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甘肃天水大儒,
公孙龙(公孙龙白马非马)
被老乡陷害,关键时刻曹操伸出了援手
三国时期,甘肃有一位大儒,不堪家乡人的欺负,逃到京师谋生。然而,家乡的豪强依旧不放过他,竟然设套陷害,最后被抓下狱。关键时刻,曹操伸出了援手。
这就是甘肃天水人薛夏的传奇故事,被写进了《三国志·魏书》,得以流传至今。薛夏字宣声,天水人也。《魏书》中没有说薛夏生卒年月,按照记载的情形推算,应该是汉末人。他出生前,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一天,他妈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人,有人给了他一箧衣,就是一小箱子衣服。还给她说,你生下的儿子,一定是很贤明的人,将来会被帝王所推崇。
果然,小时候的薛夏,就异常聪慧,等十几岁的时候,才辩过人,经常把天水的同龄学子辩得哑口无言。虽然他名声日益昭彰,但却得罪地方的大家族。当时,学子们出仕,多是推举孝廉等办法,你这么出色,这让豪强们如何推举自家子弟。
原来,天水有姜、阎、任、赵四大豪强。这几家,都是称霸一方的大家族,他们联手控制着天水的局势。后来,马超就曾被四大豪强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抛妻弃子,败走汉中。诸葛亮北伐,在收服姜维时,也有四大豪强家的子弟担任郡丞、郡尉、从事等的记载。可见,这四大豪强,其实就是当时天水的实际控制者。
薛夏家是单家,就是寒门独户,没有势力强大的亲朋好友可依仗。他虽然博学有才,但不依附这四大豪强就出不了头。可是,无论四大豪强如何拉拢他,他就是不屈服,不依附。这也太不给豪强们面子了。于是,这四大豪强,就准备联手收拾他。然而,薛夏也不笨,他听到消息后,只能出走了。看看,一个大儒居然被家乡豪强逼迫的无法立足了。
薛夏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既然离开了家乡,就到京师去游学吧。到京师薛夏名声依旧很大,还结识了曹操。《魏书》记载:太祖宿闻其名,甚礼遇之。可见,曹操也是很看重薛夏的才学。
然而,家乡的豪强们依旧在给他找麻烦,你跑到哪里都没用。天下豪强是一体,天水的四姓豪强,联系到了颍川一带的豪强,给薛夏下了一个套。当时,颍川豪强和士族势力不是一般的大。大家族云集,自然也是人才众多。曹操的能成事得力于颍川郡豪强士族集团和人才的支持,其中的比如荀彧、荀攸、郭嘉、钟繇等,背后都颍川的大家族。此外,颍川还有辛毗、陈群、杜袭、赵俨四大名士,这些人有的在曹操集团,有的不在,但在颍川有着巨大号召力。
颍川的世家大族,要收拾个天水读书人,那不是小菜一碟吗?于是,他们设了一个局,把薛夏骗到了颍川,然后下狱,准备治罪。此时,曹操在冀州。从这点上看,时间应该是击破袁绍,夺取冀州之后。他听说薛夏下狱了,拍着手无奈地说,薛夏是无罪的啊,只不过是汉阳的那些小儿辈想杀他而已。
于是,曹操就发文给颍川郡的人说,弄清楚原因,送他出来,接着把曹操就召他任军谋掾,就是曹操麾下参议军事的属官。这是一个过渡性的,带有考察意味的岗位,任一段军谋掾后,就要被安排其他岗位上。后来,曹丕建立魏,也比较欣赏,薛夏的才华,就任命他为秘书丞。
史书记载:“黄初中为秘书丞,帝每与夏推论书传,未尝不终日也。每呼之不名,而谓之薛君。”从这段记载上可以看出,曹丕非常信任薛夏,更为推崇他的才华,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他把薛夏视为师长,称之为薛君。曹丕还把他看做是孔子的传人,甚至认为,他要是在孔子时代,肯定会成为孔子的入室弟子的。一次,曹丕给他写了“入室生”三个字送他。魏文帝认为,薛夏像公孙龙一样善于辩捷,但却不荒诞,不为辩驳而狡辩。他是非圣人之言不谈,即便是孔子的弟子子游、子夏也比不过他。说完这些,魏文帝就给他写了那三个字。
真没想到,三国时,甘肃还有这样一位才华绝的人物。一次,征东将军曹休还朝,来拜见,魏文帝曹丕,正赶上魏文帝和薛夏谈论咨询。而曹休已经到了门外,于是,魏文帝让人引曹休进来。坐定,他对曹休说,这是秘书丞天水薛宣声也,一起坐下,共同探讨吧。
可见,魏文帝对他的信任程度。魏文帝看到他衣服比较薄,也比较旧,无法御寒,就把自己的外套解下,给他披上了。有人听到这件事后,忽然醒悟过来,这不就是薛夏母亲当年梦中的事情吗?于是,他就成为人人仰慕的高士。
可惜的是,还没有多久,魏文帝曹丕就去世了。薛夏依旧任他的秘书丞。一次,他把要办的文书,移给兰台,这是另一秘书机构。可是,兰台却不接受。兰台的人说,秘书署和兰台,一个是署,一个是台,并非同级别的机构,不能移文。谁知,薛夏一句话,让兰台的人,无言以对。他说: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台、阁,一也,何不相移之有?这句话,奠定千年以来,秘书署(监)和兰台的关系。以后,秘书署给兰台的文件都称之为移文。后世,大凡平级机构,相互间,交流签发文件,都称之为移文。
这样一位重臣,一位大儒,面对老家的豪强势力,也无可奈何。他死后,天子亲自下文,让他的儿子,不要回天水,就在京师居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