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厌倦了伦敦,那他也就厌倦了生活。”
——塞缪尔·约翰逊
皮亚诺(皮亚诺公理)
伦敦总是让人有眼前一亮的建筑、室内空间。每天踏过不同的小巷总能在历史和现代之间发现新的建筑之美。伦敦泰晤士河边上的耀眼元素首推意大利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的-Shard-碎片。
建筑效果图
皮亚诺在工作室,背景是模型工具墙
皮亚诺1939年出生在意大利热那亚的建筑世家,虽然祖父开创了建筑工程的生意,并且在他父亲一代日益壮大,但是他自己对建筑设计的爱和热那亚人的热情促使他在很多知名建筑事务所学习,汲取经验创造了自己的流派。他最早在美国现代主义大师路易斯.康的事务所工作,后来又在伦敦的一家著名的结构工程师的事务所工作。他深知建筑结构的发展才是推动建筑设计发展的本质力量。他对建筑的节点要求和功能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允许冗余的结构构件存在。
他70年代就为现在驰名世界的B&B家具公司设计了总部。就是这个总部引起了同为后现代主义大师的理查德罗杰斯的注意,他们共同参加巴黎蓬皮杜中心的竞标并获得大奖。于是皮亚诺运用他对建筑结构的深度理解,创造出了完全表皮由结构构件及设备管道组成的“外建筑”。
皮亚诺力求用最简单最合理的建筑形式解决建筑空间的问题。他常说:“我们一开始就应该保证结构形式的简洁,和每个节点的复杂功能”。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建筑都具有强烈的单一几何冲击,无论表皮和结构都看起来非常干净,没有一丝多余的构件。
皮亚诺的手绘剖立面图
从建筑文脉角度上说,这个建筑地处伦敦桥边上。什么样的建筑形态能够为这样敏感而富有历史价值的街区提供长期的正向建筑环境提升呢。显然一般的现代建筑语言是不适合的。要么它非常妥协,从周围的伦敦古老建筑上提取元素,稳扎稳打,不会出错。要么它自己就是一个绝对的建筑美学上的中心。当然野心勃勃的皮亚诺选择了后者。
建筑师的手绘平面分析图
基地分析图
圣保罗与碎片大厦遥相呼应
建筑相关域总平面图
皮亚诺当时的灵感来自于周围的尖顶教堂,和在泰晤士河上时常出现的复古桅杆帆船。往往摩天大楼给人的印象都是咄咄逼人,非常骄傲的挺立在城市核心地带,让人油然而生敬畏感。但在这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皮亚诺专门选择了轻快的材料,和一种轻盈的玻璃碎片,这个主题,就是为了消解一个巨型体量的建筑对周围人的压迫感。整个建筑像是一个纵向拉伸了的金字塔,又像一片斜插在天际的玻璃碎片因此得名-shard。
整个建筑305米高,共66层,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欧洲范围内(除俄罗斯)最高的大厦。分成三段,最底下是商业和写字楼,中间一段是香格里拉酒店,最顶端的几层是公寓。
大厦商业层剖面分析图
整个建筑在完整的第一层建筑玻璃外表皮之外还有不规则的八块玻璃表皮,这些分散的玻璃状元素有一定的功能,包括为顶部住宅楼层提供更多的遮光板,和在建筑尖端形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提供自然的围合。当然在建筑视觉形态上更突出了碎片这个主题。最后完成的效果非常的好,可以说是为伦敦的天际线平添了带有未来主义的一个大亮点。需要提及一下的是整个建筑只提供了48个地下停车位,剩下的所有车辆都需要沿街停车,这也有效的避免了拥堵。
建筑顶部的表皮外的玻璃遮阳板
不得不说,在建筑节能方面,设计师不是非常环保,虽然建筑师是用了特殊的超白玻璃,但是整个表皮的光污染依然严重,耀眼的反光对周围的交通和住户都是有影响的。其次,这个建筑可以说是能耗大户,机械通风和服务空间也占去每一层很大的面积。这对于讲究建筑环保性的伦敦来是非常说不过去的。因为以往类似的建筑都会在顶部设计发电风板,或者是太阳能板,也许是因为造型的原因取消了,这样能耗方面就只能通过外部进行输入。
当然能盖得起这样的大厦的财团是绝对不差钱的,Shard的主人就是卡塔尔的皇室,大厦顶部的10套公寓,最贵的价值五千万英镑。更加有钱任性的一点是,这些房子不出售,不出租,就是皇室来度假时家人和随从使用,平时就是空-着-的。
建筑顶层的penthouse
可是就在这座大厦不远处就是2017年被烧毁的Grenfell大楼,这栋大楼的很多居民至今还无家可归,他们甚至威胁要闯入Shard强占空着的大房子。
本文作者陈超
陈超,建筑硕士。英国注册建筑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在伦敦从事多年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回国后一直从事高端私宅,商业文化项目的建筑及室内设计工作。陈超在工作之余参与大量公益活动,包括在德国为阿富汗,叙利亚难民儿童提供美术,设计类基础课等活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