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在芜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郝代伟眼里,这是他多年从事组织工作攒下来的心得。
疫情期间,百姓踊跃报名站在了防疫第一线;汛情期间,群众主动请缨站上了防汛大堤……“没有有求必应,哪来一呼百应?”郝代伟说,如今,日常治安巡逻、文明劝导、乡村治理,居民们都是争先恐后。
一呼百应(一呼百应吾独尊)
得益于芜湖市“两应”基层党组织创建,党建网络越织越密,凝聚力越来越强,党委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委一呼百应正成为常态。
南陵县霭里村,凭借山好水好自然好,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人民网张俊摄
上门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
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的霭里村,这几年的变化,用“脱胎换骨”四个字形容,再合适不过。
依托山好水好的自然禀赋,霭里村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里变化最大的是基础设施,目前,水电路讯已实现全部通、全覆盖。”谈起霭里村,从农家乐到民宿、从土特产再到旅游,村里的产业,霭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严胜向记者挨个数了一遍。
2015年,霭里村开始发展旅游,打造美丽经济。“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更多人能够知道霭里,也让更多村民能够富起来。”严胜说。
随着人气的增加,农家乐开始在霭里村兴起,但很多村民在开办农家乐时,都碰到同样的问题:营业执照怎么办?厨房设施如何改?怎样才能达到餐饮营业标准?
“一系列难题摆在眼前,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不但会挫伤村民的积极性,还会影响游客的体验。”严胜坦言,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就是我们的关心事。
通过多方协调,工商所专门派工作人员上门指导,规范申请执照程序;餐饮协会专人进村指导,挨家挨户,因户制宜,既不大拆大建,又让每户农家乐各具特色。
如今,霭里村拥有大大小小农家乐34家,不仅家家办得是风生水起,还创立了“霭里人家”统一品牌。令人没想到的是,随着人气越来越旺,过去名不见经传的霭里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在郝代伟看来,高质量的发展,就需要有高质量的基层组织来保障,只有对群众有求必应了,群众对组织才能一呼百应,前者做到群众心窝里,后者才能水到渠成。
弋江区李巷社区党员志愿者走访群众。弋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形式创新换个视角补短板
家住芜湖弋江区李巷社区的昂振华,因为所在的江南春城小区楼栋编号不明晰,家里来亲戚,都要到小区门口迎上一段。不仅如此,送货上门的快递小哥,也频频反映找不到楼栋的具体位置。
李巷社区第九支部党员陆宇萍在了解情况后,借助每月一次的支部党员大会,以“党员提案”的形式,把问题提交上会并予以讨论,随后报到社区党委。
“你下单,我清单。”就这样,在问题反映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江南春城的航拍喷绘图就竖在了小区门口,还专门设置了楼栋指示牌。如今的江南春城小区,哪一栋在什么位置,朝哪个方向走最省事,一目了然。
“现在方便多了,就连快递员反复询问楼栋的电话都少了。”虽然只是社区的一个简单做法,却解决了昂振华和家人的多年困扰。
在芜湖,诸如此类从群众实际出发,解决百姓烦心事的例子还有很多。郝代伟深有体会,过去说党建讲党建,更多是从组织的角度去评价,从上往下看,而“两应”组织建设,变从上往下看为从下往上看,从群众的视角、从基层的角度去发现不足和短板。
为此,芜湖市还专门引入第三方民意测评,将“两应”的要求转化为党员志愿服务队、人居环境、移风易俗等相应的工作指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梳理搜集群众意见,并一一反馈给相关基层党组织。
在郝代伟看来,这有助于协调解决基层“看不见、管不了”的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荷塘社区志愿者参加日常治安巡逻。戚良鹏摄
先锋示范带头引领正能量
“要让群众一呼百应,得先让群众有求必应。”严胜最有体会,说起群众诉求,有件事一直让他记忆犹新。
2019年,霭里村召开的一次党小组会议上,69岁的老党员姚国喜开门见山,接连抛出问题:美丽乡村建起来了,怎样才能管理好?人员怎么安排?费用又怎么出?
一时间,一连串的疑问让严胜犯了难。正当大家眉头紧锁时,老姚又站了出来,接过话茬,直截了当地说,“没有钱,我先搞一段时间。”虽然后来村里聘请了专人修剪苗木、维护绿化,但看得出大家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
在去年疫情之初,老姚又一次主动请缨,站到了疫情防控的一线,当大家总是劝他回去时,“晚上没瞌睡,可以上。”简单明了的一句话,却是一呼百应的最好体现。
在芜湖市镜湖区的荷塘社区,尽管年事已高,在社区生活了36年的老党员仇恒英仍坚守一线,“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才能暖百家心。”
如今的荷塘社区,看到的是整洁干净的院落、布局合理的停车位、精致文艺的公共设施,就连过去常常被居民诟病的“空中蜘蛛网”也消失无踪,为了方便住户,社区还特地在每栋楼下安上了晾晒杆,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用仇恒英的话说,社区真正让自己有了家的感觉。别看仇恒英已是79岁高龄,但在社区身兼数职,既是支部书记,又是楼栋长,还是社区的监督管理员。令人欣慰的是,在去年疫情防控最紧要的时候,荷塘社区共计有1000余名党员、志愿者和仇恒英一样,在社区轮班值守。
正是因为平时群众的有求必应,才有关键时候的一呼百应,群众满意度高了,自然会拍手叫好,欢呼拥护。“这就好比一盏盏明灯,在点亮了党员初心的同时,也温暖了百姓的心窝。”郝代伟如是说。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