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
刘禹锡的古诗(刘禹锡的古诗小学)
…
-刘禹锡·生活中的哲学家-
...
..
评价刘禹锡这一生很简单,两句话足矣: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问情。
他阳光、乐观,为人不拘一格,敢于仗义执言、疾恶如仇,却又有着不让人讨厌的圆滑世故。
这不矛盾,反而是一种极聪慧的处世观。
“人们习惯于把曾经犯下的所有错误归结到一起,然后创造出一个恶魔,并称之为命运”
刘禹锡在《天论》三篇中,很好地阐述了这个观点,即“交相胜,还相用”。
这是刘禹锡哲学思想的核心,具有比较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他相信人的福祸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与天、与神都没有关系,所谓的命运不过是人们对不解现象的托词。
从朴素唯物主义角度讲,刘禹锡这一观点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同源。
不用怀疑,刘禹锡就是这么牛,而且他还擅长医学,写诗不过是他众多技能中的一个。
-爱搞事情的刘禹锡-
刘禹锡为中山靖王之后,自然和刘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是真正的贵族后裔。
“二王八司马”事件以后,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被贬,并结下生死之谊。刘禹锡此一去23年,人生可谓是颠沛流离。
这和他直率的性格有关,比如说公元815年他奉命回朝,本有机会复官,可游玄都观的时候,他却写了一首讽刺当朝新贵的诗,于是再次被贬。
13年后回来,倔强的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结束了漫长的贬官生涯后,他与白居易在扬州偶遇,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交,于是白居易请他喝酒,并赋诗对他的遭遇表达了同情: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可刘禹锡却不以为然,反而写下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一个胸怀极其豁达之人,这在他的诗作中随处可见,比如: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以及他那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复官之后,曾出任苏州刺史,当时李绅从淮南节度使任上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即宰相。
李绅即是写出《悯农》那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是升相后的李绅极尽奢华,大摆宴席,也把刘禹锡请了去,于是“刺头”刘禹锡不乐意了,作诗讽刺李绅表里不一。
这首诗题为《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何为骂人不带脏字,刘禹锡是也!司空是李绅拜相前的官职,发迹后李绅生活极其奢靡,一餐的经费多达上千贯,家中歌妓成群,席间一歌女为宫女打扮,所以刘禹锡作此题。
杜韦娘为唐名妓,擅曲,后为词牌名,为唐教坊曲。
“司空见惯”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所以后两句诗也成为了千古经典,大意为: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不像我,现在还经常食不果腹。
这就是刘禹锡的性格,直言不讳,不畏权势,但文章开头我们也说了,刘禹锡还有圆滑的另一面。
“八司马事件”后,宦官俱文珍发动政变,唐顺宗被迫内禅,太子李纯登基,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被流放,不久后武元衡即升相位,并多次针对王叔文一党。
柳宗元比较纯粹,始终认为李纯的上位是谋权,坚持不肯向武元衡一党低头,而裴度、白居易是坚决支持武元衡的,他们之间的关系甚笃。
实际上,当时唐顺宗李诵登基时,已经是抱恙在身,因中风不能理朝政。
所以刘禹锡开始示好裴度,并得到了裴度的保护,这中间有白居易莫大的功劳。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正是刘禹锡的堂兄刘十九资助白居易在香炉峰建了草堂,故白居易晚年有诗《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某种程度上,王叔文死后刘禹锡摆渡到政敌这边,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林檎择木而栖,因为裴度的政治理念和他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削藩和抵制宦官专权。
在这一点上,柳宗元就比较倔强,所以他的结局要比刘禹锡凄凉很多。
晚年刘禹锡和白居易同隐洛阳,经常到裴度府上把酒言欢,他们是大唐诗人中少数能善终,且功成名就的。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永贞革新”王叔文集团的首脑人物,但是刘禹锡能够站到原政敌这边,完全是受他的哲学思想所影响,他坚信事在人为,和天命无关。
这就是他圆滑却不让人讨厌的地方,同时他还保留了率真、耿直的性格,所谓的做人有度便是这样了。
他在《竹枝词》中写: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也是对自己遭遇的一个表达,宦海沉浮,他始终是那个疾恶如仇的诗豪刘禹锡,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心。
-end-
发表评论