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52回“诸葛亮智辞鲁肃,赵子龙计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欲将倾国的寡嫂樊氏嫁与赵云为妻,赵云回绝并向刘备述职解释“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三也”。
相信读者察觉有些不对劲,却没能明确指出问题所在,那就请随笔者共同剖析赵云回绝寡妇樊氏的谜团!
赵云
赵云妻子(赵云妻子正史上是谁)
赵云被赞誉为“常胜将军”靠的是谨慎和智慧,桂阳太守赵范麾下万余精兵却举城率民归降,赵云深知“事出反常必有妖”赵范宴请需谨慎,第一招,布置营中戒严,避免敌军偷袭;第二招,光天化日进城,桂阳民众皆知;赵范慑于刘备复仇和桂阳的民心便不敢加害赵云。
赵范归降时在赵云营帐提出“结拜”,赵云满心欢喜地答应却预留后手,“结拜”必须有牲祭、歃血、祭天等礼仪程序,条件允许还要择选良辰吉时邀请乡绅见证,赵云在军营以器物缺失推脱,受赵范宴饮很快便酒至半酣,所以赵云和赵范算不上结拜,寡嫂樊氏是赵范最后的保障。
后堂是赵范居住处象征桂阳最高权力,寡嫂樊氏倾国倾城服侍赵云陪坐饮酒,权力与美女只要赵云愿意便唾手可得,但赵云清楚刘备兵精将勇非桂阳可抵挡,即便背叛刘备也必然被赵范架空为傀儡,赵云入城前便打定主意与赵范划清界限,拖延与赵范“结拜”回绝赵范所有的贿赂。
将《三国演义》第52回赵云的话倒着读,“赵范初降,其心难测”,“若娶其嫂,惹人唾骂”,其实特别通顺,赵云和赵范互飙演技显然赵云更胜一筹,感觉赵云对樊氏曾动情但牢记事业为重,可见阵营隔阂是赵云婉拒樊氏的重要因素。
樊氏
商周到隋唐对婚嫁相当包容,汉景帝纳结婚生女的王痣、唐高宗李治娶继母武则天等,汉末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到赤壁之战,战争持续25年寡妇数量激增,刘备聘娶刘瑁的遗孀吴氏、曹丕娶袁熙孀居妾室甄宓、孙权娶陆尚的遗孀徐夫人、关羽欲求秦宜禄之妻杜氏等先例。
《云别传》“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东汉律法禁止同姓婚配,却预留“五世而后,则通婚姻”,赵云与赵范同出常山郡却非同宗,否则应记载族兄弟而非“结拜兄弟”,因赵云刻意拖延未办理结拜仪式,赵云与樊氏从法律、伦理、汉末社会价值观等都符合婚娶标准,若再加上诸葛亮说媒刘备赐婚必能够传为佳话。
《三国演义》第52回赵云说“其妇再嫁,使失大节”,典故出自北宋理学著作《程氏遗书》,罗贯中所处的元末明初“贞操”观念固化,借赵云之口维护封建男权歧视女性权益,而樊氏已定下选择夫婿“三件事兼全”标准,说明樊氏不愿孤苦余生但尚未遇到良配,“樊氏失节”违背汉末女性价值观是罗贯中对历史错误解读。
《程氏遗书》:"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三国演义》
《三国志》明确记载赵云有两子:赵统与赵广,但仅在229年赵云逝世后短暂出现,关兴与张苞“夷陵之战”便统军出征,很大可能是赵云两子年幼参军较晚,探究赵统出生便能推断其母的身份。
赵云妻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马超之妹马云禄,公元214年赵云与刘备会师成都,公元215年夏马超率众归降刘备,赵云与马云禄最早交集只可能这里,减除十月怀胎长子赵统生于216年,赵云229年逝世,蜀汉不可能同意13岁的赵统和更年幼的赵广参军,马云禄无正史记载基本排除。
《云别传》记载赵范称“配”,《三国演义》称为赵云“妻”,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间接证实209年41岁的赵云仍然单身,赵云婚事与延绵子嗣问题刘备很用心,可惜,荆南四郡尚未稳定世族不愿通婚下嫁,当刘备解除桂阳赵范对荆南军事威胁,倾国倾城的樊氏不失为最佳的候选人。
樊氏倾国倾城赵云亦欣喜不已,若公元210年刘备为赵云赐婚,229年长子赵统与次子赵广都能成年,与诸多史籍便能衔接得上,樊氏应当在赵云逝世后安度晚年。
琴瑟和鸣
赵云追随刘备近30年,“平定桂阳”是赵云首次单独指挥战事,以智谋安抚赵范避免桂阳百姓受伤害,对樊氏怦然心动仍以国事为重而婉拒,幸得刘备豁达赐婚赵云才抱得美人归,《三国演义》将赵云描述成歧视寡妇,违背汉末客观事实造成严重的历史误区。
推荐阅读:“常胜将军”赵云,真实年龄为何成谜?又被《三国演义》骗了
《三国演义》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绝对是赤壁之战完美的落幕!
文献参考:《三国志》、《云别传》、《三国演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