一条极为丰富的路线。

他先是到欧洲转了一圈,然后又坐船来到了香港停留了一阵子,之后也没有直接回朝鲜,而是到日本又转了一圈,最终花费了好大半年才回到朝鲜。

可俞吉濬还是低估了朝鲜方面对于开化党人的痛恨,本来以为回国后还能继续推进朝鲜的改革,但刚一上岸就被逮捕,要不是捕盗大将韩圭卨的帮助,可能人生就画上句号了。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俞吉濬被软禁在汉城白鹿洞翠云亭,开始了长达7年的软禁生活。

见到从政无望,俞吉濬也想开了,踏踏实实地对自己的海外见闻进行总结,写下了开化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西游见闻》。

在这本书中,他系统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朝鲜中立论”、“朝鲜文字大规模应用”等国家改革理念。

此书包罗广泛、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体例完备,是一部尽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于眼底的巨著,如同一盏明灯刺破了19世纪朝鲜的黑暗,首次为朝鲜的近代化改革指明了道路。

现代韩国甚至将《西游见闻》的内容写进了教科书,使俞吉濬成为本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可见这本书的意义多么重大。

1892年冬,被软禁了整整7年的俞吉濬终于获释,他重燃起信心准备大展宏图,让朝鲜尽快摆脱四面楚歌的严冬,迎来文明开化的热情春天。

彼时朝鲜虽然对外交流已经不少,但无奈在闵妃集团的把持下,半岛根本就没有什么系统改革的想法,一直被保守派仇视的俞吉濬根本没啥从政的机会。

但就在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出兵朝鲜迅速攻占朝鲜王宫景福宫,控制了朝鲜国王高宗及闵妃,组建了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政权。

金弘集

金弘集是近代朝鲜著名的开化改革先锋,一生致力于通过改革让国家走向富强,但最终结局却极其悲惨。

(对其事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这篇文章:割去丁丁、生啖其肉,他一生致力于朝鲜富强,却惨遭汉城市民辱尸)

金弘集上台后,专门组建了“军国机务处”负责朝鲜的近代化改革,史称——“甲午更张”,而俞吉濬便是其中的核心成员。

随后几个月,“军国机务处”颁布了208条改革法令,对朝鲜政治、经济、社会进行全方位改革。

而这些改革措施基本都是俞吉濬《西游见闻》内容的实践,因此他被认为是甲午更张的幕后主导者。

可无奈的是,虽然金弘集、俞吉濬等人为了朝鲜能走向富强,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甚至不惜为此得罪朝鲜国王李熙和闵妃,但这场改革的悲剧结果早已注定。

军国机务处的办公地点——景福宫修政殿

为什么我会说这场改革注定是悲剧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这场改革过于依靠日本,而日本显然不可能真心想让朝鲜富强,他们同意的改革措施都是有利于自己控制和殖民半岛,比如允许日本货币流通、与日本结盟等;

(2)改革的想法很美好,朝鲜的情况很骨感,任何脱离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都不牢靠,以当时朝鲜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持如此宏大的改革愿景;

(3)保守派实力不可忽视,金弘集等人虽然有着日本的支持,但闵妃多年经营的势力依然强大,对涉及到自身的改革十分抵制;

哪怕只是以上一个原因,所谓的近代化改革都会面临巨大阻力,何况是多个原因的互相掣肘。

果然,改革没有进行多久就陷入了停滞,闵妃更是抓准时机抱上了俄国的大腿,扶植了一批“亲俄派官员”上台,并图谋不轨为由驱逐了内部大臣朴泳孝。

闵妃(明成皇后,照片有争议)

虽然此时金弘集再次回归内阁试图掌握局面,但已经无法改变亲日开化派被闵妃架空的事实。

而随着李范晋、李完用等亲俄派官员的崛起,甲午更张诸多的改革措施被直接推翻,俞吉濬更是被外放为义州府观察使。

看到此情况,改革心切的俞吉濬终于沉不住气了,为了让自己的改革理念顺利实施,决心借助外力清除掉闵妃,而日本看到亲俄派控制半岛的局面比俞吉濬还要着急,也决心铤而走险。

于是,两方一拍即合,俞吉濬开始频繁出入日本公使馆,与日本驻朝公使三浦梧楼密谋肃清闵妃势力的计划。

1895年8月20日凌晨,朝鲜训练队、日军守备队和日本浪人攻入景福宫,暗杀了闵妃,史称——“乙未事变”,俞吉濬作为内应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浦梧楼和日本浪人

随后,日本将高宗及太子软禁在了景福宫内,并重建了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政权,俞吉濬也取消了外放,并升任为内部大臣,地位仅次于内阁总理大臣金弘集,开始进行第三次甲午更张。

前两次改革的重点集中在经贸方面,金弘集和俞吉濬虽然都不满意改革的进度,但客观原因的影响使得二人有心无力。

但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不需要什么强大的经济支持,于是金弘集和俞吉濬都铁了心要加快进度,拿出了令出必行的强制作风。

首先颁布的改革实施方案便是“断发令”,即——“所有朝鲜成年男子必须剃去长发”。而为了推行断发令,俞吉濬可谓恩威并施。

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剃去长发的好处,比如干起活来方便,更加容易清洗,更加卫生等。另一方面则出动大批“剃头官”派往各地,强制执行断发令。

更加绝的是,为了表达政府的决心,俞吉濬甚至在景福宫亲手剃了太子李坧的长发。

高宗和王太子李坧

俞吉濬

虽然从长远来看,断发令确实是利国利民的改革之举,但上千年的习俗怎么可能说改就改。

再加上本届内阁浓厚的亲日背景让民众认为这是日本的主意,自然激发了朝鲜民众和保守士大夫的强烈反对,不过这丝毫没有动摇朝鲜政府的决心。

为什么金弘集和俞吉濬这次改革如此激进呢?

其实并不是二人不知道会引发民怨,但他们更加知道朝鲜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不能通过激进改革尽快实现质变,所谓的富强之路就是空中楼阁。

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指导思想的局限性,当时的开化派人士也都有个通病,就是精英色彩太浓厚,他们认为民众都是愚蠢无知的,只配接受他们的领导和启蒙。

比如俞吉濬便形容朝鲜百姓——“如盲如哑如聋,犹如能视能言能听之人偶”。

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使得开化人士的改革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自然不会引发真正的社会变革。

随后,各地儒生和儒生纷纷聚集起来反对断发令,再加上闵妃之死的真相曝光,直接掀起了乙未义兵运动,使金弘集和俞吉濬的内阁很快陷入崩溃边缘。

闵妃之死的真相曝光

闵妃之死的报道

但无论民怨如何深,只要高宗还在日本人的控制中,金弘集和俞吉濬的政权就能挺下去,可这最后一点的依靠马上就要消失了。

1896年2月11日,朝鲜高宗和太子李坧在李范晋、李完用等亲俄派官员的帮助下逃出景福宫脱离了日本人的控制,并顺利到达俄国公使馆,史称——“俄馆播迁”。

(对俄馆播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这篇文章:身为“韩国开国皇帝”,却只能躲在俄国使馆主持国务,极度屈辱)

高宗刚刚到达俄国公使馆,便迫不及待地下令罢免所有内阁大臣,并将金弘集、俞吉濬等五人定为——“逆贼五大臣”。

当时金弘集、俞吉濬等人正在景福宫内议事,听闻此消息后大惊失色,很多亲日大臣当即决心逃往日本公使馆避难。

总理大臣金弘集则拒绝逃亡,认为哪怕是死也不能像朴泳孝一样成为真正的叛国者,属于坦然赴死的状态。

而俞吉濬并没有金弘集那么坚定,因为他本身就十分厌恶高宗、闵妃等阻挡朝鲜改革的累赘,自然也不想向高宗证明什么清白。但无奈朝鲜巡捕来得太快,他还没有来得及逃跑就惨遭逮捕。

不过朝鲜巡捕脑袋也是不灵光,竟然押着俞吉濬毫不避讳地从光化门旁的日本兵营经过。

此时,俞吉濬大声用日语向兵营方向呼救,日本兵听到后立即从朝鲜巡捕手中抢走俞吉濬,并送到日本公使馆,使其侥幸逃过一劫。

和日军一起巡逻的朝鲜巡检

随后,俞吉濬等30多名亲日派人士在日本人的保护下,逃到日本避难,过起了流亡异国的生活。

俄馆播迁后,朝鲜建立亲俄政权,高宗李熙在次年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自称皇帝,大力强化专制皇权,开化派限制君权的理想和措施化为泡影。

俞吉濬看着甲午更张的改革成果付诸东流后十分痛心,不断图谋返回国内,企图联合一些日本人发动政变,推戴在日本留学的义亲王李堈为皇帝,实行君主立宪制。

彼时日本虽然也想吞并朝鲜,但内部不同声音的也不少,所以生怕俞吉濬等人胡搞坏了大事,便将俞吉濬放逐到小笠原群岛软禁起来,两年后才允许他回到东京。

俞吉濬和日本名流的合影

俞吉濬回到东京后,日俄战争激战正酣,日本随后携日俄战争胜利之余威开始着手吞并韩国。

俞吉濬此时终于完全看透了日本吞并韩国的狼子野心,坚决反对韩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但无奈人微言轻,日本人根本不予理睬。

随后,俞吉濬被纯宗李坧赦免,时隔十年终于回到了家乡汉城,但他对从政心灰意冷,并未接受被授予的官职,而是投身于朝鲜爱国文化启蒙运动中。

可见,他对此前自己坚信的“愚民观”已经感到后悔,希望借助启蒙民众的力量实现朝鲜的富强。

随后,他四处奔走,建立了“桂山学校”、“劳动夜学会”等学校,还亲自撰写了《劳动夜学读本》作为教材,向群众普及文化知识,被誉为——“民众之亲友”。

《劳动夜学读本》扉页的俞吉濬形象(右)

除此之外,他还着手实践他振兴产业的夙愿,建立了“国民经济会”、“湖南铁道会社”、“汉城织物株式会社”等民族企业,为韩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

1909年3月,俞吉濬将自己历时30年编著的历史上首部朝鲜文语法书《大韩文典》出版,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意识,为半岛民族文化的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同年,他还亲自组织汉城府民会游行示威,反对日本人及亲日组织一进会提出的韩日合邦论,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日本吞并朝鲜半岛的步伐,1910年8月,《日韩合并条约》在韩国头号国贼李完用的推动下正式签订生效,将朝鲜半岛变为日本领土,大韩帝国也宣告灭亡。

韩国头号国贼李完用(右)

(对李完用事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他是韩国“头号国贼”,儿子因其卖国行为羞愤自杀,他竟霸占儿媳)

半岛被日本吞并后,俞吉濬感到非常痛心,为此他毅然拒绝了日本授予他的男爵爵位,保住了民族气节。

但与此同时,俞吉濬的内心也是挣扎的,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亲日观念已经是根深蒂固,甚至连命都是日本人救的。

这种情况也导致他的很多行为一会儿亲日,一会儿又反日,看起来十分矛盾。

此后数年间,俞吉濬在抑郁和疾病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并在去世前再次表达了对祖国亡国的痛心,并要求不要给自己树立墓碑。

在日本的俞吉濬

1914年9月30日,俞吉濬在京城诏湖亭去世,结束了他跌宕起伏含恨而亡的一生。

俞吉濬是朝鲜半岛第一个系统论述“开化思想理论”的思想家,但由于他的思想太超前,所以不仅为保守权贵所不容,更加不被普通百姓所理解,一度被举国上下唾骂为“逆贼”。

而从俞吉濬的一生经历来看,他绝对可以说是一个——“孤独而痛苦的先行者”。

他人生中的很长时间都是处于政治犯的状态,或被软禁或亡命天涯,而这种人生经历也是很多朝鲜半岛开化派人士的缩影。

但不管如何,俞吉濬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无愧于心,只不过是生不逢时,无论他个人能力多强,民族情感多深,也无法阻挡历史大势的车轮。

上一篇: 北约和欧盟(北约和欧盟的区别)
下一篇: 乌拉圭人口(乌拉圭人口2022)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